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78|回复: 0

[歌词创作] 苏州小曲期盼唱响苏州格调

[复制链接]

4170

积分

9

听众

188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70
春会 发表于 2014-11-16 09: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让苏州天下扬名的话几乎是妇孺皆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话是《大九连环》里的一句唱词,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大九连环》是一支苏州小曲。时过境迁,曾经风光无限的苏州小曲现如今却慢慢淡去,仅存于老苏州的记忆中。昨天,苏州外国语学校的20多名小学生在昆剧传习所学唱苏州小曲,这引起包括昆曲大家顾笃璜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他们也积极呼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苏州小曲亟待保护和传承,应用苏州小曲唱响另一种苏州格调。& r9 F$ e8 d1 {8 c0 q  C
! }, R! O5 W) s  U- N
  小曲竟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
; y' O; O! q2 v0 s! R4 g. s, Y
6 k0 m# c' o" W& j( r5 x  小曲,又有“小调”、“时调”、“小令”、“俗曲”、“俚曲”等名称。宋元以来的文人笔记里有“村坊小曲”、“市井小曲”、“俚巷歌谣”等记载,说的也是小调。苏州小调在我国民间歌曲的大河里,拥有很重要的位置。3 o7 p6 j1 g# v% \' Z6 n4 O
  屈原《楚辞·招魂》中记有“吴歈楚讴,奏大吕些”,说明两千多年前当时已有合乐称为“吴歈”的吴歌。汉乐府所收录的民间歌曲,它记载的《吴声歌曲》,如《江南可采莲》、《长干行》等,应该都是当时的小曲。《晋书·乐志》有“吴歌杂曲,并出江南”的说法。所说的杂曲就是指吴声歌曲中的民间俗曲。吴声歌曲中有一首最有名的《子夜歌》,最早就来自民间。到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所辑录的《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上声歌》、《团扇郎》、《黄鸪曲》、《碧玉歌》、《懊恼歌》共三百四十二首,也都是俗曲小调。进入明代,小曲更为盛行。明人沈德符为小调的流行感到惊讶,他说:“不问南北,不问男女,9 y4 I0 J# ~1 Y
  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其谱不知从何而来,真可骇叹。”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用工尺谱记录的部分小调至今还在江苏流传。事实上,至少在六十年前,苏州城镇的广大市民,还是人人都能哼几首小调的。明人陈宏绪的《寒夜录》中对小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甚至竟将小调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他认为“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W/ g& B2 x$ J- ~2 e! }. u: F3 `
  尽管一直说自己对苏州小曲没有太多的研究,但与记者谈及苏州小曲,昆曲大家顾笃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苏州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清时更为盛行,在当时,甚至比现在的流行歌曲更加流行。苏州小曲基本来源于民间,是民间集体智慧的体现。当然也不排除文人的参与,但是参与创作的方向都是通俗化。小曲一般是在市井中传唱,相比于在劳动人民中传唱的山歌而言,小曲更加成熟。它的结构更为精巧,旋律更为优美。苏州小调唱的是正宗的吴侬软语,有着“糯”、“嗲”、“软”的特色。顾老先生说,苏州小曲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和文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J2 u  A  e* C" N7 k

* j* c8 C2 h5 R5 F8 Y  苏州小曲是另一种苏州格调! z/ V2 ~* N3 |3 q" r# v

! j' W! M/ Y# i9 n; z) M0 ?  小曲与劳动没有直接关系,它有一定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小曲是城镇市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上也是民间艺人用来谋生卖唱的方式。老百姓在演唱优美动听的小曲中,可以交流感情、陶冶性情、提高个人的素质。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苏州小曲,但是肯定听唱过苏州小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就是苏州小调《大九连环》的一句唱词。
6 V% ]3 y) m/ d  记者了解到,由于苏州小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其影响十分深远、广泛,成为音乐家在创作中汲取丰富养料的重要源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分别是以苏州小调《知心客》、《哭七七》的曲调直接填词而成;香港电影《三笑》中的插曲也是直接采用小调。在苏剧、沪剧、锡剧、苏州弹词中,也有大量的曲调取自小调。而以小调为素材创作的著名歌曲如《茉莉花》、《太湖水》等,比比皆是。% Y. l7 |5 x5 {* {
  提到苏州小曲不能不提苏剧。顾笃璜说,历史上,以传统苏州话演唱的苏州小曲主要是出现在苏剧舞台上的,苏剧正剧演出完,会加唱几段苏州小曲。而苏州小曲与苏剧、昆曲、评弹等共同反映苏州情况,而相对而言,苏州小曲因其更易理解更易传唱而更容易贴近社会大众,且更为温情,更为柔和。( \" q% v1 O/ ]3 {: C7 Q
  张继帼今年75岁,曾经在苏昆剧团学唱苏剧。她说,苏剧有36种曲调,其中以太平调为主,其他曲调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小曲。如《小九连环》、《大九连环》等,现在很是流行的《姑苏好风光》其实就是用苏州小曲改编而来。所谓改编也仅仅是歌词重新填写,曲调用的则就是《大九连环》。
' b, a7 F7 |- ^2 y: y  苏州小曲亟待加以保护传承
# x6 J0 B& ^+ r5 L+ u0 n0 R5 l* X6 N7 ~' K0 Z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月子弯弯》是小曲中的一首经典之作,却也道出现如今小曲的尴尬。尽管苏州小曲曾经辉煌一时,并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但时过境迁,而今的苏州小曲犹如“明珠蒙尘”。实际上,苏州小曲因为是与苏剧相生相存的,苏州小曲消失于舞台,也是与苏剧的萎缩衰落息息相关。苏剧是在苏州滩簧基础上发展演变起来的苏州独有的地方剧种,和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文艺界的“三朵花”。但而今,与昆曲、评弹的风光无限相比,苏剧“过得”并不好。
% ^* P5 {( g8 K  顾笃璜告诉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预感到苏州小曲一定会失传。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收集并编撰了《苏州曲调》十六册。“曲谱在,便仍有重新传唱的一天。”顾老先生说,期盼苏州小曲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并唱出另一种苏州格调。
) }- T7 c' L% M+ R) E( @2 l9 a  张继帼告诉记者,由于对苏剧有着深厚的情感,她们几个喜爱苏剧的人共同成立了苏昆曲社。但是,这个曲社生存却异常的艰难。难以发展的同时,甚至连传承的人也找寻不到。不过令她开心的是,刚成立的过云楼文化传播工作室已经开始发起苏州小曲的保护和传承活动,并在昨天与苏州外国语学校一起,请苏州小曲的老师教孩子学唱苏州小曲。
+ J1 M. C6 M/ p6 \+ p  过云楼文化传播工作室负责人顾建新告诉记者,因为小曲音乐具有鲜明的吴文化地方特色,小曲的普及流传可以在加强少年儿童的乡土教育,促进外地来苏人士了解、热爱吴文化、融入吴文化发挥一定作用。对此,过云楼文化传播工作室依托苏州昆剧传习所,邀请五位苏剧前辈依据《苏州曲调》这本曲谱重新演绎,将原汁原味的小曲传唱给最年轻的一代,将之作为儿童、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并期盼延续苏州小曲的生命之树。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2 02:31 , Processed in 0.13219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