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儿歌比较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有关专家、专业人士分析的创作环境、版权费、推广渠道等方面原因,也是恰如其分。但是,专家们认为儿歌创作上“成人化”、“通俗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言下之意这也是导致优秀儿歌匮乏的原因,对此,我不敢苟同。/ u2 A. e- V! S2 w8 D8 }0 F) k; u
" Y" a9 {+ B$ F3 y. F" J 我认为有必要先区分一下儿歌的界限。像“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通篇不足10句话、50字,歌词言简意赅,旋律简单流畅,这类儿歌适合学龄前儿童演唱;而像《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传唱对象则主要是中小学生。所以说,即使是儿歌,也应该有不同的针对对象。有些儿歌即使“成人化”、“通俗化”一点,也未偿不可。相反,说不定会深受少年儿童们喜欢。1 E) i/ a, W2 O: W! e" N2 K1 d& \& W7 N
& O* C4 ?5 B; |! n% l/ E9 a( y 记得我小时候,已经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了,可我们常听、常唱的儿歌,也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卖报歌》《一分钱》《春天在哪里》这些“老”歌。后来冷不丁冒出一首《妈妈的吻》,简直喜欢得不得了。慢慢才知道,这是一首新创歌曲。如果拿“成人化”、“通俗话”来衡量的话,这首歌应该算流行歌曲,无论它抒情性的歌词,还是通俗化的旋律,都是明显不同于《两只老虎》《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儿歌的。只可惜,像《妈妈的吻》这样的好儿歌,实在是太少太少。倒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港台地区原创流行歌曲、校园歌曲,成为内地青少年儿童们至今仍喜欢听、唱的歌曲。1 }' V- y# b: [0 ?0 X
4 Q" a) Z1 {- i' r5 L. a: d* D 现在孩子的心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他们生长的环境差异很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也日益分化,为他们创作的儿歌,当然也应跟着变化。好多孩子非常喜欢周杰伦的歌,难道不说明一定问题吗?只要歌词健康,旋律优美,能让儿童乐于接受和易于传唱,即使“成人化”、“通俗化”一点,也没啥关系。不能因为一首歌成年人听的多,就认为它偏离了儿歌“航向”。我倒是觉得,不但没必要防止儿歌创作上出现“成人化”、“通俗化”倾向,还应鼓励词曲作者们向港台地区音乐人学习,多创作《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之类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歌曲。更要研究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新新人类”的创作及演唱特点,找出他们的歌受青少年朋友们喜欢的原因,然后转化到我们的创作上。至少,可以取长补短吧?" Z# k* {9 i9 g# [- N7 _) l
; |4 J% C5 S. m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样的歌,只要青少年朋友们喜欢,又无不健康的因素在里面,那就是优秀儿歌。( [/ l) e. \4 Y: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