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日前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再创新高,跻身世界12强。与此同时,音乐平台独家版权是否制约音乐传播,是应当捍卫的权利还是应该打破的壁垒,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独家版权与自由传播虽然表面上相互对立,但实则相互促进。不少论者指出,中国音乐市场被认为是全球机遇,原因之一就在于正版化的音乐环境。. P' k( ^& l5 S7 P2 P e3 O
; ?9 d q) ^9 ~ 中国网络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没有平台为音乐版权付费,没有用户为音乐平台付费,导致中国网络音乐环境比较恶劣。虽然音乐消费看似无成本,但这种高度“自由”让整个音乐产业逐步陷入了恶性循环:内容公司缺乏投资原动力和文化创新力,网络平台难以保本纷纷转行或倒闭。 0 m U4 E8 A, j3 k* ~( U0 m' t: m4 G9 i* Z2 m
之后,行业内部不得不做出调整。时至今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已与超过200家版权方达成战略合作,与超过30余家签订独家版权合作;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也纷纷采取行动签下了自己的独家版权。尽管从短期来看,独家版权抑制了音乐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下载多个APP也影响了用户的聆听体验,但从长远来看,一定阶段内的独家版权将成为繁荣产业的有效手段。4 I: H: O Q1 { l3 I3 F1 S8 }% q% f
8 V- j0 O, a K4 { 独家版权有利于净化产业环境,培养公众付费意识。正因为与平台独家的版权合作,让音乐在版权上有了“主人”、有了关注,也有了今天的价值体现。各平台对自家作品维权,有力促进了有关部门对音乐版权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有力净化了版权环境,维护了合法版权持有者的应得利益。因作品下线造成用户无法聆听的“不便”,也成为唤醒用户音乐版权意识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