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民乐,成了一种必然 x" C2 x+ M; j$ p+ Z
# D5 I+ X. s- r0 _* C
扎根民族音乐的厚土,吮吸上海的文化滋养,上海民族乐团全新创作的“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成为近日落幕的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揭幕音乐会。这是艺术节十八年来首次以民乐音乐会作为开幕大戏,可谓是“零”的突破。 " d9 h7 @) o, ]; C9 C! M [$ w p9 F# q; k& y) Z- K# u 这场演出为观众带去了全新的民乐视听感受,古今中外各色乐器与经典戏曲、优美书法、现代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演绎《风》《雅》《颂》《和》四篇,力图表达的是中国文化中各美其美和世界大同的理念。从八千年的骨笛与三千年的古琴奏出人与自然的回响,到回溯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精神风貌,从歌颂流传千古的爱情,到中西方多元音乐跨界结合,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充分表现“乐和天下”的主题思想,自信而骄傲地用自己的母语讲述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从各国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反响来看,音乐会引发了强烈共鸣,被认可为高水平的演出。1 p' h: d9 H0 g3 K
& ?. X3 S) A3 W, x- k* v8 w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愈来愈掷地有声,文化自信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而凝聚了千百年的文明与智慧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民族音乐,则是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声音的最好表达。中华民族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在中国民乐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中得以诠释。我认为,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选择民乐,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既体现了对民乐的重视,又反映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说明中国人更有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了。民乐创演团体,能否借此契机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带入一个新境界,海派民乐能否共此“潮”生发出新的青春,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r5 E. q6 k( I' ^* h: a,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