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38|回复: 1

[音频应用] 音乐早教,我们的误解有多少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7-14 14: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预热篇:音乐早教,我们有多少误解

  问题1:“我的孩子有没有学音乐的天分?”——“每个宝宝都具有学习音乐的能力”

  “我的孩子有没有学音乐的天分?”说到音乐早教,这是大部分家长会问的问题,似乎潜台词是,实施音乐早教的前提是我的宝宝得有音乐天分。当你有这样的疑问时,试想一下在你孩子牙牙学语时,你是否会问自己:“我的孩子有没有学语言的天分?”你肯定不会这样想吧,那么音乐早教也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学习音乐的能力,并且一出生就具备了这种潜能。你不相信的话,可以看看各位专家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就包括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独立存在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的一种智能。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对于音高的敏感性,加德纳教授还研究证实宝宝在婴幼儿阶段就有计算音高的能力。

  美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早教专家埃德温?戈登教授,通过30余年的研究以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每个孩子在9岁以前,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具有发展性的,9岁以后,每个孩子的能力则不再大幅度变化,趋于稳定。也就是说,在9岁以前,我们所说的与生俱来的音乐学习能力可能在早期的成长中得到提高,也有可能丧失,而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在9岁以前接受的音乐教育的质量。

 观点:

  1.每个宝宝都具有学习音乐的能力。

  2.如果你在孩子9岁之前,不给孩子提供有质量的音乐教育,孩子的这种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就有可能会丧失了。

  3.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音乐天赋,反而应该在婴幼儿时期就以学习语言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音乐。

  问题2:什么时候开始学乐器?学什么乐器好?钢琴?小提琴?——音乐学习不是从乐器学习开始的

  既然早期的音乐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家长自然会问:“我家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乐器?学什么乐器好?钢琴还是小提琴?”家长们都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有学钢琴、小提琴,才是学习音乐。

  事实上,我们忽略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无价的、天然的乐器——我们的身体,从发声器官到肢体。在学习乐器前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去充分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

  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乐器就好比握在手中的笔,只有孩子能听懂语言、开口说话、学会交流、开始识字,才能下笔写字。同样地,乐器是用来表达音乐的工具,只有当孩子能用自己的嗓音、肢体来表达音乐的元素(音高、节奏、节拍、律动等)时,孩子才做好了学习“身体”以外乐器的准备。如果在0~3岁的黄金时期,可以挖掘和开发“身体”这件精密的乐器,无论嗓音还是肢体都充分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那么等到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人造乐器时,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观点:

  1.音乐早教,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用身心去领会音乐的本质,再用身体(从发声器官到肢体)把音乐表达出来。这种教育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的声音活动的体验,更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2.开展音乐早教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神童或造就音乐家,而是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吸收音乐、认识音乐、表达音乐、使用音乐,从而获得美感和快乐。

  第二部分知识篇:有关音乐早教的ABC

  A真正的音乐早教是什么样的?

  “非正式的、有趣味的、互动式的音乐引导”

  真正的音乐早教是非正式的音乐引导。非正式音乐引导与正式的音乐教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期待值。基于婴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特性,非正式音乐引导更注重学习和吸收音乐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内的成果。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总觉得既然教了孩子什么,就得有所成果,所以需要一定的耐心。

  真正的音乐早教是有趣味的音乐引导。这点很好理解,成人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适用于婴幼儿。需要家长完全放开自己,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发挥想象,营造出孩子喜欢的欢乐、有趣的音乐学习环境。

  真正的音乐早教是互动式的音乐引导。这里的“互动式的音乐引导”是通过“拿着玩具或道具陪孩子唱唱歌动动身体”来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施教。所以,在真正的音乐早教课堂上,孩子看起来很自由,老师对孩子也没什么要求,但在松散的课堂背后,是老师能清楚地知道孩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阶段、程度,从而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指导,通过一来一回的音乐互动,不断促进孩子的音乐能力的提高。

  音乐早教B音乐学习金字塔

  音乐学习顺序也是一个需要父母了解的知识点。正如之前提到的,大部分人对于音乐学习的顺序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通过乐器来学习音乐。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例子发生,父母带着孩子无意中步入一家琴行,孩子兴奋地走近钢琴,好奇又开心地触摸起琴键,并且越发感兴趣地玩奏起来。于是,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喜欢钢琴,甚至有音乐天赋,便买下钢琴,让孩子踏上学琴之路。就因为天真的孩子无意中的“一弹”,引发了日后“惨案”的发生,有可能孩子学琴的兴趣越来越低,有的甚至最终选择放弃学琴。许多人将这一切都归结在“弹钢琴太难”,其实背后的原因是违背了学习音乐的顺序。

  学钢琴的本质是学音乐,当孩子还没有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就开始把手指放到坚硬的黑白琴键上,用力地动手指关节;把目光投向陌生的五线谱上,努力地记各种谱号音符;把耳朵竖起听老师反复数着1234……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成年人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只有几岁大的幼儿?

  音乐学习的顺序和语言学习的顺序非常相似。如同语言学习的顺序是听->说->思考->读->写,音乐学习也是如此:听->唱->听想->读->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让孩子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和顺序来学习音乐,那么当孩子正式学习一门乐器的时候将会从容许多,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学龄前孩子音乐学习的三大类七阶段

  从出生到学龄前期,孩子吸收音乐、表达音乐的方式是不同的,戈登教授用“三大类七阶段”来描述了宝宝孩子的不同类型,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有所了解,那么在观察和引导孩子时会有的放矢。

  第一种类型叫“适应期”,其包含三个阶段,从出生至2~4岁。

  对于所听到的音乐的反应从“以听的方式吸收音乐”,到“随意地发出声音咿呀学语”,再到“开始有目的地给出反应(如唱一两个音等)”。

  第二种类型叫“模仿期”,其包含两个阶段,从2~4岁至3~5岁。

  这时幼儿对所听到的音乐的反应从“意识到自己所表达的音乐元素与外界的音乐不合(如律动时节奏不准,哼唱时跑调)”,到“较准确地模仿听到的音高型或节奏型”。

  L! }4 ~5 j" z+ ?# M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7-14 14: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类型叫“同化期”,也包含两个阶段,从3~5岁至4~6岁。  `* o' {: l- f& @# \

! w% U4 r" q* [" _3 N1 ~  孩子在这一类型中对音乐的反应从“意识到歌唱与呼吸、律动之间的协调性”到“唱歌时与呼吸、律动完全达到协调”。5 G2 R& R% v* g0 M
, s2 d* v) H/ y5 u, ?. [' Z0 O
  小贴士:4 B$ g+ A0 O# v) }+ v1 G
" j. j$ _$ A& A
  音高型:由两个或三个音组成,这些音高的组合体现出和弦的色彩。例如:sol, do 或sol, mi, do。就是我们小时候上音乐课时,老师让我们热嗓子唱的音节。1 C/ m5 }# E2 \: g7 U

) j0 S) R0 h7 h. m4 N6 V  节奏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奏时值构成的组合,通常只需一到两小节的长度。就像我们给孩子念童谣,只是把文字换成“ba ba ba”。
' }6 ]( T3 Y% x: H( t' z9 I$ G8 A$ d& o9 V8 j
  观点:不要忽视听与唱的重要性6 ?/ V. A0 p) K5 ^% E+ o

4 M6 C+ C% T1 C" Z% {& n9 A, X- A9 _  1.听,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础
: G3 H( A# B% z
4 s  B1 x  V, V$ C6 @; x7 ]: A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应尽可能让孩子沐浴在音乐的海洋,聆听各种美妙的旋律。这种聆听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建立“音乐词汇库”5 U' Z; U7 i  R; S
$ H' e5 D  z0 i( }( [0 M
  ——不同的音高型、节奏型,以及由这些音型组合成多样的音乐乐句。" S' G6 M+ M" I8 p, Q; o/ u
% [: Z+ ?2 \; C9 u( c9 g% P
  只有通过聆听,孩子的大脑才能接收到这些音乐词汇,从而才有内容开口唱。跳过“听”这一步,就直接让孩子唱歌或学习演奏,就相当于把一个从未听过法语的孩子带去法国,让他用法语和当地人对话或演讲。
  B# ^+ w1 c3 M; Q8 j: I- t6 t' Q! |2 ]" _# `$ N9 i  C
  2.乐于开口“唱”
. R* z5 q. K" I6 \3 e( ]* j
. e+ M" C- B3 t' s! h5 e  有了“听”这个学习过程之后,接下来重要的一步则是开口“唱”。要知道有多少琴童,学了数年的乐器,却不愿开口唱?会识谱,会弹奏,但没有信心开口唱谱,这些都是由于学乐器前的“听”“唱”功底没打好,而根源就在于从小缺乏开口“唱”的机会和鼓励。8 T7 a1 Y7 N$ s9 C. @" M
. j8 U. @" ?4 B1 ]/ i. B
  这里的唱包括:唱歌曲、旋律,念歌谣、节奏,这些口头上的互动在音乐早教中非常重要,父母要以这样的“音乐对话”与宝宝互动。4 X% `7 Y$ L# e; E  B  l

$ \! u% T4 |# v1 V: i+ W  第三部分实战篇:为父母在家中开展音乐早教支招4 N$ S0 x! Q' D. H% _# A

$ ^) a4 v. O. N) f9 J  1.环境的重要性" b- |. m1 M$ s/ c9 [9 ]& m) `
8 [# k+ u% t) a5 i0 F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开口说某种语言的,是由出生后的语言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母语。同样,环境对于音乐学习也非常重要。这里的环境不是“音乐世家”那样的音乐环境,而是给予孩子机会去聆听和表达音乐的环境。简而言之,在家中父母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聆听音乐、开口唱歌或念童谣。4 i# Q, g6 d5 R3 m- W

& i: E& ]' e% u9 t: T; _  2.父母的歌声、律动对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9 c" ^4 U; x0 M: Y; Y# f% N2 y- V# D! f
  在家中开展音乐早教的关键在于父母的参与。父母用歌声、律动和孩子进行互动,远比在家播放CD、DVD来得有效。试想一下,你是否会整天播放电视、收音机或碟片,而自己不开口说话,然后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学说话?答案是否定的。记住,那些电子设备和录音只是起辅助作用的,而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音乐学习也是如此。
4 j& O( I$ S* j0 e% Q' R! k& u
4 l" M. C* o4 J) E+ R3 P" e4 U  3.别担心自己“五音不全”
* q' U5 @' x+ {
/ X! x9 v6 ^/ _' H  许多家长会问,“我五音不全,会不会误导孩子”,“我们不是搞音乐工作的,怎么办”。其实,这些都不应该影响到孩子学习音乐。就好比,许多家长都不是作家、演说家或数学家,但他们照样能引导孩子学习语言、数学。
' s9 S7 I: c( X0 o8 M- K: x% F' I% V3 f9 V. T/ B
  依然要提醒家长,音乐不是一项特殊能力,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之一。如果家长唱歌“五音不全”,可以多念儿歌给孩子听,增强孩子的节奏感。如果父母中有一方唱歌音准,那就让音准的一方唱给宝宝听。还要特别强调一下,音乐早教不是妈妈们的专利,爸爸们也应该积极参与。) P5 t. S$ J, \' X" W( b
5 N: W+ l  y2 y, U9 w1 K
  4.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音乐
( p, V  W0 h0 G! v) r6 U
, `5 ]7 `  M2 s, [5 W  建议最好是纯旋律的,没有歌词的。带有歌词的歌曲,会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歌词上,对旋律本身的关注就少了。4 ]6 h1 j, D3 E' D. A! D* C
+ d' A' U0 w6 y7 ]. L. _
  音乐节奏是清晰的,那种变化过于夸张的节奏不适合孩子听。. M  ^/ C# w! @" q0 V

. X6 X) Q# Y) C- T8 H  音乐不要太长,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比较理想的是一个音乐片段别超过5分钟。) P  w, O2 _* Q& C2 _1 ?

( |. A# k- s. F, h! |0 _  注意曲调的丰富性,不同的音乐包含不同的情绪、风格、色彩、语气。让孩子在早期就尽可能多接触不同的曲调和节拍,孩子将来的音乐表达就会更丰富。% H* n, E1 P( V$ Q+ j3 N) Z6 e, C

8 W. _- a( ]+ M# S  小贴士:
1 \1 X$ c" r0 [6 b6 B; \* f% F& D9 O1 }4 J! C' E* d# o$ t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听的重要性,但大可不必强迫孩子乖乖地坐着听,因为不论他是一边玩玩具时听还是很专注地聆听,效果是相同的。
& M3 l- k8 [0 E/ G  n* g5 y1 k
- D% ?9 g: S6 N! z0 m4 l  居家音乐早教游戏3 F) z" p' [$ N3 V

. K% Y* j) {4 P6 ^" m  居家音乐早教游戏,没你想的那么难,平时你和宝宝游戏时,加上你的伴唱,就是最自然的音乐游戏了。每个游戏都可以反复玩。
& Q' `7 Q8 A7 @1 n' o% a
, |8 Y8 q5 j- I  h8 c  1.《小白船》(3个月以上)- V% d1 c4 g. x! O% F# k

: E! W" ], ]# N! \/ q* v  这首中文儿童歌曲,是3/4拍的,想必许多家长都很耳熟。由于3/4拍的乐曲常带有舞蹈韵律,妈妈或爸爸可以站着抱宝宝,随着这首歌曲的节拍,舞动起身体和脚步。让宝宝在婴儿时期就能感受到华尔兹的魅力。
, o# n5 Q  u$ r, S' d0 Y" d! p/ l7 t  Z7 ?1 [& f( k3 x, h! ]/ N
  2.“坐电梯”(6个月以上). u" j+ n( E0 l( H5 U
, e0 F. z$ _5 E+ w1 G! _
  坐电梯是爸爸妈妈常和宝宝玩的游戏。妈妈或爸爸可以坐在地上,两腿伸直,然后把宝宝放在腿上。一边有节奏地念童谣,一边随着节奏将双膝弯曲,使宝宝感受到上升的动态;再随着节奏将双膝放直,使宝宝感受到下降的动态;仿佛在坐升降电梯一样。在宝宝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家长用单音节的“ba”来念节奏,在专业上我们称之为“无词念谣”。. t' P' w+ [0 L$ K. B) |

- u' y" H+ n: v, t$ y) s  3.《躲猫猫》(6个月以上): M5 }% t$ y+ P8 ^4 Z
. }+ \- i0 {4 l  V; {' h
  妈妈或爸爸可以用小纱巾(雪纺质地),一边唱旋律,一边用纱巾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比如还是用单音节的“ba”唱旋律。唱音节的时候把纱巾盖在宝宝的头上,把纱巾从宝宝头上取走的时候同样唱音节。同样,也可以将纱巾盖在爸爸妈妈的头上,随旋律盖上再随节奏取走。
/ _5 o: d2 J: M) p& ], }0 `; t) l4 Q
  4.《我妈妈,你妈妈》(12个月以上); S! `9 \; y8 z. m+ {# }

+ `+ a% ?' q' n+ M, [- y7 E$ P& e/ Q) z
  这是一首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歌谣,词为:“我妈妈,你妈妈,住在街对面。每天晚上见见面,还要聊聊天。”妈妈或爸爸可以用布娃娃拿在手中,和宝宝进行“节奏对话”。一开始,家长先念这首念谣,紧接着用单音节“ba”的发音,按照原来歌谣的节奏有节奏性念,让宝宝来模仿。这样的一来一回,就是“节奏对话”的游戏。4 f% X$ J+ d" i, ?) k5 w( t
, w( l; G! @# I
  音乐小玩具推荐:1. 彩色小沙蛋 ;2. 彩色小沙包 (里面装的是小豆子);3. 彩色雪纺小纱巾 ;4. 弹簧绳(适合12名幼儿及成人一起做圆圈游戏);5. 七彩音砖;6. 七彩手摇铃;7. 七彩小响板。0 [$ h0 g, O1 p- [
/ W& A  n1 X' }# r0 M  Q. ~
  结语:: ~4 G" f& t1 }$ o7 i

' C$ j$ q! Y, n6 ~% Z  最后,我们以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在《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音乐并不是一种上天选择少部分人赠予的、特别的天资;至少,每个人都具备音乐学习的潜能。& {0 @# \1 i) o+ V: O( i9 _9 R" `4 H7 F

) A" }2 W3 i  e  家长只要能相对较好的演唱,或者是有弹性地自由摆动四肢,并能享受其中,即使他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他们也已经基本达到引导和教自己子女发展音乐能力的要求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10 00:12 , Processed in 0.128494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