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 L4 i ^$ v. |9 e, d& I7 d$ h 贝多芬祖籍是荷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p9 w5 U5 h8 w6 P
贝多芬简介及作品简介 <wbr> <wbr> <wbr>【转】- l7 w) u% H, v7 T4 F7 I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4 W& h( Y. Y- V# s) T" v0 K ?
0 j' ]+ X5 C& r" W! X/ p$ i5 D
u! I7 c( L3 i/ p3 Y5 Z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7 C" W" N- ?; c' A" Q+ m* K) _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Y( _ s/ Q e! S# }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7 W% [; b; U- c: `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7 ^& \! B' ^/ G( S- Z% n贝多芬简介及作品简介 <wbr> <wbr> <wbr>【转】
8 I7 t+ Q: a/ c# d6 g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
. U) ~* z* `2 A* }& z) M4 u5 l5 c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 s4 C2 |& H) w; o f0 h6 O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3 L: Q& q" m# b: p& N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6 U! [8 O( m/ Y/ z& C1 h4 l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3 [1 E& q. ?& X- C% e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 w( N. r2 Q8 l. `" s% o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7 s, i: K3 v6 w% g1 K1 k6 U- Z& D$ F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筒桑?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 j1 Y( W( }0 e, m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1 l$ g4 w, p; Z f$ C
2 o& `0 a% b/ s: k5 L, e ◆贝多芬作品:
2 o9 T* @8 W u+ o; F 土耳其进行曲
% q3 A. d( m- i$ X 献给爱丽丝
# o, z7 K8 b* g: \ G大调小步舞曲 $ s5 F7 L3 M+ u' q7 L
歌剧《费德里奥》
2 [5 g) x- s2 \ e, F% M; i4 ^' T 《哀格蒙特》序曲 9 j1 ?6 I. R! Y' N% }' Q: [8 A% r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 A# r) j" S9 |! ^; {
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 p: B0 x0 w8 l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 B& e6 g& J& V4 W# g" L7 o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 c4 \0 S! x) {: a, t- t) L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1 j3 h* \* G7 r- x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9 o* H! P) \4 F/ b. m% J* z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0 R9 Y% R1 ], V: k2 s& L0 X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 ]6 n% O: p$ ~ y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4 h% q) ?6 |3 Q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 @# U6 F, b5 e/ y7 U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 O, Y6 y3 y% h( E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 Q2 S% y6 |( u3 m9 b( A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 M; b, v9 z: |" p0 }% p \5 D1 r/ a 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