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f* s* y; C [! U4 [0 d' S {闽南语歌曲创作路向何方
0 M4 J! d' B6 k
' A" Y4 D5 O6 |; [- |( @$ U: ?/ T" h+ Q作为经典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的诞生地,台湾近几年如何应对互联网冲击下的闽南语歌曲发展困境,闽南语歌曲的发展方向为何?能否进一步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记者就此采访了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潘皇龙教授。2 \9 v; U+ [1 F ^" }0 Y5 j
6 o5 C) ?8 N8 f* k& D$ K4 X9 x
记 者:闽南语歌曲是基于闽南话的语调声韵来创作的,那么闽南话的特点和美感怎么来理解呢?, U/ A. g* e- R4 M- ?
1 w' g; H# ] E潘皇龙:闽南语的发音规律有其独到之处,共有七音,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简单来说,闽南语之美就在于它的抑扬顿挫。
' Q0 \& ~8 T$ d% N1 J5 I7 ~. l# N, G; K- F2 {0 g
记 者:闽南语歌曲要发展,光靠老的民歌或几首经典流行歌曲还不够,您认为闽南语歌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4 I& g2 B3 V. C7 V. V& O1 N. g. y j K- |
( @+ Z }! f" h' A+ H7 }( ?4 ]潘皇龙: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需要多样性的艺术创作与活动,因此,音乐创作也必须具备原创性、前瞻性与专业性,而不是简单的迎合。在台湾,我们做了各种跨界混搭的尝试。例如跨越不同语言,把闽南语与赵元任的朗诵教材混搭进行创作;再比如跨越各种族群,融合了闽南、客家与台湾少数民族歌曲进行大会串;又如跨越不同时代,把闽南语对应唐代诗人顾况的诗歌《宫词》,进行无伴奏混声合唱曲创作。之所以这样尝试,是因为一方面它们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学意涵与美学背景,另一方面具有时空上的悬殊与风格上的差异。* z" b- l6 h, X
, r* \( r7 s' L$ P U, x
记 者:闽南语歌曲作为一种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歌曲曾经在两岸刮起一阵风潮,它能否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
1 k9 n! J5 a" d7 z9 A
3 {& O/ A5 z3 q+ p5 m& h0 h3 G# }0 t潘皇龙:闽南语歌曲要与国际接轨,它的美可以通过各种音乐的方式来表现,如独唱、合唱、有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以及器乐、人声模仿器乐的声部等。当然,首先应当请一些学者介绍推广闽南话、闽南文化,之后再发表作品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有可能,将来在闽南或者台湾可以办一个闽南文化音乐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