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27|回复: 0

[音乐资料] 咽音发声法{克服高音}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4-1-24 16: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乐失传秘计——咽音发声法{克服高音} " _/ B/ Q, D6 y6 [  Y; L
  
  s) I( E& Q( r- F5 ~/ q6 ^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来看,每个事物都是一个太极,都有它的阴阳两面,除非它已经完美到接近真理——无极大道了。就众多的声乐学派来说也一样,所以,如何学习、吸收各家的优点和长处,放弃、避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应该很好研究、把握的事。 一、如玉音、梦竹先生及各位朋友在前面所谈的那样,咽音唱法的确有许多优点。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研究“倒漏斗管发声”,能有效地帮助上高音; 2、“张大口”等练习,能有效地帮助放松口、舌、下巴,打开喉头,挂上高位置; 3、“蛤蟆气”等练习,能使腹肌产生一定的弹力,并使气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4、“气泡音”等练习,能治疗因发音不正确而引起的声带疾病,恢复嗓音健康。 所以,在《新说》的“气息作用于声音管道的声气结合情况”一节中,我就谈到了咽音唱法的“倒漏斗管上声音管道”发声法。并且,我在具体辅导发声时,经常会在练“大、小哼鸣挂高位置”以及“练反向深气息”时,借鉴和引用“张大口”和“蛤蟆气”练习的一些原理和方法。 二、我觉得,咽音唱法尚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倒漏斗管发声法”是咽音唱法的特点,然而,它就像是“高音短笛”,仅是人体乐器的一部分,所以还不完整,有待补充完善。 从《新说》的研究观点来看,还应该加上“顺漏斗下声音管道”,以及“反漏斗全声音管道”等做法,那样的话“声音、气息和发声管道结合法”理论才能算完整(附文于后)。在实际演唱中,神秘来宾、樱雨等朋友也都已经体会到了“顺漏斗下声音管道”的实际存在,以及它的真实声音效果。 2、咽音唱法的气息运用方法,仍然是“收腹顶气、撑下肋保持”的“横膈膜控制气息法”。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但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叹气唱法”的提出来后,相比较“横膈膜控制气息法”就显得气息浅、没有根,而且声音不够通畅,演唱不够自然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圈内人士和专业院校开始了“叹气唱法”的研究和探讨。《新说》则进一步向“横膈膜控制气息法”提出了质疑,并直接提出了以“贴、叹、支撑——声气场调控法”取代之的观点。相信神秘来宾、樱雨等朋友也都已经体会到此观点的实际内涵和效应了。故而,我认为“改变气息运用方法”,也是研究咽音唱法的朋友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了。其实,只要在练"蛤蟆气"的基础上,将小腹内收上顶改为外放叹气落地,就可以有效地改变咽音的气息运用方法,使气息更深,声音更有根了。 总之,声乐训练是有一定具体声音效果标准的,我觉得,我们应该跳出门派之争,在咽音唱法所取得的原有成就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并学习各家、各派的优点,集大成,更上层楼,争取早日获得真正“松通柔亮、转换收发自如、穿透力强、感染力大、演唱轻松、自然、耐唱”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哦。 (转摘自:〈声乐新说〉第五章第二节之三)三、气息作用于声音管道的声气结合情况吹笛子、吹洞箫所发出的优美声音,并不是人的声带唱出来的,而是由人嘴吹出来的气息作用于竹管,再经管道壁产生振动然后发出的,简单说就是气息和管道相结合所产生的乐音,也就是声音通道的功用。 人体既然是个高级乐器,能不能以这个原理吹出声音来呢?能!“吹口哨”就是气息作用于嘴唇小管道所发出来的。而唱歌的话,只要在气息和管道结合的情况下再加入以假声为主的音波,就能发出动听的歌声。国外一些著名的美声唱法的女高音就是用这个原理唱的。所以说:1、会唱歌者“唱的是气”而不完全是声;2、会唱歌者的发声,好象不是直接从喉头唱出来的,而是用气在声音通道中“吹”出来似的。 我认为,声音通道有显态和隐态两种,而所用的气息则有后天气和先、后天混元气两种,具体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 1、头部上声音通道(倒漏斗管)声气结合法五、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林俊卿大夫创办了《上海声乐研究所》,专门研究和教授西洋美声学派中的“咽音”唱法。此后又经过了他的学生们(尤其是王宝璋教授)的实践和探索,设法将“咽音”唱法和中国歌曲的咬字、吐词、行腔、韵味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咽音”唱法新的生命,使它成了中国声乐中的一朵“洋为中用”的奇芭。 “咽音”唱法的做法是:⑴、放松下巴肌肉及舌头,抬头张开嘴吧,打开颌骨;⑵、用意念将口腔肌肉(会厌、舌根及咽壁)调节成一个小咽壁管,他们称为“倒漏斗管”;⑶、然后使声气波进入“倒漏斗管”并在咽管中产生高泛音共鸣。它的原理就是:在“意念”作用下的“气息”、“声波(混入真声成分的假声波)”以及“咽壁管”三者的协调配合[1]。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特色,尤其利于唱高音。 林大夫是酷爱声乐并对声乐研究有很深造诣的医生,所以“咽音”唱法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也就是立足于显态生理系统基础上的研究,是有一定道理的。“咽音”唱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治疗声带疾病有着一定的功效[2],其原理又是什么呢?⑴、它着重是用“气息”夹带着音波(假声)“吹”进发声管道从而产生声音,故尔减少了真声带的负担;⑵、它着重用“发声管道”来承接所“吹”进来的声气波,故尔减少了口腔、舌头、下巴、喉头等处的负担。所以,对解除喉头疲劳,恢复嗓音有较佳的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咽音”唱法的原理就是:声气波作用于头部“倒漏斗管”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所以,我觉得也可以称之为:上声音管道声气结合发声法,这是后天气在显态声音(空腔管)通道中的运用。 咽音唱法是比较典型的上声音(倒漏斗)管道运用法。一般来说常规教学中并不强调咽音唱法,其实,讲究挂高位置的唱法,无论靠前还是靠后,只要能挂上高位置,实际上都已经借助了上声音管道的功用,有了上声音管道声气结合发声法的效果。 2、胸腹部下声音通道(顺漏斗管)声气结合法我们可以将“上声道倒漏斗管”比作人体大吹奏乐器的短笛,那么,相对来说也应该有个“下声道顺漏斗管”洞箫、巴松或拉号了。 传统养生学泄漏了一个“道家修炼的密传关窍”[3]——人的肺与下丹田之间有“虚空一管” (见图六),“乃为肺呼吸与丹田之间的通道,即是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炁接通的唯一路线”。就是说:人在胞胎中时,并未形成口鼻呼吸而用的是先天吸呼,即通过此“上接肺部下连脐带的无形管道”从生母呼吸中获取先天炁。那时,上半身和下半身是混然一体相连的,全身炁脉也息息相通毫无隔阂。然而,一旦出生就落于后天,开始用肺来呼吸了,于是经横膈肌一阻隔,后天呼吸之气就不能从上半身流入下半身,无法和下丹田乃至全身的先天炁结合了。所以,要使先、后天气结合,就必须找到、打开并运用此关窍。 根据“咽音”唱法的道理,我们同样也可以类推出这条从心窝关窍口开始到脚跟的人体下半身的隐形“下顺漏斗管声气通道”的发声原理:⑴、用“意念”作指挥,流动的“气息”为动力,夹带着“(假声为主的)声波”为基音,声音通道为乐器管道或长喇叭;⑵、将气息和声音叹入管道中,带动下半身的先天气一起震动发音。不难看出,这是混元气在隐态的经脉声音(网络)通道中的运用。 练管道音时应该注意:⑴、下半身必须放松,第三、四道声音关卡、胸部人盘、腹部地盘以及声音通道都要打开,始终保持声气管道的通畅。⑵、始终要把握住气息流动的感觉。所以,我常说“唱的是气”,“声音是好象用气‘吹’出来的”,“音越高气息也应该‘吹’得更长、推送(流动)得更远”。⑶、要把握好“气、波、声(假声、真声)”之间的转换。这样,再结合前面所谈到的“贴、叹、落”的内容进行具体操作,就能产生优美、柔和、通畅而又有一定力度的声音来。 3、全声音通道(反漏斗管)声气结合法就是同时运用上、下或曰顺、倒两反向的漏斗管声音通道,这是后天气和先、后天混元气同时在隐、显两态的声音通道中的综合运用。(见插图七) 练上声道倒漏斗管音好比“盖高楼”。往往会因为注意力全在上面,再加上传统都用横膈膜控制气息法的顶送气、憋撑气的做法,气息深不下去,失去了平衡。所以,声音容易浅而且飘,成为“空中楼阁”。 练下声道顺漏斗管音好比盖楼房的“挖地基”。气息可能会放下去,但却容易顾不了挂上声音的高位置,失去了平衡。所以,成了“光挖地基而不盖高楼”,也不完整。 只有先定好盖高楼的计划(挂高位置),再挖好地基(下声道顺漏斗管叹气发声),然后才能让高楼拔地而起(声气反作用于上声道漏斗管),这样就完美了。而且,地基挖得越深,楼房也就能盖得越高;下声道的声气越深,上声道的位置就能越高,声气场的共振就会更厉害,声音当然也就更漂亮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声气与反漏斗管全声道结合的情况及其功用,并很好地加以运用。 在进行全声道声气练习时,除了前面所讲到上、下两声道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几点:⑴、上管道的漏斗口在软腭与咽壁交界处,下漏斗口在心窝中丹田关窍口,在两管道之间实际上还有个喉头到心窝的短通道,也就是说要把上下两通道连接起来的话,就必须注意声带所发出的基音波应该穿越此短管道直接送到上下两声音管道口,再发音。⑵、在发声时也可以不理会喉头到心窝的短通道,而感觉到这两个漏斗口之间(口、咽喉、上胸)都是空的没有一点东西,基音波就直接进入上下管道。⑶、或者“无孔笛两头吹”,发声时可不理会两个漏斗口当中的空间,而直接从上、下漏斗口反向往两头“吹”出声音来。⑷、然后,再根据演唱的内容来调节发声管的长短,调节气息和假声、真声的比例,以及音色、音高等。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整体”以及“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在(分别)练好上、下两声道的情况下,更重视全声道的练习和运用,因为这才是获得整个人体太极声气共振场声音效果的前提。 综上所述,无论呼吸练习、控制保持气息的练习以及声气结合的练习都要自然,不可做作;在气息运用练习中要非常注意意念的运用,真正会唱歌者首先重的是“意”,其次重的是“气”,最后才是“声”。正因为气息是声乐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三气”学说在声乐中气息运用问题上的探索和研究。 -------------------------------------------------------------------------------- [1] 荷伯特·凯萨利说:“咽音是处于发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之间的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发音机能所发出来的声音”……(即)“是由稳定喉器和抬高喉器上方的舌骨后部,并抬高会厌及使会厌后倾与喉口咽壁形成管口,以形成一个倒漏斗式的发声哨管所发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声音(基音)”。见王宝璋著《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第一章第一节。 [2] 见林俊卿著《“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前言:“有些由于过度疲劳而毁坏了嗓音的人,是通过这种方法而恢复正常的”。 [3] 见田成阳《中华道家修炼学》中华道家修炼学术语章“橐龠”一 ! N0 X' i8 m! q6 F, ^1 e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9-27 10:22 , Processed in 0.10234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