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4|回复: 0

[歌手交流] 用兵奇才缘何多书生

[复制链接]

21

积分

0

听众

6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21
Domingocica 发表于 2014-10-4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兵奇才缘何多书生1 E! {3 |: w+ r. S1 X4 n
7 _6 l# A8 b& j
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曾一度唱红大江南北,其旋律和歌词也广为人知。其中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以非常钦佩的语调唱出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样的赞叹。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人,并非军人出身,而是来自湖南乡村的教书先生。你若留神就会发现,历史上那些善于用兵的人,往往都是书生。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用起兵来却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9 e8 e1 Q! h0 E: U" p) o3 @5 u! L" |& S0 a! L. o, r1 o$ R
南朝宋文帝意欲北伐,武将沈庆之以为不可,极力予以劝谏。文帝不听,反让两个文官向沈庆之发难。沈庆之说,耕田就该问农夫,织布就该问织女。皇上现要出兵,却与白面书生商量,这事怎么能成呢?自此,人们就用“白面书生”代指缺乏实际经验的读书人。那些仕途失意、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也常常以“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嘲。其实,这种自嘲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夹杂着抱怨和不服,一旦仕途得志,也多半不会再拿书生说事了。那么,书生真的像沈庆之说的那样不会用兵吗?
/ D+ n- }$ I  c8 p
6 Z7 F. t' I  I2 Y9 G% p; p' h& i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真正会用兵的恰恰是书生,而且例子很多,历朝历代都有。近一点的如曾国藩,一生治学修身,专精于为学之道、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交往之道、用人之道、为政之道,可他领导的新军,训练有素,管治有方,打了不少胜仗。曾国藩的旗下,16位统领以上的高级军官中,书生出身转武行的11人。
) r% \/ l2 |' V, I! v1 c  s2 g
0 O& O8 w  o5 h& l( |' F远一点的如春秋时期的孙武、三国时的孔明、汉代的张良等,都是读书人中大名鼎鼎的神机军师。南朝梁有个叫陈庆之的文弱书生,“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身板不壮,武艺稀松,连骑马射箭都有些吃力,可他带兵有方,用兵如神。他四十一岁始得拜将,十五年军事生涯征战无数,从无败绩,且每每以少胜多。他所指挥的七千白袍军,数次大破北魏军。; ?9 m5 f  Z" U: r3 w, R' }

, G5 q# a+ q+ i  _% L( F  W5 B. f* T) }6 O% ]" u1 J
一个满脑子诗书礼乐的文人,所以能用兵如神,道理其实很简单:杀敌尤勇,用兵唯谋。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要素中,兵多将广、粮草丰足、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天时地利、民心所向等项固然重要,但若不懂谋略和兵法,再强大的军队也要吃败仗。这也是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曹操为何痛失郭嘉、孙权为何哭周瑜的道理所在。
$ R8 E+ M# z; G% Y! R1 ^; ]& R
现代人才分类学将人才分为开创型人才、经验型人才、敏行型人才、专业型人才、谋略型人才等八大类。上述善于用兵的书生,在古代一般称为军师,在现代则应属于谋略型人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谋略型人才对于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国家也好,军队也好,集团公司也好,智囊、智库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方向正确,所有的努力才有意义,国家和社会也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13 17:49 , Processed in 0.129161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