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Z+ X( z8 r( F. ^6 o5 U1 H 新创作乐曲、首演乐曲是本次音乐会的重头戏。中国音协组织了著名作曲家围绕孙中山的功绩与足迹进行专题的委约创作。如为反映孙中山一生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生命历程,委约中国音协主席、作曲家叶小钢创作了二胡与乐队曲目——新《光明行》;委约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印青根据孙中山的七言绝句创作了女声独唱《咏志》;委约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根据孙中山的“就职联”创作了男声独唱《心声》;委约江苏作曲家杜小甦融合江苏地方音乐元素创作了创新性很强的琵琶、古筝与乐队曲目《拾级中山陵》。除以上委约作品外,音乐会首演的作品还有著名作曲家关乃忠在其原作“第五二胡协奏曲”《辛亥百年祭》四个乐章浓缩改编而成的基础上,将乐曲拓展改编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青年作曲家臧恒在其原作古琴与乐队《海纳百川》的乐章基础上改编成的民族管弦乐版本等。1 O9 ~3 x$ V+ f8 W$ j. a7 t
- R$ m; m! |: ?0 S4 X 音乐会上,一个个旋律跨越海峡两岸。反映“两岸情缘”的作品,二胡、大提琴与乐队曲目《相望》最具代表性。乐曲以厦门鼓浪屿流传甚广的歌曲《鼓浪屿之波》、台湾著名流行歌曲《绿岛小夜曲》为素材,由江苏省音协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和台湾大提琴演奏家邱婉婷联袂演奏,表达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而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古槐寻根》曲调朴实优美,情真意切,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体现了中华儿女企盼团结与统一的真挚情感。配乐诗朗诵《挽刘道一》和《三民主义》则分别选自孙中山创作的诗文和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掷地有声,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