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8 p6 D% X0 d A
; L& G) P; u7 Y- I- v( C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1
& ~ O: y/ J4 @! \4 u- {( n: {" _! m: i* v
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OP.5.1,作于1796—1797年。第一、第二号大提琴奏鸣曲(OP.5)呈献给当时定居在柏林的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
$ ?6 ~' g2 x6 E, Q0 H; u$ f
9 _' N' N7 _ i' D, Z& a, j: K& J* O乐章
3 v( g! Q1 [ p3 P. N# B+ N
, I: {) m8 X. g: P! J* e% `第一号,F大调,省略了慢乐章,共两个乐章:& L4 P& A& Z3 O
& o* y. y# |5 o, V7 w$ S1.持续的慢板—快板,F大调。序奏部分,如歌似的旋律令人想起海顿,而钢琴令人想起莫扎特。这个乐章有庞大的呈示部,其中C大调断奏乐句显示贝多芬特有的那种气势澎湃,乐章中钢琴部分十分华丽。
0 M0 Y: D0 @# Y( U2.活泼的快板,回旋曲式,F大调。其中出色的是主题的层次展示中的应答,和应答至暴风雨般的激烈的转换,处理得非常巧妙、自如。
/ U; T8 ?8 o2 c! C8 h) z9 ~3 S唱片
t7 a' P- O3 L4 K) ]9 |) H
% G& b' h+ z; g) x3 | I这首作品的版本,可选:& I N# i: j' w0 n' ~
8 B% N, | y4 o1 [
1.富尼埃与古尔达版(1959年录音),DG,CD编号437 352—2(两张,全集),《企鹅》评为三星。
, x) B* x7 }! \" L* r2.马友友和艾克斯合作版(1985年录音),Sony,CD编号S2K 37251。
0 }3 i6 ^. {% X* o' U. _3.梅斯基与阿格里奇(1990年录音),DG,CD编号431 801—2(两张,全集),《企鹅》评为三星。4 S+ t9 G8 B1 J: M P: G
这首奏鸣曲的历史录音:- R% g: m/ ~4 P k, ?4 E
/ D2 ^1 ?2 t* P$ P! C' S, H卡萨尔斯与霍尔绍夫斯基合作,有1939年录音,重制成CD后收于EMI,CHS 5 65185—2(两张)。卡萨尔斯与塞尔金合作的1953年版,Sony公司1994年重制后,收于S2K 58985(两张)。6 X4 t) x6 G! L$ r. k) f
" |, d1 T E' d- ~5 @
大 提琴奏鸣曲第一号和第二号于1796年夏天写于柏林,当时贝多芬正在里希诺夫斯基王子(Prince Karl von Lichnowsky)的陪同下在布拉格和德雷斯顿巡回演出。 贝多芬与大提琴演奏家让·路易·杜伯特(Jean-Louis Duport)合作,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表演了这两首曲子(这位皇家大提琴家当年曾与莫扎特合作,并得到了莫扎特最后三首弦乐四重奏的题献)。 为此普鲁士国王赐予了贝多芬一个金色鼻烟壶,据说相当于“大使级别的礼遇”,这无疑促使贝多芬将这两首曲子合并成作品第五号出版,并题献给了国王威廉二 世。 两首奏鸣曲的样式相似,都是以一个慢板序奏开始,引出一首篇幅庞大的快板乐章,然后以一首规模较小的回旋曲结束。
( N8 P6 ]; L: ]/ b. h$ y1 o* ?4 a8 E |/ X2 r9 Q, m
G小调第二号奏鸣曲的慢板引子较第一号更加扩展,给予了大提琴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一乐章结构更紧凑,感情更热烈;这里仅有两个主题,由两件乐器共同分担; 发展部以第一主题的一个短小动机为基础,经历了若干次转调。 诙谐的G大调回旋曲里,两件乐器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追逐;尽管这里的两个对立主题都由钢琴领奏,贝多芬却把中间引人入胜的插部留给了大提 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