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I" x9 t8 e2 k4 X( V! ^1 \' h( D1 L6 _% R5 j% }, M
3 I$ U+ E4 {$ s8 }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 ( Edward William Elgar)英国作曲家、指挥家。1857年6月2日出生于英国伍斯特附近的布劳德海斯(Broadheath, Worcester)。父亲是伍斯特的音乐书商及管风琴师。埃尔加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但学习过管风琴、小提琴和大管。1879年曾担任伍斯特合唱队指挥、伍斯特郡精神病院管乐队指挥,1882年担任伍斯特业余器乐协会指挥。1885年起任伍斯特圣乔治罗马天主教堂管风琴师。1891年定居莫尔文。1899年,他与卡罗琳·艾丽丝·罗伯茨(Caroline Alice Roberts)结婚,卡罗琳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埃尔加成功之作几乎全是在婚后创作的。1905-1908年,他担任伯明翰大学教授,1924年被任命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一次世界大战时,艾尔加也以音乐回报祖国,写下不少激励士气的音乐,包含最出名的合唱曲《大英帝国精神》。 晚年他还曾担任哈勒乐团指挥。1934年2月23日逝世于伍斯特。
2 i9 W% H! T8 z/ R. N% C% O- u7 @ Y% \
9 B6 b) h$ f5 E3 j& _8 i4 X- V9 {7 c/ k$ K5 Q' z2 j; M
6月2日 英国作曲家 埃尔加和他的 - 谷雨 - 一壶清茶 三五知己4 y9 e+ L8 c: t! w6 B* ]
+ n0 d% H2 K* q+ L5 A8 h, A & m0 k+ y/ \& k! y2 h4 I9 k, H
, x* i* \) x$ h8 K9 E* v4 m6 e1 @
- f( }6 P8 H1 `" {; g+ P/ P3 m1 B0 c 埃尔加是英国浪漫派音乐的传人。1890年,他的《弗鲁瓦萨尔》在伍斯特联合唱诗班节上公演,获得成功。接着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诸如《黑武士》(1896)、《生命之光》(1896)、《圣乔治的旗帜》(1897)、《卡拉克塔利斯》(1898)等。而1899年完成的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和1900年完成的清唱剧《杰隆修斯之梦》,为他带来了第一流作曲家的声誉。此后的二十年则创作有两部清唱剧,几部大型管弦乐曲和一些室内乐。20年代以后无重要作品,英国广播公司约写的《第三交响曲》和歌剧《西班牙夫人》仅完成草稿。( ` L0 J/ J; Z c. R
6 g( V; w$ ~5 s7 t$ S5 S
3 u2 V9 a& U7 w- X; |
; h/ c$ A$ M& t) j( t6月2日 英国作曲家 埃尔加和他的《威风堂堂进行曲》 - 谷雨 - 一壶清茶 三五知己. p9 G8 c. C0 \
埃尔加《海之图画》8 p, U; F$ \" z. q
3 z9 t E- f( T" [" _. L
) d d2 ]8 @4 H6 b# W# ?; i3 S
, n3 O( y5 n8 h. f) L' h
他的作品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风格庄严而淳朴,富于色彩变化,感情充沛,个性鲜明,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对英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英国把他作看作是英国的贝多芬。' D, u7 _5 a" }+ B, q& F0 U5 `. f
3 W" t: F5 S) N
; U9 \. O+ ^, y6 ?+ a) o8 D1 ~ u6 d/ N+ R
埃尔加曾荣获许多荣誉,1904年受封为爵士并获功绩勋章,此外还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坎特勃雷及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博士。他的肖像被印在1999-2002版的20英镑钞票上。
3 s1 A l0 d w+ f* K3 U+ z 他还是第一个认识到留声机价值的作曲家,1914-1933年间,录制许多自己的作品,现在已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 D( X& z( r$ C9 B9 A5 G, C; T 6月2日 英国作曲家 埃尔加和他的《威风堂堂进行曲》 - 谷雨 - 一壶清茶 三五知己
( Q2 \- G4 W* K8 e
: K* z8 d! g) p: x * U N+ l% V3 \" R% W
《威风堂堂进行曲》 - ^3 Y1 ~/ j$ O( L
, g. y, z$ _0 V2 w' |
3 _* C$ Q: v0 @1 [ m M1 l 爱德华·埃尔加曾经为音乐会管弦乐队写过五首《威风堂堂进行曲》,编为作品39号。其中以第一首D大调流传最广。现在,人们提到他的《威风堂堂进行曲》,一般都是指的D大调这一首。
+ d: E7 Z0 I" d( s# d7 I+ p) {: p* m1 V) b# g+ }, t4 l8 B: l
《威风堂堂》这个曲名,选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剧《奥瑟罗》第三幕第三景里的一句台词:“光荣,自豪和威风堂堂的战争”。
; y1 f( I0 H+ D" G E& W' e5 u& ~! w
埃尔加对他所听到的一些用交响乐队演奏的英国进行曲,都不是十分满意的。他曾对人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交响乐队演奏起进行曲来,速度总是那么慢呢?难道稍快些的进行曲就不适合他们演奏吗?”于是,他决心写出一些适合管弦乐队演奏的,速度稍快些的进行曲来。& o1 V3 Q* X* i- h( q% O
3 v* I1 v4 e& U( [埃尔加写作了五首《威风堂堂进行曲》。在首演奏的时候,它们那庄严、热情、带有英国特色、充满朝所的曲调,深深地激动着每一个听众的心。尤其第一首:D大调,更是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在演奏完之后,人们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加演一遍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以至不得不再奏第二遍、第三遍……
& o! q3 X, j: G) V! ~3 c1 @7 u6 u- S$ U
这支曲子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前面有个短小的引子它是D大调,2/4拍,它有两个重要主题:
6 E2 K% N. [' X) i
9 s9 _$ \ ~ s, R第一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充满着生机,它是D大调的2 \) Y0 G: M1 D( F. |
' g2 r/ M( _/ J另一个主题转G大调,曲调庄严、带有颂歌的性质,它是由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的
$ ~3 E6 }9 [4 c. Z& C/ g
- v3 A# f9 v6 d% l$ R! L 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听到这支曲子,看到人们欢迎它的热烈场面之后,产生把这支曲子变成歌曲的想法。这个建议为作曲家所接受。第二年,诗人克利斯多夫·本森用《希望与光荣的土地》的诗为之填词,不久,在伦敦首次演出了大合唱《威风堂堂进行曲》,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因为这个贡调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歌词也容易记住,所以,台上唱完之后,人们很快也会唱了,台上,台下同声高歌,形成非常壮丽的场面。这支曲子使英国人引以自豪,他表达出英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英国,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唱这首歌。
6 ~- J$ K. d$ n! X7 w: H, a) u" }. u% u2 f+ {, g- T
由于《威风堂堂进行曲》情绪庄重,很适于在重要仪式上使用,所以它又被称为《第一号仪式进行曲》,后来,在英国国王举行加冕礼时,作曲家还运用这一主题作为《加冕大典颂歌》的终曲。
5 N6 z9 N1 }4 K1 ~9 p" I; |& m* v.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