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T; l8 K3 a9 [ 1956年7月3日,中国的国家乐团——中央乐团成立,在北京举行了乐团成立后的第一场音乐会。1996年乐团重组,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时值六十华诞,中国交响乐团策划演出了一系列团庆活动,7月29日,“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音乐会”作为团庆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 2 c9 G# w3 ]/ d7 X( S% F8 r5 {6 Q# {
本次音乐会集结了从中央乐团时期到中国交响乐团时期对乐团有重要贡献的八位指挥家同台,余隆、胡咏言、谭利华、邵恩、李心草、汤沐海、陈燮阳和已经96岁高龄的韩中杰依次登台,而刚刚离开国交不久升任中央歌剧院副院长的国交前任首席小提琴刘云志也又一次坐在他最熟悉的首席位置,与乐团一百多位音乐家共同带来最能体现国交艺术水准的八首中外经典之作。 5 D. X8 d+ Q5 D9 U! V5 h g$ o , p9 v/ p6 o6 v6 n/ t; Q 余隆以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2003)拉开音乐会的序幕。关峡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在谈到此曲时说:“我最初建议余隆指挥他最有心得的瓦格纳歌剧《唐豪瑟》序曲作音乐会的开场曲,但余隆却表示‘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的团庆音乐会必须要用中国作品开场。” / r8 ^7 ]0 P$ y6 }3 x5 O+ ~. A. @/ S9 {3 X
随后,胡咏言和谭利华指挥相继带来交响素描《哈尼印象》(2015)和交响诗《心潮逐浪高》(1963)。前者是作曲家邵恩和国交一起深入云南哈尼梯田采风后创作,后者是作曲家陈培勋有感于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而作的经典篇章,见证着中央乐团到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年,中国音乐人在交响乐民族化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t! O" a! J T [5 V
; b. `7 w9 z6 v( O: _ 下半场以邵恩挥棒关峡的《第二交响曲》“希望”(1999)第一乐章开始,这部献给真诚追求梦想的人们的作品似乎正好对应着开场的致敬而奏。邵恩说:“曲中的风雨恰是乐团的一路坎坷,而曲中的希望正如国交人追求艺术的矢志不渝。”从个人到乐团再到肩负中国交响乐发展的使命与职责,一个“希望”的主题呼唤出梦想实现的曙光,也照亮辉煌的成功之路。# r- a O S' ?" U" n. L'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