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77|回复: 4

[歌词创作] 谈作曲之动机篇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4-1-24 16: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作曲之动机篇* w2 U+ Z( D: g! E1 C- h% Y
   1 |* `! P- v" L8 R
  
$ s+ D; w% o- y5 ?# P6 t   困扰人的不是你从哪里开始写,也不是你记不记流水帐,甚至旋律的逻辑性也不成其问题,这些多是技术问题,迟早学得会,只要你想学。
/ ^4 b4 n. K1 `' U4 q* h& d/ D2 s   困扰我们的是创作主题与动机。/ X/ @! J  ]) M- x, L0 m
   8 B. y& t' _3 Q: b$ s
   创作主题也和歌词一样,要靠意象来引导,只是旋律的主题更难以琢磨,速度、节奏、调性、旋律进行方向都将影响主题的表达,可是仍然有某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东西在影响旋律的主题表达。说到底,旋律是从心里面出来的,其心理力量是神秘的,迄今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音乐对人的心理作用力,为什么我们听到那些声音会愉快、会悲伤、会兴奋?什么样的旋律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能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书上也常说到,但都说得不太系统,只好靠我们自己去听,去领会和把握。莽仔在这里就不仔细谈这个问题了,莽仔至今没看到好的关于音乐主题的资料,有限的经验也十分薄弱,日后莽仔有能力谈了,一定专文论述。如果有哪位网友经验丰富,请一定来指导我们,有资料更好。莽仔手头的一本书比较值得一看,叫《作曲技巧浅谈》,作者秦西炫,人民音乐出版社。& o- r! b0 B! ~/ d" J8 f
   , I" n4 h; X8 Q9 u. G4 d
  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我们围绕它进行、发展的一段乐句或某个旋法,它常常是我们写下的第一个乐句,然后通过它来展开。动机是主题的最初形态。9 E/ k0 O8 ?' G
   下面我们就论述有关动机的问题。) R; b0 O5 E+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H# ^5 V' R( ^4 w8 Z  
& e, d5 c2 N0 j7 x   我们知道,艺术是与人的心灵相关的,作者不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呈现到作品中,是不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的。我虽然认为抓阄寻找动机的方法可以一试,但切记不要因此而屏蔽了自己的心灵,使创作变成了制作。
, z! g7 v2 v* w* K: U) N  
! _3 @# X! W2 N4 V# u   在朦胧诗流行的年代,曾经听说有人把许多词语写在纸片上,也用抓阄的方法组合句子,越他妈看不懂越代表你高,我看现代诗歌的没落和这不无关系,都去搞自己看不懂、别人更看不懂的东西,你不是自绝于人民么?现在诗歌界也在检讨自身的问题,看到了当年的荒唐,荒唐的是那些刊物也推崇这样的作品,助纣为虐,现在想亡羊补牢,恐怕为时晚矣。不过,现在的《诗刊》比九十年代初的可读性高了很多,这是很可喜的变化,这说明诗歌界开始回归到心灵的领域来了。1 e7 A, x4 K8 G) |8 s' u' K5 f, w; w
   ' E# d3 H, E3 |' R7 }9 L
   许多作曲教材中反复推崇另一种创作方式:从别人的作品里拿东西来用。比如为某首描写江南景色风情的词谱曲,那好,从江南小调、民歌里找,找到个感觉不错的曲子,掐头去尾、修修补补,就是自己的了。当年流行西北风的时候,好些歌恐怕就是这么来的,现在的民族歌曲创作人也多是这么做歌(不是作歌),最极端的例子是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全盘端了国内四十年代流行的某首民歌,引起极大争议。
- X0 @* ?2 K5 U" D* M  
# B% P2 c4 c" a2 I3 |   莽仔对这样创作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仍然很机械很技术,甚至不如抓阄的方法。国内作曲界普遍认可这种方法,认为这也是经作者艺术加工的。问题是加工也有个限度,如《好汉歌》几乎全用了别人的东西,却标自己的名字,显然有剽窃的嫌疑。
, e# P" k0 ~" E# T   8 \& y! ^0 n$ y, v: L
   为民歌填新词属于民歌再创作,既然拿的成分多、加工的成分少,就要老老实实署明原作者,如莽仔填词《毕业分手歌》,原曲是台湾民谣《青蚵嫂》,罗大佑收录在他第二张专辑《家》里(可在罗大佑相关网站下载),罗大佑即老实标明:台湾民谣,而莽仔也注明:罗大佑&台湾民谣。
! V7 H; @5 a4 B3 Q0 _. K3 G   2 ^% V9 y  J  _, V
   “拿”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你抄我我抄你,近亲繁殖最后大家长得全一样,这也是国内民歌界路子越走越窄的原因之一,每一首新歌似乎都是听过的,似曾相识,搞不出新意思了,这无疑是民歌界的集体自杀行为。
8 ~2 x+ T* e1 D& d& R" G6 |     F2 y* D& i7 f# \, a0 @- H* {
   举个做菜的例子,用鸡做菜,无论你翻什么花样:红烧、焖、炒、炸,一吃就是鸡味儿,但道教素斋中的素烧鸡,是用豆腐做原料的,这就是创新了:有鸡形而无鸡味儿,新意思便在此。如果莽仔拿鱼肉末做成鸡形,烧一道烤鸡,那绝对是创作无疑:前人未有的你有了,你做了,你就是创新。
5 s/ e1 X& x  ]3 K+ L   “拿”的做法对初学作曲的朋友是一种练习的好方法,各位不妨一试。但若全凭它来创作,恐怕不妥。9 w3 }/ R( e* o. ?8 Z  t! D
   怎样寻找动机?这是困扰所有作曲人的问题。
% K+ Q" k2 H; T   莽仔认为,动机要从自己的心灵寻找。
0 r; \0 K; [. x! I/ h8 a   心灵就象一个盛水的容器,外界的东西象七彩颜料,进入其中混合、沉淀,成为新的东西(你自己的),用的时候去拿就得了。2 J' a$ M- c& j
  
  C5 r5 x3 `0 `# A4 }: X0 R% M9 T   这其实就是大家说的灵感的迸发过程了,没有灵感的时候你是取不出东西的,强行去写只能写出缺乏灵性的作品,而灵感一旦开启(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快乐啊!),出自心灵的旋律、动机涌现出来,我们的作品因此而具有生命力。+ x  Z/ B# B) E1 u
  
) _$ s# O! v5 X   灵感何时到来?据统计,灵感常在行驶的车船上、在风景迷人的地方、在高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到来。灵感的来去琢磨不定,我们发现有名作曲家写的作品(交响乐),前半截灵性十足,后半截僵死,仿佛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原因是前半截是在灵感激发下写就的,由于种种原因没写完,再写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自好凭技术完成后半截。
6 ~9 Z& g4 K4 N: r  
& ]! K. W* ], j0 c) E" _4 c   没有灵感和激情的时候,莽仔通常不写作。莽仔的灵感常在开摩托车上下班途中(万幸,一心二用竟没发生交通事故)、夜深以及睡梦中到来,所以莽仔常把纸、笔备在床边,以便从梦中醒来立刻记下它们。遗憾呀遗憾,莽仔常醒不过来,天亮时那些旋律已来无影去无踪了,痛失许多好东西。睡梦是人潜意识最活跃的时候,我们白天所想所念,在自由的睡梦中会一一重现(也许改头换面了),我们意识最底层的东西浮上来,我们能够轻易到达潜意识的最里面。这时候的感念常常是我们情感的最真实面目。
6 A; B2 c; d: t9 s4 `) D# q7 N8 X   " x+ ]0 Q8 g* q
   《春风微微地吹》即是莽仔梦中得到的动机和主题,当时仅得到了A段,显然并不完整,后来几次续写都不成功,一直找不到突破口。直到正式学习作曲后,有一天试着使用转调,一气完成了它。还好,续写的部分仍然具有灵性,不留痕迹。
& l) [  `* a3 f  |/ g% F! Q   那么,我们只有坐等灵感的到来,不能主动去做些什么吗?' ?: C) {$ a; Y. I( B
   业余作者都声称自己有灵感也有激情,可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仍然比较平淡,问题出在哪里?5 G  U, F" q9 ~& H, s( ~
  
! Z& H# h9 A1 e4 l5 z   问题出在他们缺乏深厚的积累,如果他们的心灵是一个水池,那么优秀作曲大师的心灵就是一片湖泊甚至是一片海洋——这才是优秀与平庸的真正差别所在。优秀作曲家比如肖邦,能把波兰民歌倒背如流,比如徐沛东对中国民歌熟悉无比,比如老一辈作曲家刘炽、冼星海、傅庚辰等等,他们一生都在收集各地的民歌,比如王洛宾为收集新疆民歌而定居新疆。' o9 z  X8 j5 K
  
2 g, W1 o6 `  U, V: N- Z7 c8 E* B   而各位业余作者们,你们拿笔写出所有你们张嘴就能唱的、最熟悉的歌曲名字,然后把它们分一下类。我敢打包票,超过200首的不多,而且很可能是港台流行歌曲居多,这便是症结所在了。如此你们灵感的到来,无不带着港台的烙印,更何况还是很稀薄的些许积累,时日不长就出不来新东西了——水池子太小的缘故啊。
3 j/ ]. z* o! P  
  j$ a, H; t; \. r1 s+ f   莽仔高中时代还没开始学音乐的时候,就很爱唱歌,闭着眼可连唱数小时不重样(也多是港台歌曲,那时的歌真是动听啊,可以用绕梁三日来形容,如今他们堕落了),这对我今天学习作曲的帮助实在很大。后来又听了许多作品,包括李泰祥、罗大佑几乎所有的作品(莽仔系大佑迷,曾专程去看他的上海演唱会,这是莽仔唯一一次看个人演唱会),民歌、器乐、交响都有涉及。莽仔的水池子还是嫌小。0 Y  c' L! U# E' c, w
   这是成为优秀作曲人的唯一途径:听、唱所有你能听到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民歌,并消化它们。除此别无捷径。# H2 p( }3 e5 p  Q7 q
  
: e( P0 v% P. [8 {0 V* j6 u1 s   这些作品进入你心灵的水池,水池由小变大变成湖泊变成海洋,你就由菜鸟成为老鸟,最后成为骨灰级人物了。莽仔一直在努力,虽然莽仔听过的歌已经数不清了,能唱的也在数百首吧(没数过,太费事了,呵呵,莽仔在吓唬你们),但是莽仔没听过的更多,比如交响乐、中外民歌我听得就不算多。不断地听,这个过程没有终点,象海绵一样吸收养分,消化他们,把他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大家一起努力啊!!4 i$ D( g; V& W5 {6 s# g( Q9 m
  
; r' t" }7 G. A# w   作品进入你的心灵,经过消化、积淀、混合,成为你的东西,那时候拿出来便不再有别人的影子。莽仔有一首儿歌创作《小兔子和小公鸡》,有很浓的新疆味儿,感觉还不错,直到有一天听到一首曾流行过的新疆民歌,才发现有一句的旋律一模一样——原来我曾听过这首歌,因为消化不良,怎么吃进去又怎么屙出来了。
2 x# u! G* t- i8 o! K3 G3 ]9 K   1 ]8 y" c+ E' ]6 w9 ]- k# @
   业余作者听音乐的面很窄,几乎限于港台流行歌曲,这就好比每天只让你吃鸡,你就是能吃胖也营养不良。人每天只摄入一、两样食物是不可能得到全面营养的。
7 o5 N/ T- m; e- [' ^   我知道很多人对中国民歌不感兴趣,认为那些调调很迂腐。莽仔也曾经是这种想法,直到我去学习作曲之后才改变。
9 I1 T7 Q1 z3 T+ Z3 \- f) \; w8 v  
4 L  e$ ^# u4 E$ Q9 G) g( |. q   民歌其实是一片海洋。有作曲家说,音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音乐人只是把他们整理出来而已。看看音乐的起源,确实如此,唐朝的乐府就是专门收集民歌的,音乐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悟汇集起来,音乐人把他们提炼加工,才流传后世,民歌里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是最为朴素的智慧。
! u2 x" ^1 [) d: A% ?" X. U  
& F" ]+ o0 p/ d7 N) R& e! p* E   中国人如果无视本民族的精华,实在是一种无知。很多年轻人看不起中国民歌,却十分推崇西洋音乐,孰不知西方人也在关注东方音乐。而西方人自小就在那样的文化氛围里长大,那些音乐是长在他们骨头里的,东方人没有受过那种文化熏陶(不单指音乐,包括所有的文化),你能玩成什么样还想象不出来吗?意大利一个街头乞丐唱美声,也会使许多专练美声的国人失色——人家打娘胎里就知道美声这玩意儿。在你的骨头里就没有BLUS的基因,你学到的只是皮毛——看着象,里面是糠。精髓学不到,本民族的东西丢了,到头来成一四不象。多少人写、唱西方那种花腔,他们写得好吗?他们唱得圆润吗?反正莽仔一听就觉得毛骨悚然,鸡皮疙瘩要起好几层。而西方人演唱自己的花腔,就圆润而顺畅,有极高的美感。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小柯编曲毛宁演唱的《梁祝》新唱,莽仔的肠子都快吐出来了,肠胃不通的家伙可以拿来通肠子了。
: ]4 z. v6 B$ i   我们本民族的东西就那么不值一顾吗?看来这和眼下乐坛的民歌创作有关,这其实是民歌界自绝于人民的后果:假、大、空的歌词,炒旧饭的曲子,政治第一的主题,出来这么一怪胎,什么美好河山呀(美好吗?自然环境的破坏怎么从来没有人唱?),什么祖国母亲啊(写歌的人是真的爱国?还是爱名爱利更多?),什么当兵拿枪的人啊(脱下军装以后呢?不是平民百姓年轻人中的一份吗?),全是一些“大”主题。年轻人就是喜欢小情小调,喜欢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东西,即使是士兵也是爱美的年轻人,我们的心不会总象箭在弦上一样,随时绷得紧紧的。歌曲脱离了日常生活还能流行,恐怕和中国人这条政治弦一直松不掉有很大关系。2 g# u8 G/ @  ]3 ]+ G7 r) C- {
   真正的民歌是不朽的。下面是莽仔开列的数首民歌,大家找来听听:
+ y, @7 G9 i3 `8 {: h) q  ]. n   1.《远飞的大雁》(才旦卓玛演唱,那个年代的政治歌曲,原曲是9 p( i+ G3 y/ o, F# K7 Y
  
  O4 S9 S4 k* S9 J4 C   西藏民歌。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片尾曲。听听,这才是本民族的花腔,一点不比西洋花腔逊色!莽仔听它的时候,心仿佛被一把锋利雪亮的刀子拉成了薄片。在听完此曲后,就再也不愿去听李娜的《青藏高原》了,没有受过藏族文化熏陶,她的演唱如同白开水加味精冒充肉汤一般——不是滋味,中国人唱西洋花腔的情形大抵如此。莽仔有此曲的MP3,有机会一定发到网上让大家欣赏);  V( S. M& G' P! V  A
   2.《牧歌》(东蒙民歌,无伴奏合唱,翟希贤改编。莽仔有磁带,音质不太好);- E" X9 N8 ~% M* ~/ [. C# M1 y
   3.《小河淌水》(云南民歌,有各种版本);4 V' T- k  m7 _. _& d2 R
   4.《一只鸟仔》(台湾儿歌,莽仔只有谱子);
7 h" U+ @% Z' {$ U1 a) \   5.《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创作新疆民歌,腾格儿、罗大佑等等都有演唱,其中以罗的演唱风格独特);
* [/ @6 @/ v' K) G+ ~; Y' _/ S   6.《青春舞曲》(王洛宾创作新疆民歌,罗大佑改编过两次);- v8 R1 f) b8 F2 V, X" L
   7.《珊瑚颂》(歌剧《红珊瑚》选曲,胡士平、王锡仁曲);! X1 M" l) x4 |8 I& q% T1 b1 m6 L: R0 I
   4 p9 b3 I8 _& Y0 y, i5 M9 K, c
   《映山红》(故事片《闪闪的红星》插曲,陆柱国词,傅庚辰曲。傅庚辰是民歌创作的大家,大家可以听到此曲中大师处理转调的高超手法,听乐句的转折落音);
; i$ W7 h% i. ]5 F( I; e& q   《社员都是向阳花》(张士燮词,王玉西曲。)
/ k8 O. ~* ]' Y5 S: f   以上三首收录于《天音老唱片》CD中,莽仔手头的是DB;& o; W1 s: V8 D4 P/ w/ u: `# |
   8.《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青主曲。收录于雨果公司《山童》CD中,系上海音乐家协会少女合唱团专辑)
2 S$ c* J8 ^: I2 F; ~   9.《花儿与少年》(根据甘肃花儿改编,花儿系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 a2 j/ k9 y3 v
   没有列出陕北民歌,因为那是中国民歌的一大系,大家很容易听到(实在找不到,《东方红》总听过吧,就是陕北民歌改编的)。9 L4 M! |3 j0 k  W3 _, S% m
   当我们去赶西方音乐潮的时候,西方人也正把眼光投向东方,中国民歌海洋里的珍珠随手可得,我们却舍近求远。
2 v8 n1 v5 @5 X   我不是排斥西方音乐,而是认为要立足本土,融贯东西,取长补短。西洋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不足,本土文化也一样。0 Z% f1 g, |  C6 S" t! u
   1 |$ j) d% D4 ]0 B& n1 h
   缪林兄给我的留言里说“中国人现在也要去学西方了吧,他们也知道和声并不就是那几样东西”。言下仿佛音乐只在西方。不,中国人很早就开始重视西洋音乐了,早到上个世纪初。我们的先辈不但重视西洋音乐,还在西洋音乐的民族化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那首伟大的作品《梁祝》就是代表。缪林的话恐怕偏见成分居多。
0 _9 z3 y/ e( h9 @   # G1 u4 r2 t! H/ T7 n7 f
   虽然中国没有发展出自己完善的和声体系,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和声。我们不但有自己的和声,并且还极有特色。在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地区的侗族大歌(一种多声部的民歌)里,就有自然形成的和声。侗族人从小就唱他们代代相传的多声部民歌,其和声虽然简单,但十分谐和悦耳,侗族人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是和声却唱得如此和谐,令人惊讶。他们的和声与西洋和声相近(但我们民族的音律是五度相生律,比十二平均律要和谐,适合声乐),一般用平行三度长音。可是也有不同处,就是常用大二度。我们知道在西洋和声理论中,大、小二度是极不和谐音程,需要避免和解决的,可是在侗族大歌中,这种大二度和声竟然别有风味,十分悦耳!令西方音乐界刮目相看。+ }% g4 J' O) D: m, 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万

积分

538

听众

3万

金贝

总编

积分
97281

大版主优秀版主

花过无影 发表于 2014-1-24 16: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本篇,很受益,也更明白,创作要真诚。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08

积分

30

听众

380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5808
梧桐 发表于 2014-2-7 1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老师{:1_1:}{:1_1:}{:1_1:}{:1_1:}{:1_1:}{:1_1:}{:1_1:}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积分

0

听众

1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3
秦森 发表于 2014-9-7 09: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就是为你这篇文章才注册的。呵呵。与我所见略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82

听众

467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人生职称改变了

积分
13790
李鱼 发表于 2014-9-27 00:11:10 来自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学习学习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24 11:38 , Processed in 0.146400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