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我不熟,历史稍微熟悉一点。从历史的角度说说看吧。# R% b+ r/ `" b
9 t- X s; e8 s. n
公允地说,其实也不尽然。我们也有很优秀的文人留下的曲子流传后世,并留了名。比如南宋词人姜夔不但擅长填词,而且擅长作曲。他的词作有 17 首的乐谱传下来,包括《古怨》、《扬州慢》等。还有我们从日本重新发掘的《碣石调·幽兰》,也是标明了是梁朝琴家丘明所作。还有宋末元初的熊朋来,有《瑟谱》传世。上面我举的,都是有曲谱流传至今而且可以演奏的。比如姜夔的作品,就曾由杨荫浏先生译为现代乐谱。2 W# m+ B; ~) o0 V: {$ H* d
/ z& V5 S3 Y* z即使是没有提到代表作,史书上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乐者也是存在的。比如《元史·礼乐二》中就记载有大乐许德良、元措等。所以我想,给人造成作曲名家没有留名的印象,是因为很难将他们的作品和名字联系在一起。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乐工本身的社会地位很低。5 ]9 q1 @+ {- `+ n, T* o$ }6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