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85|回复: 0

[作曲技巧] 古琴的打谱知识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4-1-15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琴,是保留中国古代音乐风貌最多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曲目最多的乐器。历代传下来的古琴谱集约有一百五十多种,琴曲六百多首,而同一琴曲不同版本的乐曲总数则达三千多首,这就是古琴的独特之处,由于古琴普是用文字来说明指法等演奏方法,并没有详细写明音高和节奏。所以从古谱到实际演奏,要经过一个打谱的过程。像现在一般琴人所广为弹奏的琴曲,亦不过百余首而已。大量的未被弹奏的乐曲,则需要通过“打谱”,才能成为可演奏的乐曲。因此,古琴曲的打谱,是古琴音乐遗产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具有尤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 Y. Y* J- c# C$ Z! b" J  打谱,弹琴术语,就是指琴家通过确认谱本、揣摩琴曲的意境,,根据曲意确定节奏,使琴谱的文字落实在具体弹奏上的一系列工作。另外,由于受西乐的影响,也有一些琴家强调将琴谱译成五线谱或简谱的译谱工作,也是打谱的过程。
( b- g* i- p* _0 o5 B  打谱是一项费时费日的艰辛工程,故琴人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的说法。打谱的过程,涉及到音乐史学、考古学、版本学、文献学、乐律学、历史学、文学、指法翻译及琴谱考证等各方面的问题,故学术界有“曲调考古”的说法。以下就是琴曲打谱的方法与过程:$ m: C7 ]$ J( o* k4 |. l( K6 }
  1、谱本的选择与研究
5 a. M* U  J$ r& E5 R  由于明清时期古琴曲的传谱较多,同一琴曲、琴歌可有数种至数十种谱本流传,而不同谱本在乐曲风格、演奏指法、学术价值及编纂者水准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因而,选择一个合适的谱本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明初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时间,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上卷“太古神品”十六曲,从其减字形式研究分析,参照谱内各曲的解题,可以证明多为唐、宋间遗留下来的原写曲谱。而中、下卷“霞外神品”,其中不少琴曲源自宋代浙派琴家杨瓒所编《紫霞洞谱》,且谱中不少琴曲在元明之际得到时人的不断加工。因而,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浙派琴学风格及元明之际古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选择这些古曲进行打谱,对于研究汉魏六朝以来琴曲创作的艺术规律,或者作为鉴定琴曲创作时代的依据,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S+ G& }! c) u4 j, h
  除了同一琴曲可有不同的谱本,同一琴谱也有不同的刻本与刊本。如《碣石调·幽兰》有原日本神光院收藏的“神光院本”和1884年《古逸丛书》中收入“古逸本”。后者作为前者的摹刻本,显然有诸多误刻失实之处。
0 `4 P) @& b" T  另外,琴谱在刊印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版误、谱误、笔误等,需打谱者参照其它谱本进行校勘注释、仔细研究。
8 ^7 B& T( R8 O! B  A. j9 `/ o  2、琴曲内容与背景的分析 $ u& B8 R3 S3 d0 e- T2 p* R
  不同的琴曲,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时期,表现不同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打谱之前,打谱者需全面地阅读、研究相关资料,对曲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动机与琴曲本身的人文背景、精神内涵、气质神韵等,需要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理解、体会。其中一个重要的提供琴曲内容和背景的资料来源是琴谱中的解题、后记、标题、歌词等。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打谱者可对整首琴曲有一初步完整的印象。因为这些文字说明一般来说均提供琴曲的产生时代、传谱渊源,艺术意境、音乐形象等等。通过这些文字的说明和补充,有助于打谱者对琴曲的风格、指法、节奏、速度及音乐形象与意境等因素予以印证,并作恰当的处理。当然,对于这些文字打谱者也应持客观的态度,对其中某些不实之处,应注意鉴别。 , E/ J0 x  z; M: v6 F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的工具,在历代的诗集、文集、正史、笔记及琴论琴书之中,留下了蔚为可观的琴诗、琴词、琴文、琴论及记载、杂录等,这是打谱者对琴曲进行文化背景与内容考察的另一资料来源。打谱者应从这些史料中去寻求验证,以便对乐曲进行更全面、深刻的分析与理解。 ) _( f( j3 p4 D/ H+ _, j3 W, X
  3、译谱与指法的研究
* i: E# t- `! O9 t  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活动,古琴音乐的打谱,首先是一个译谱的过程。
# i- y# w" _% R- G7 I9 m- Z( n  古琴谱是以记录演奏指法为基本特征的手法谱。演奏指法的分析与研究,也就成为译谱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t- j* @% w! c6 @' ]
  明清时期古琴的指法符号已渐趋统一,故亦不太难翻译,但减字谱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些不完善的减字谱在明代初年的《神奇秘谱》上卷中保留最多。类似这样的古指法,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为谱式演变过程提供了实例,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同一曲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故而在打谱时尤须注意!$ \. p& a( I; C+ R) K; s$ b
  由于古琴谱集大都据木刻版本或手写稿本影印而成,衍、脱、讹、误在所难免,故打谱时,就要十分注意。遇有疑难指法,应仔细分析,以免产生误解。并且各个时代、流派的指法谱字会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与弹法,打谱时,也应从相同或相近的时代、流派的指法谱字中去追寻原释,也许会更恰当一些。比如,关于虞山琴派风格、传谱的琴曲,可参阅徐上瀛的《万峰阁指法笺》。如果选择《五知斋琴谱》中的琴曲进行打谱,有关指法可参阅该谱中的指法注释、字母源流部分。
2 T7 `1 R; f; W: k- K; Z  4、节奏、韵律的处理 1 k2 ]. f% v% Y
  传统古琴谱一般没有明确的节奏标记,这是打谱者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古代琴谱的没有点板,造成今日打谱的需要。不过琴谱中所记录的演奏动作,在实际进行中往往形成有规律的时间间隔,产生一定的节奏逻辑,体现出某种具有必然性的律动来。实际上,这等于间接地、局部地贮存了原曲的节奏信息。但琴谱中所间接贮存的节奏信息毕竟是局部的,尚有许多地方需要打谱者自行揣摩。对此,打谱者可根据自己积累的传统曲目中的节奏节拍范例,和个人丰富的音乐语汇,通过反复弹奏、体会、分析,为打谱琴曲定出节奏节拍的框架。相近的师承、风格或较一致的对乐曲的理解,对琴曲的节奏与韵律的处理,往往会大同小异。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打谱者的个性、气质、风格,修养等主观因素的介入,使同一谱本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风貌。 # ~2 x* ?1 ~" G7 R' R2 r
  5、弹奏与定谱
2 U3 ]8 ^5 i& T0 Y- {6 R  译解古谱,在对不同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传承流变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以后,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问题。即将古谱中所贮存的音乐信息全部释放出来。但打谱的最终目的,是要恢复古曲的原貌,更要传达琴曲作品中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涵,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了! # Q# d9 [5 Q1 j" I+ q" R9 ~
  古琴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极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因此,打谱者在完成上述几个阶段的工作后,就必须进行长期不断的弹奏练习,体会曲意,感受乐曲的气韵意境,不断订正节奏节拍,最终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正如《与古斋琴谱》在对打谱作最后记述时所说: ……按照鼓之,依永歌之,因是而得其抑扬长短之音韵,并得呼吸气息之自然, 而无不中节,时习熟歌,趣味生焉。迨乎精通奥秘,从欲适宜,匪独心手相应,境至弦指相忘,声徽相化,缥缥缈缈,不啻登仙然也!* ]: u% m- M& _& G) U% a; {+ w8 G
  最后,打谱者将已定型的打谱琴曲,记成一首较完整的曲谱。这样打谱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0 }9 U3 h! Y- ~5 d7 ^" d- z% I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26 04:02 , Processed in 0.14399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