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g- Q$ Z- M, B, l 在王冼平的整体构思下,编剧胡叠完成了剧本创作。“我是一个歌剧迷,2015年一整年我基本上都是在学习怎么写歌剧,有了这个基础我才有信心写好这个剧本。写歌剧与写戏曲完全不一样,要严谨地按照歌剧的框架创作,这是最大的难点。”胡叠说,与京剧《杜鹃山》类似,歌剧的剧本也相当于一次集体创作,“大家都贡献自己的想法,讨论时也很积极,就这样齐心协力地完成了。”: M4 [" v* v7 g- O7 A
" ^% c( J7 e6 H0 H( M
在作曲家郑冰看来,京剧《杜鹃山》是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因此当他接到创作同名歌剧的任务时,觉得压力巨大。“真的是硬着头皮在写。2016年6月中旬,我完成了主要人物的唱段,但当时团队中意见分歧很大。有一天,吴团长给我打电话说:‘我把你写的《血的教训》唱给金铁霖老师听了,老师听完很高兴,说这是西洋歌剧的创作思路,但又是中国的音乐作品,具有民族性,老师说我们走的路是对的。’金铁霖老师的肯定,才让我真正进入了创作状态。”
3 y6 _9 D- L+ K, v. i& [' V+ q& A9 X5 H0 ?( s* Y
在音乐创作中,郑冰保留了京剧《杜鹃山》的音乐动机,为了能让京剧与歌剧无缝对接,郑冰还运用了一些专业技巧。“欧洲的语言体系里没有中文的四声,所以宣叙调基本上都是同音持续。在以往中国歌剧的创作中,宣叙调一直都是倒字的。这次歌剧《杜鹃山》的创作中,我坚持像说话一样去写音乐,把四声和音乐巧妙结合起来。每段歌词我都先反复念,找到音韵和关联性,然后再下笔。”郑冰说。1 t- n2 G4 s+ U
/ y9 }9 c/ ~6 Z8 W/ F 在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绣红旗》成为广为传唱的歌曲。郑冰在歌剧《杜鹃山》的创作中,以江西民歌为基础,动情用心地创作了一首《杜鹃花》。因为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这首歌在排练过程中成为合唱队员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不少演员反映他们“走路在唱,做家务也在唱,一张嘴就是这首歌”。
& L( z: J+ a- W8 x ]5 K, \5 n' E, q9 _9 j# A- S
歌剧《杜鹃山》的团队中,不仅有资深的艺术工作者,北京歌剧舞剧院还大胆起用年轻人,剧院“80后”“90后”的创作生力军纷纷加入其中:服装、造型设计韩春启在京剧版本的基础上,让服装造型更加歌剧化;音响设计李勇军根据演员的不同造型和声音条件,装备了合适的微型话筒;舞美设计王鹏飞通过大量实地采风、查阅资料,为该剧创作了虚实结合的舞台美术设计;灯光设计祁海洋完成了全剧300多次的灯光变化,过渡得舒服又自然。
3 D" H7 j) h' _4 T5 G. {6 |# c2 K& \* z+ V7 m2 H# q; F; f& P
在团队的努力下,这部由吴春燕饰演柯湘,力邀歌剧名家金郑建、高鹏、刘海桃、刘月明倾情加盟,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新秀杨冲、李明阳、杨闫乐参加演出的歌剧,于2016年10月登上北京舞台,引发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部音乐富有戏剧张力、创作符合中国审美、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中国歌剧。
0 r- C1 |+ |1 Q( \5 \7 L* k; {' j4 G! D! ~
首演成功后,歌剧《杜鹃山》团队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又对作品进行打磨提高。近期,该剧将开启全国巡演,吴春燕说第一站将是井冈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