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对音乐剧情有独钟,《歌剧魅影》《小王子》《灰姑娘》《西区故事》等,带给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之旅。所以,当听说中国的音乐剧《蝶》要在保利剧院上演时,便毫不犹豫地买了票。
! G, D% K% D* |; R8 y$ L* W
9 Q( ]7 T% Z% Y# b, o" e. n 这部中国自己的音乐剧,有很多成熟与进步的地方。这里笔者仅想提出一些欠缺之处请教各位。
. b/ K C3 K n2 M
6 _5 t& l4 ?3 e, b第一,整场音乐剧高潮太多。' C: L. I/ B4 m. A1 {
处处高潮反而就没有了高潮。整个音乐剧没有多久就出现一次强烈激愤的旋律,让观众反而觉得有些“审美疲劳”。真正的高潮应该是像波浪击岸,像滚动雪球一样,慢慢地。在合乎逻辑的氛围下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样,观众才能真正体会到那宏伟激昂、扣人心弦的美,而不是在不断的高潮中感到乏味,感到没有新意。& a5 O1 a/ A/ \3 g+ ]
; H0 A: L; D* p7 f) `* ?
第二,主题音乐不够突出。
+ t/ y2 a/ ^. E7 I, k 《蝶》的主题音乐第一次是出现在了音乐剧最开始的地方。这段音乐很好听,振奋人心,它有着明亮动感的节奏,鲜明强烈的旋律。然而在上半场,整个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并没有恰到好处地出现。倘若回味许多经典音乐剧,如《歌剧魅影》《巴黎圣母院》等,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旋律,那出现最多、贯穿音乐剧始末的主题音乐。然而,《蝶》在处理主题音乐这方面就不够出色。7 B2 P, c3 }2 l. y$ k
7 a( k) r+ L0 c# _2 u第三,歌词与旋律配合不好。
% R8 s+ X) d7 D/ A; f 决定音乐剧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元素是看其歌词与旋律的配合是否和谐。《蝶》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提高。它在许多对白上,词与旋律达不到一种和谐,让观众听起来有些不舒服。笔者个人认为有可能是旋律随着语言声调转换过于频繁而导致的。有些旋律为了追求与语言的统一,按照语言的升降调来“行走”,反而造成了旋律不动听,唱词较生硬的现象。
+ A& h& z5 I9 U) l9 s- m+ H+ \+ E" t8 A; i* h! a
第四,剧情无法抓住人心。
$ a: |3 B* Z( Z- t7 M# e# T% [% \ 整个剧情不够流畅,不够扣人心弦。在中场休息的时候,笔者听到许多观众说剧情有点不知所云,于是,便多问了几位观众对剧情的看法,大多数人都觉得有些地方看不懂。
, ]1 x5 M9 ~; o* ` 《蝶》,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梁山伯与祝英台,也代表着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而《蝶》的剧情却没有想象中的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不能把观众引入剧情,这是此剧的一个遗憾。& o- X9 R5 M. m* ~2 E( N7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