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1 F% {4 h( V0 I E
35:平行减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 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 i; I% f! s+ r& Y8 Q37:节奏 (rhythm)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 i3 g7 f* E3 k% d, H+ q. j38:节拍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 y" n9 S+ O8 [& X42:主调音 (tonic 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 ~2 z" \9 Q+ i8 Q+ C3 X" K" @43:主调音乐 (homophony)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 h7 x- }- Z, o( T) F
45: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 }7 X# ~) x6 Q& W50:全音音阶 (whole-tone 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 @4 b' n6 N, p) B/ ]; _" l53:华彩段(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0 P+ C* O( L( V: I/ A2 i55:声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 J$ u7 K5 ]5 V8 O& H
57: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8 U/ s0 L; w b58:拍子(beat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 T' ^3 L3 V, R: k# O. s
62: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 、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Q" s `3 U7 x: l* z63: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0 y& P+ k: i# ~7 c
65:变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3 Y' H( e( b2 x' U2 B `9 s5 [
66:〖单调音乐〗 (monophony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 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 b" ?# V" S2 ]7 c9 n9 G) ~69: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 E9 P8 e& s2 m/ P70:复对位(compound counterpoint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 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