|
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制定并实施民族歌剧重点剧目创作计划和遴选指导制度,扶持重点民族歌剧创作和经典民族歌剧复排;举办民族歌剧培训班和传习班,积极培养民族歌剧艺术人才;举办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座谈会,加强理论评论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民族歌剧展示传播平台,办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中国歌剧节等重大艺术活动。. i9 Q, K' u4 ] j9 Q
" d' e5 `$ ]3 r, M7 u" G: Q( D
剧本扶持工程:扶持一度创作,提升艺术原创水平。通过征集新创、整理改编、买断移植,扶持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100部舞台艺术剧本创作。开展戏曲剧本孵化计划,资助原创大戏和小戏剧本各150部,扶持戏曲企业剧目创作生产。
Z$ f7 d/ F- q/ @6 d
6 ?( R' K- _# n( M4 r7 ^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公布选题方案,遴选优秀美术家参与创作并推出100件左右优秀主题性美术作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展览活动,将新创作的优秀作品与馆藏经典作品共同展示。
2 {" j$ o) r9 u* c- H3 V, P: U2 J8 {- y: P; @
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实施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开展美术馆专业人才培训,完成1500人次培训任务,基本实现国有美术馆馆长轮训目标。提升画院创作研究能力,培养扶持画院专业创作人才200人左右。完成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实施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加强国家美术藏品的保护修复和研究推广,扶持建立2至3家国家美术藏品保护和修复示范中心,推出150个左右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览。$ z1 [7 f1 A% s+ c# z
7 f) Z D. Y* M c5 W3 B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在扬弃继承中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艺术创作,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创造之中,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2 n- H- }: b, b+ q6 y: W
2 Q7 x% r6 |' e 专栏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 y d* r: {- D" H( U
9 B: ^5 }) a& E" G$ X8 c ~7 m ~+ t
戏曲振兴工程: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摸清戏曲家底,实现动态化管理。培育戏曲人才,开展“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组织京剧、昆曲和地方戏名家传授经典折子戏。传承戏曲经典,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录制350部京剧剧目,启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开展优秀昆曲传统折子戏录制工作,抢救、保护戏曲文献资料。鼓励戏曲创作,实施剧本扶持工程和戏曲剧本孵化计划,从创作源头入手,推动优秀剧目创作。开展示范性戏曲活动,组织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艺术节庆及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等展演展示活动;举办“名家传戏”成果汇报演出,展示培养成果。推动戏曲进校园、进农村、进基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加大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传统戏剧项目的扶持力度。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
+ J4 E4 f ` @) H# t' H% V8 I8 }" ~$ h
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工程:引导艺术院团和艺术家深入基层,学习和传承民间乐种和民族舞蹈;抢救保护珍贵传统乐谱,开展民间乐种和民族舞蹈样式普查,建设民族音乐舞蹈数据库;扶持重点音乐、舞蹈、杂技艺术院团,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杂技作品的创作、征集和展演,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和人才。
, U8 }) f9 u( \3 d4 {, w# [
! |) [/ v, D# f p3 y3 o, ]! x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艺作品评价体系,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评奖机制。建立获奖作品跟踪考核机制,推动获奖作品面向公众多演出。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文艺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 S; y& w6 F1 G; V! ? y: M
) @ ^2 M; j5 `9 W2 b1 M4 E! a: H 专栏4 健全文艺评价机制
* T9 g8 }: m! M; H% q
4 O& q3 p; Q$ U* d, E- e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开展第十五届、第十六届文华奖评选工作。制定《文华奖章程》,完善评奖办法,科学设立奖项,健全评奖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肃评奖纪律,提高公信力和权威性。推动获奖作品和艺术家面向基层、服务人民。
9 C# R# M" A0 h: K/ H) U) g
+ @8 t6 y, k; j& }% k" C 艺术评论体系构建和引导计划: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实践开展和成果推广。扩大与重点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合作,办好各类评论人才培训班,大力开展“一剧一评”等多种形式的评论活动,发挥评论对创作的促进作用。2 Q, l# D! u" s3 Q: [* Z
) O3 L9 D1 m7 k) L
(五)举办重大艺术活动。发挥重大艺术活动的示范引导作用,为优秀作品的演出、展示、提高搭建良好平台。举办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继续举办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豫剧艺术节、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全国声乐展演、中国歌剧节、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全国优秀杂技节目展演、中国诗歌节、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设计大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等重大展演展览活动。
* z8 o; d! S! {. Q3 ?
2 ]6 A$ e& k& X. R( ? (六)加强优秀作品的传播推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迎春,艺术为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性演出活动。创新艺术传播渠道,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让更多的观众共享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4 b P1 u1 |5 y6 _0 N/ H: V
& d; ]. @. n7 a1 V, _
(七)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多措并举,形成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均衡、结构合理、数量宏大的人才队伍。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鼓励创新创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为全面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A3 F0 P7 T) G6 B: J$ |5 f
/ _8 ?9 T0 x' P2 B2 g
专栏5 培养艺术人才& K q3 V+ |% ~' t: B5 A
" n3 h/ P; I; `
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以“一带二”的方式,由老一代表演艺术家向青年演员传授表演精粹,“传艺、传神、传德”,培训戏曲青年表演人才1000人次。
" ?6 u$ e7 e: W, _
" Q+ D7 h5 J4 u$ }9 W( e$ [ 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举办戏曲编剧、导演、音乐、舞台美术、评论等专业人才培训班,培养1000名具有扎实戏曲创作能力的骨干创作人才。* m" v/ V" S9 x2 N' l' e( N9 l
5 ~1 I4 s+ v* p! c8 i3 Q 全国文艺院团长培训班:完成全国文艺院团长轮训。文化部举办示范培训班培训约2400人,各地文化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完成培训约19000人。 P) A: s0 L2 i) E, ^. P
) [1 c5 f$ o6 ]3 e3 C
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针对西部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确定一批重点剧目,组织专家协助开展剧目的修改、打磨、提高。选拔100名青年创作人才到国家艺术院团进行驻团实践,提高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创作能力,促进西部艺术资源开发,推动全国艺术创作协调发展。
" b' b; i" O t* _' ~2 q1 C1 C
% z$ o, r* ^% [/ H 六、保障措施% b6 Z- E; {: w. w$ H0 A% h
: N& I" s. _, e! o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艺术创作的组织领导,把艺术创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把好政治导向关。' j, N3 v8 G$ X
- @6 M( V5 {( M1 s* K
(二)加大资金保障。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艺术创作的经费支持,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和艺术基金。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创作和公益性演出。: { H$ B( ?6 D4 F2 t! t: n: }
$ Q+ L! s5 X* `) K (三)强化任务落实。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文化部直属艺术机构要充分认识本规划的意义,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执行计划;明确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检查评估,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