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28|回复: 0

[直播视频连接] 音乐之都的艺术圣殿——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复制链接]

902

积分

5

听众

68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02
人间123 发表于 2016-7-11 0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也纳是世界音乐活动的中心,被誉为“音乐之都”。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以及施特劳斯家族都先后在这里居住和从事音乐活动。热爱音乐、崇尚艺术是维也纳人传统的品格。
- E2 v. l% q0 K0 ?  C% j$ h9 u# {8 }( q, W" d5 k1 r% A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即昔日的皇家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流歌剧院,从落成这一天起,就是音乐圣殿的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奥地利人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对于这一点,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一个普通的维也纳市民每天早晨看报的时候,第一眼看的不是国会的辩论,也不是世界大事,而是皇家歌剧院上演的节目……这座剧院在公众生活中具有其他城市几乎不能理解的重要性。”
; U/ U. s3 C9 ]# E- z6 w7 x* ~1 [$ x8 D4 N1 q
  古朴建筑 精巧布局
. G1 L% [* I! w1 O: z6 h, E* Q+ J% X/ N, q# m( J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的。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门楼内的墙壁上画的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魔笛》中的精彩场面。修复后的剧院设备已全部现代化,更能适应歌剧的演出。这里可以同时向50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台和9个电视台转播演出实况。
! D4 S# C, S+ s1 ], r1 }3 g  F+ u
  整个剧院的面积达9000平方米,观众席共有六层,楼上楼下共有1642个座椅,背后还有567个站位,三层有100多个包厢。剧场正中是舞台,总面积为1508平方米,包括3部分:前台、侧台和后台。舞台总高度为53 米,深度为50 米。舞台能自动回旋、升降、横向开阖。乐池也很宽大,可容纳110 人的乐队。歌剧院拥有2个芭蕾舞练习厅和3 个剧团练习厅、1个364 平方米的彩排舞台、10个独唱演员练习室、1个大型风琴室,还有几十个演员化妆室。歌剧院还配有一个电视电台转播室,剧场内各个位置都可收进荧光屏中。
! v  [% D' r5 z8 n" n6 R) o2 y+ m+ M: e& J
  在休息大厅和走廊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油画,画的是最有成就的音乐家最优秀歌剧中的最精彩场面,有韦伯的《魔弹射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贝多芬的《费得里奥》,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等等。在每幅壁画的上端还竖立着音乐家本人的金色头像。
' \3 J% u) A; K$ [6 {8 e9 q( ~) O! ~1 @
  在靠近主梯的回廊上端还有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施特劳斯父子等音乐巨匠以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历任剧院经理如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等人的半身塑像。+ B4 i% @% Q5 U7 k2 h
) l  @. Z' _% I+ v& y* X
  悠久传统 战火淬炼
2 f' T7 B- ]% E* o6 ?
; ?/ |' x- F& K0 \% m  1857年以前,奥地利没有固定的歌剧演出场所,当时的奥地利宫廷歌剧只在宫廷里演出。1857年12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宣布推倒内城的军事城墙,修建一条宽阔的环形大道和一幢雄伟的建筑来举行各种艺术及政治活动,同时将宫廷剧院迁到环形大道的新址。
0 p; d: U- Q: R) k
4 [7 o! G! N) L; `8 n  Z, ]$ x  1869年,维也纳皇家歌剧院落成。5月25日,莫扎特的《唐-乔万尼》揭开了歌剧院的序幕,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和伊丽莎白皇后莅临了开幕典礼。1918年,更名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U7 ~3 w$ H, a* g
) s* o# @- u% y2 R8 L' U1 u/ s8 f
  新歌剧院的整体结构由维也纳建筑师奥古斯特-冯-西卡兹堡策划,内部装潢由爱德华-范-德-吕尔设计。另有一些著名艺术家参与其中,比如莫里茨-冯-施温德完成了大厅里的壁画及凉廊里那著名的《魔笛》壁画。
+ w% E, _& j' a, J% G5 J. m6 L% A! i! ?/ N+ z
  二战期间,歌剧院几乎毁于战火,能否恢复已经成了问题。在战争中仍保持着活跃文化生活的维也纳人,当看到奥地利音乐传统的象征倾倒在废墟中时,被深深地震动了。% a5 {% h" p9 D6 u

* [6 ]2 I- i  C, N, E  然而,歌剧的精神并没有被摧毁。1945年5月1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音乐家在人民歌剧院成功演出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接下来的10月6日,又在迅速重建的维也纳河畔剧院演出了《费德里奥》。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家歌剧院开始缓慢的重建工作,而乐手和演员只能在上述两个剧院中演出。1945年5月24日,管理公共建筑的国家秘书朱利斯-拉伯宣布国家歌剧院的重建工作由奥地利建筑师艾瑞克=波腾施特恩和奥托-普罗辛格负责。1955年,焕然一新的歌剧院以《费德里奥》揭开了新的篇章。奥地利电视台拍摄了开幕典礼,全世界都将之视为新生的第二共和国的象征。
/ T" \0 {$ T* ]5 s4 ^( l, R; n1 I% x+ A0 q
  多元管理 一流品质7 V2 E7 \9 j1 W1 P& q& m+ K

% V2 C) K0 q( q3 ^* _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的演出季从9月持续到次年6月,上演60部不同的歌剧和芭蕾作品。其决定因素并非数量的最大化(尽管这一数目可以傲视世界上任何一家歌剧院),而是以最高的水准持续呈现多样化的节目。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奥地利文化艺术界之所以能够具有毫无争议的“龙头”地位,除了歌剧院的历史原因外,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因素:5 x- \0 P4 e% v, M$ d6 f
8 w9 r  f: Z" d& [. s
  首先是国家财政的扶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由国家提供约3000万欧元的经费。从1999年9月开始,奥地利国家文化行业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官员制度和政府与剧院中间的管理环节,让剧院变成独立经营的公司,人员实行集体合同制。实行改革后,国家继续为剧院提供财政拨款,不同的是不再经过中间管理协会,而全部直接划到剧院,由剧院自主经营,自行分配。这种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歌剧院的运行。
1 p4 v! O- C% t( W
$ E$ Z2 w8 i& K" d4 F/ O  其次是实行保留剧目制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保留制剧目方式的剧院。每个演出季(每年9月1日至来年6月1日)一般可演出60部歌剧和20部芭蕾舞剧,演出场次达310场。这种保留剧目制度的最大优点是剧目丰富多样,经常翻新,对内容可有不同的诠释,演出排练周期短,艺术质量完美,既适合歌剧观众的观赏习惯,又可保证歌剧院的艺术水准和维护国际声誉。
" u* e: [# z) H6 ~$ d. x) ]
  F$ W7 ?+ U) a4 P6 C# D  还有就是始终追求一流的艺术水准。歌剧院拥有自己强大的演出队伍,闻名世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就是国家歌剧院的乐队。此外,歌剧院有合唱团104人,一流水平的芭蕾舞团90人,各式舞台剧装1万多套。这个阵容强大的艺术队伍从根本上保证了歌剧院的艺术水准和艺术风格。不仅如此,歌剧院还经常从世界各地邀请著名歌剧演员担任主角,它已成为歌唱家献艺的舞台,也成为歌剧演员成名的必经之路。在歌剧院经常可看到世界著名指挥家的身影,他们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带来的不仅仅是名人效应,而且充分保证了歌剧院演出具有一流艺术水平,向观众提供最高的艺术享受,也引来全世界无数歌剧爱好者的青睐。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23 05:26 , Processed in 0.105586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