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95|回复: 0

[作曲技巧] 面对儿歌变味现状的呼唤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3-12-19 15: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儿歌变味现状的呼唤
  {! {$ r; E* ~/ N. g7 N7 @
* w; M3 K  s' A! z  在网上看到这些文字,很有感触,于是就转载过来。
, Q. ^5 s; ]9 U. N$ p* g8 @# m- n8 N7 X4 P

) f" ^5 Q- x# A6 `8 A《面对儿歌变味现状的呼唤》
" e' M9 G2 o' ~5 x1 z) n& M/ u$ V5 C) r* |6 Z5 ]; x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薛业忠编写' ?; c- S6 Z" G
6 J2 _  J4 y  `6 ?/ W. \# n+ e' m
  【话题引入】1 {# z: x9 {, e3 R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可是,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却很少诵唱传统儿歌,耳边常常听到的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变了味的“灰色儿歌”。原本属于孩子们纯洁的儿歌天地,被一些庸俗、无聊的“灰色儿歌”占领了。
5 @. _2 I/ o% T/ M- X& H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烤鸭在前边,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 i4 Y; K4 H3 U5 K4 R6 L6 a3 C  多么优美的一首《望庐山瀑布》,被改成了这首让人苦笑不得的《望烤鸭没有钱》!
2 H4 N; ?% ]# k  }; r4 W- V  类似这样被乱改的“儿歌”还有很多,而且这些“灰色儿歌”大有在神圣的校园蔓延之势。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担心这样的“精神鸦片”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更有许多家长也表达了类似的忧思。
2 N7 Z6 [3 |4 o: w4 ]% H) G  亲爱的同学,你也诵读过类似的“灰色儿歌”吗?你对传统儿歌式微的现状进行过自己的思考吗?你不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忧患的现实话题吗?如果你的情感的潮水已被我荡起,那么就请接着研读下面的这组材料吧,相信读过之后,你的情感的潮水定会汩汩滔滔,泻于笔端,你的忧患之文定会大放异彩。  }, b* J( M$ h/ u  x; n3 O. u
! D5 |( `3 F4 j3 S$ Z3 D
  【精彩片断及认识点选择】
: ?5 |2 H; ?  f1 i" p" J/ z: p+ U( x& H( S8 _
  我们都知道,歌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等多种社会功能,一首优美动听、积极健康的好歌,或给人审美愉悦,或令人激昂奋进,或让人领略到一种健康情感的真实抒发。
$ r0 a; H; U( ~* v   而今流行的灰色儿歌,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健康校园文化的建设,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都产生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8 g1 |, x: n1 a4 g7 z# g$ l
  一、简单归类,初步了解儿歌变味之现状。5 Z  O9 R3 k; S( x7 o
  “刘胡兰,十五岁,参加美国舞蹈队。买可乐,喝雪碧,手中还有肯德基。”听着这样的“儿歌”,心里很不是滋味。问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飞是从哪里学来的,哪知他们轻松地说:“我们班里的同学都会,地球人都知道。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无语。, r9 m5 M) H1 \0 O
  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我发现现在孩子们传唱的这些“灰色儿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g% `! s& T* G" l6 N$ _  v
  1、套改经典歌曲。如:
! A) ~" [3 x" s4 e/ r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5 L( I6 R& e' Z" D: @$ C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1 y) Z( K/ F% ~; x8 s; l
  2、有改编流行歌曲的。如:' S6 D4 X7 w) {* v6 L9 C! z9 ~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业都快堆成山,堆成山。# e+ v2 ?  z+ ~# y  m: E0 B3 ^
  我总是钱太少,钱太少,数了半天还剩几张毛票……' k7 i1 q  Z. `! d* _4 W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埋怨,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 p3 F  h* I2 y. M8 f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4 `- @; R3 N$ `" f3 i+ A1 G
  3、有模仿古诗词的。如:# [9 H8 R& d6 e! P6 T0 M3 g( t
  横眉冷对考试卷,眼睛直对钢笔尖;英雄不怕打零蛋,挺直胸脯交白卷。  R% k" S% G" T: d2 ]
  考场风光,千里纸飘, 万里眼瞟。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8 I0 z* f  x' q( }+ P6 X
  天苍苍,野茫茫,眼高手低打工忙。水弯弯,路条条,没钱的日子太漫长。风悠悠,人匆匆,恨不得马上抢银行。
6 D0 q. ^; i! _5 Y7 R$ r, z& a  床前明月光,学生睡得香。一觉睡醒来,铃声响叮当。
' P  h7 m1 t9 S3 I; M4 ~  学习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作业本,字字皆辛苦。
; c# ]2 K) ]1 v! M+ {  墙角数枝梅,听说你爱谁。要是你不说,就是你同桌。
; W8 ^& L/ h* D, ^9 @2 w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咬了一个包,永远好不了。' p6 o& x0 h, E4 G! t8 s  G
  4、更有编造的顺口溜。如:
' {5 n% K) L5 N2 c$ C7 ~  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文,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
& e$ F. a7 _0 l: b, X2 h, i  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
/ V9 G9 P  T! i' X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结伴闯社会。
6 w& x$ v( Y  T- R  K! e! }  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 t( T3 O7 H3 X, A4 L  【点击】
$ @- z, P5 a" V! S  虽然只是简单归类,但我们已初步看到了儿歌“灰色”现状之“一斑”,我对这一现状用“情况严重,令人深思”来概括。可以说,“灰色儿歌”的出现已经触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更引起了广泛的口诛笔伐,乃至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引起全社会都开始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思想教育的这一严肃话题。那么,这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神鸦片”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4 D% x4 w" M0 w; X+ G0 ^. z  二、透视现状,穿透“灰色儿歌”形成内核。' ~' @* q) m. f3 q6 @7 u% j& ]+ v( p
  对于这种“精神污染”的形成,我认为有如下几点需要关注——5 l# C0 b% j/ Y* \8 s+ c
  第一:社会文化冲击力强盛1 X( @/ Q! P5 ~
  1、儿童缺乏发泄途径
0 g7 I- z3 A$ ^. P7 _, C9 }  儿歌自古就有,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灰色儿歌的流传势头强劲,成为一种校园亚文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60%~70%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在校学习时间超过西方国家,大约14%的学生有厌学情绪。而这种传唱儿歌的方式,无疑有益于他们心中烦闷的排解,对他们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发泄方式。
" Z9 k- L! G5 B7 I' V  2、儿童缺乏判断力与引导
" z0 K. ^9 P6 U+ d" G, m  面对复杂的社会转型,各种新生事物、异己思想层出不穷,而作为心智尚未健全的儿童,对这些新的东西往往不加分析地接受,而且大部分是道听途说或从报纸、漫画、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获得,他们辨别能力有限,只是觉得好玩就跟着学,甚至将无聊当有趣,严重污染了他们的心灵
9 T6 {  Q  ~; x) ^  现代儿童成熟早,思想开阔,个性开放,自由度也超过以前。面对生活环境的多元化,他门好奇心极强,又缺乏引导,再加上这些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又是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它的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1 y* U! ^* |2 F
  3、缺乏优秀作品8 L& g4 S% l" x
  现在缺乏优秀健康的适合青少年传唱的儿歌也是原因之一。道德文明的失范,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萎缩,导致这些灰色儿歌的泛滥。另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优秀作品没人谱曲,没处发表,没人出版的现象也加剧了儿歌胡编乱造的局面。
+ ~: |2 e$ I& s( ~3 v) n  第二:教育影响力的式微
; c+ Z1 w3 {, q- x% |* Q/ J; m1 ?  灰色儿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垃圾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它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一方面是迎合了小学生好奇、爱模仿、喜欢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家庭、教育的不和谐因素,反映了一些学校缺乏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缺乏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何加强教育的影响力,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成为当务之急。+ c+ \$ T3 h, [: U/ d
  【点击】6 M4 C+ R* K# U. R
  先讲个笑话:一天某人心血来潮,想去买只会讲话的鸟回来养养,於是逛到一家鸟店去了,一进门就看到一只鹦鹉躺在笼子里,一动也不动,一只脚还挂在笼子上,正好奇想去问问老板时,看到笼子外面贴著一张纸,写著“我没有生病”“脚也没有受伤”“更不是死掉”“我就喜欢这样躺著”,於是觉得这只鹦鹉满有个性的,就把它买回家……接著一个礼拜,每天教这只鹦鹉说话……“叫爸爸”,“叫爸爸”可是它都没有反应,每天只会睡觉,经过两三个礼拜还是一样。这可惹火了我,就把它丢到鸡笼子去泄恨……隔天去看时,只见鹦鹉抓着一只鸡说“叫爸爸”,“叫爸爸”…… 5 X8 u0 ^6 H2 H8 W, e
  之所以有兴趣讲笑话,主要是因为这个笑话能够引起我们对上面诸多原因的更多思考。不管是“社会文化冲击力强盛”,还是“教育影响力的式微”,都说明了一点:儿歌出现如此“变味”的现状更多的是社会大环境使然。曾几何时,我们见到了日益增多的教师暴力新闻,甚至出现致残、全班吃大便等极为恐怖的事件。暴力执教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存在,而家庭教育的暴力行为更是常见,根据常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漫长曲折的过程。于是,可怜的小孩子如果有机会的话,免不了会象这只鹦鹉一样,抓住鸡的脖子发泄一通。于是,我们也可以认为,“灰色儿歌”的不可阻挡之势其实正是孩子对我们成人世界的“挑战”!你说呢?3 j9 Y$ H/ }% c+ a3 P1 \* S
  三、治疗灰色儿歌的处方8 W4 Z5 m) F, H2 w9 c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建良好道德规范5 O8 P5 `8 A0 d- n8 j  }5 p: W# e
  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而家长、老师的期望偏差导致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和心理状况的了解与引导,导致他们道德品行的失范。所以,要注重增强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重建良好道德规范。可就灰色儿歌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参与活动,让学生认识其危害,规范其行为。5 }9 a' C( @8 O, J
  2、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倡导文明校园文化
  O% G  d! }2 N1 u' I. }( Y  净化校园文化,要从源头治理。各文化、媒体部门要坚持正面引导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综合治理社会文化环境,铲除垃圾文化滋生的土壤。同时,要规范媒体传播行动,让其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社会、家庭、学校加大对信息的监管合力,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1 B# x$ \3 k9 V9 q7 \  3、打造优秀儿歌作品,弘扬优秀儿童文化# N0 P4 O+ Z+ a5 g, C8 U
  一些少儿音乐工作者片面强调少儿歌曲的艺术性,而很少注意推广少儿歌曲商业性操作,从而造成了少儿歌曲面对市场的束手无策。在市场经济时代,少儿音乐工作者必须在创作优秀作品的同时,学习市场运作知识,将少儿歌曲的艺术性和推广的商业性结合起来,树立精品意识和市场观念,才能赢得少儿歌曲真正意义上的流行。, M+ M" q* d4 D" R' B; P" Q6 |4 a& b
  另外,要坚决抵制品位、质量低劣的文化产品。多层次、多渠道的弘扬优秀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在与校外文化的频繁接触过程中提高其鉴赏力和判断力。
! S  L0 V# B/ t  【点击】
. ?( ?3 y# e8 c+ d, L0 |4 Y& D  面对这些灰色童谣,一位教了三十年书的老教师的话应该值得我们思考,他说:. k/ L$ c2 |$ ^3 v# I5 E
  “我们今天的教育怎么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样园文化?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粮食?我们教师应该尽一点什么责任?无聊之余,我与我校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联系,组织学生开始学习创作自己的歌谣,修改后,将各位同学的儿歌每首一页放大打印出来,再叫同学自己根据儿歌的内容配上彩色插图,然后张贴于校园文化长廊,使之成为一面靓丽的儿歌墙,下课后,同学们都要争先恐后地去读儿歌,去看谁的插图漂亮,看到同学们念儿歌,评插图,我心里也感到有点高兴,总算能够为纯洁孩子的心灵,为活跃校园文化,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了一点该尽的职责。
) C3 `3 Z3 Q( u  童年离不开童谣,没有童谣的童年算不上是快乐的童年,让关心我们下一代成长的所有人们,为纯净孩子们的心灵尽一点该尽的职责,用自己编的健康儿歌占领校园阵地,让灰色童谣远离校园。”
: ^: A% }6 X1 ?, [
, Q4 f! {0 n5 ~" r, I  
! o8 R3 |4 U1 {! ?* X  {  《“灰色”儿歌令人忧》/ b6 S6 O( [5 E3 W/ ]$ M' d
  ·高原·  _! o# N2 R  d
5 A# j3 z- @+ B2 Q2 \# K
  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儿歌;有多少儿歌,就有多少童年的记忆。
& t3 l+ Q" X1 u+ |9 i  “在我心中,就数老师最凶,常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回到家中,就是老爸最凶,常把我打的鼻青脸肿……” 9 X& j- d1 T# Z5 A6 W8 h2 Y# j/ _
  这支有点耳熟的歌,它叫“真心英雄”,是从同名流行歌曲改词而来的。它一经问世,便在中小学生中广为传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歌曲”。 1 t7 e, K" H6 l+ r  ?; H4 b7 k
  中小学生为了宣泄情绪,他们不断地改编新歌,你听这首《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谁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0 Z( g4 c8 l, L  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他们用自创或改编的儿歌自嘲或相互嘲笑取乐。 $ G* e7 a( _: D9 P0 e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咬了一个包,永远好不了。”
" X+ B/ e* h" s  “你帅你帅,你头顶一颗大白菜,肩披一条破麻袋,腰系几根烂腰带,还自称‘东方不败’,其实是衰神二代。”
& j. G8 `& i5 ]0 p& l  我们大人们听到孩子们的这些歌有何感想,很好玩,很搞笑?老师家长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成了这样的英雄,是以“凶”成为特征的英雄。究其原因,是学校升学压力大,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无方。长此下去,孩子们怎能受得了,心中的闷气如何释放,还是唱歌吧。唱罢《真心英雄》,再唱一首《上学歌》:“太阳当头照,魔鬼对我笑,僵尸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天天不迟到,轰隆隆一声响,我把学校炸飞了。” 2 N7 n2 D; O! G( [' S2 y  t
  虽然这是孩子们的戏言,但也让人心惊肉跳。面对这些“灰色”的儿歌,禁止不是根本的办法,需要我们成人去正视、去感受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应积极开展新儿歌的创作和传唱,取代“灰色”儿歌,给孩子们开辟一块成长的新园地。 ; M- }: w; c2 }
  现在,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搞好教育改革,采取各种措施使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使下一代全面健康地成长,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有许多工作要做。(选自《榕树下》)
5 c- r% {& T4 U  【点评】
7 M( b4 h2 o7 r5 C" P( K- V  这是一篇充满忧患的临场佳作,当我把上面材料在班级很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之后,作者就拿起笔构思作文了。写过之后他和我说:“老师,你读的材料我们都有同感,其实我们平时也听到过类似的儿歌,但是我们没有深入思考,今天你把它作为一个话题来重视它,确实让我们思考的空间更宽广了。”当然,本文的写作在思考的力度上还不够深入,“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是这篇的一个缺憾。( [2 c; X. k" q8 {2 ]
  
& c* J) b8 z) Q8 p1 w
+ J4 A: g- H0 g! n《不要轻易把儿歌染色》' T  z9 [1 {0 M  n
·风之末端·: C; F0 N* }4 h+ G' B) ?: @

7 _- j0 \: g1 }3 C, S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这天有人评论我们今天的中国儿歌,认为我们时下的部分的儿歌发“灰”变“黑”不免令人担忧。0 \; Y4 ~+ U( ]; B# c
  我不大同意灰色儿歌这种说法,就评论里举例说明的几支儿歌来说”让我背也好,让我写也好,恨老师我都不会了……”“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我所能看到的,是孩子们对学习负担的一种抱怨。而现实中,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中小学生是够累的。0 y" t1 V) q4 Y& u4 t8 i! s
  以前我们一直说,诗歌是抒发自己的心声,对现实的反映。童谣儿歌一样反映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和心里的哀乐,如果说这些诗歌是灰色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厌学情绪,我们怕不仅要教育孩子,还得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成了孩子们负担。& }8 \; k, `! z0 d" K
  换个角度看,我倒是很惊异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们的创作能力,这些儿歌,别的不说,其中一部分遣词造句、对仗压韵,令我们好些搞文字工作的人自愧不如。可见今天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极强,这正是我们的未来社会人们所需具备的素质之一呀。
  j- B3 _  B9 E. u  }  想想我们小时候,除了老人们教我们的童谣,还有一大部分是在学校学会的,不可否认,学校里教的那些都是好歌,但它们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特别是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各种音乐作品百花齐放,要求现代的孩子还在唱那些政治主题明确的歌谣,或者回到像我们这一辈生活在文化相对封闭,音乐作品有限,就只能唱几支歌的那个时代,显然是不可能了。$ M5 A: `" Y# \# v& h: m  C
  再看“日照香炉烤鸭店,遥看烤鸭挂窗前,口水留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这样的儿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灰色,倒是目前流行的无厘头文化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们对社会文化的敏感和接受,不能因为这是改编唐诗就简单地认为是对传统的亵渎。2 C' [8 c' b6 Y1 @+ w
  通过这些现象,风之末端觉得在目前我们的专业儿歌创作队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把他们的原创能力调动起来,不要说教、不要搞主题先行,无论是歌颂还是反讽,让他们表达心声,我相信,这样创作出来的童谣更有生命力,流传会更快更广。5 b$ u1 g/ Z, ]" Z  M
  在我们还没做这些工作之前,还是不要轻易把儿歌染色。. O" B& N5 V7 n. Q! V. W; l( [
  (选自《彩龙中国》)+ v  j1 k( E5 P( m8 s. W
  【评述】
5 L3 Z7 o" q/ I1 X/ v* z  当我们对“灰色儿歌”深表忧患之时,这篇文章的出现无疑让我们眼前一亮。透过“灰色儿歌”作者看到的是中国教育的现状,看到的是孩子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极强”的潜在素质,看到的是我们的孩子“对社会文化的敏感和接受”,看到的是儿歌创作的问题所在。可以说,本文作者没有在“忧患”中哀叹,而是在“忧患”中寻求改变现状的良方。这才是真正的忧患之作。6 }& t5 ]( U! ^4 W

1 Q& m6 p- [6 K9 ~, V* l
' w7 c1 o# w1 Q# V5 Q; X( q" |- K 《 童谣,怎样回归绿色?》
  Q; c8 m, v" @; K0 e6 ]  ·刘涛·
/ w' V6 J# {* G$ t5 u, X) P- e6 s! s* G! Z. W1 f; Q  |5 Q' |
  说起童谣,大家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大头、大头,落雨唔使愁,人家有匝(伞)子,涯(我)有大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等等。童谣,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 3 h/ ^$ [1 d& r" b  f
  童谣,遭遇了灰色 , I# K! F! P9 j5 ^9 m; |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小学生中竟然开始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甚至在上学、放学路上,有的同学都以会唱这些“童谣”而自得。类似顺口溜形式的童谣在一些孩子中间十分流行,一些传统童谣已被搞笑式的“脱口秀”或带“情色”内容的另类童谣甚至灰色童谣替代。笔者就曾接到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他在去年暑假时为8岁的儿子专门买了好几本唐诗宋词,他准备好好教儿子背诵几首,但儿子却不买账:“老爸,你这早过时了,我背几首新的给你听听。”说着,一些经过篡改的另类搞笑“唐诗”从儿子的嘴里蹦出:“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6 a2 ?* p, F+ F9 ]) g
  像这样一些童谣,你说它马上产生了多大的副作用吧,也不见得;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是毫无好处的。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童谣,就是教育界人士忧心的“另类童谣”、“灰色童谣”。
* |2 `& E7 S, P9 E  “灰色童谣”,从何而来
9 d* z8 N& _1 k4 o0 u- ^- v+ i" u/ ~  小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童谣?有些学生受电视、网络、不良刊物等影响,很快学会了一些另类童谣,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在同学中间迅速传开。也有一些学生家长在收到一些搞笑的手机短信后便读给自己的孩子听,这在无形中也扮演了传播“灰色童谣”的角色。笔者曾对一些孩子进行了询问,得到的回答挺一致:“有意思!”一位六年级的女学生说,像这样的童谣,他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背,而且背得越多,就被认为“很酷、有型”。当被问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童谣时,这名女同学说有的是同学之间流传的,有些是自己在网上看到的。“这些童谣很有意思,大家说着说着就习惯了。”同时笔者发现,这类童谣或调侃、或揶揄、或嘲讽、或自嘲、或宣泄,有的趁韵而唱,自娱自乐;有的“改编”唐诗宋词或流行歌曲,传递着内心的“烦、闷、累”,自编自唱以至口耳相传,“好玩、搞笑、流行、时髦”是其流行的原因。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童谣“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 x" c# z& M1 E" w0 n  m7 o+ n6 i9 [
  据调查发现,六成的家长强烈反对孩子唱流行歌曲、说“灰色童谣”,认为有害孩子成长。而七成的孩子认为“灰色童谣”“好玩、搞笑、顺口”。其实,现在另类童谣的出现,责任并不完全在学生,它的广泛传唱,既反映了孩子生活的单调和枯燥,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面对学习压力时的无奈,现在孩子的童年已被长辈们的溺爱与期望占有了,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五岁的“莫扎特”、六岁的“达芬奇”、七岁的“托尔斯泰”……于是各种复习资料及家长的期盼压得孩子们喘气急促。童年便被这一切给瓜分了。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至少该像童年。于是,一些自编的另类童谣就成了孩子们宣泄压力的方式,如“床前明月光,学生睡得香,一觉睡起来,铃儿响叮当”、“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业都快堆成山,堆成山”、“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像这类童谣反映的是生活的现实,它仅仅是孩子在过重的学习压力面前的一种宣泄,宣泄完了,心情可能会好些。家长和老师应从中去了解孩子的思想,多引导多沟通。
  g* q& `: r- B7 p" w  绿色童谣,该进课堂了
4 g4 f9 o) q8 \  童谣是孩子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滋养心灵的作用。对腐蚀心灵的“灰色童谣”,如不加以约束,任其泛滥,必将侵害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这是令教育者和家长痛惜的。远离这种“灰色童谣”,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愿望,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绿色童谣”就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种“教材”。笔者觉得,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是否可以也大胆地把“童谣”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来上?把“童谣”作为寓思想性、语言性和趣味性的品德教育课程来探讨?应该发挥童谣传播快而广的特点,在教育中加大“健康童谣”、“绿色童谣”的推广,来取代、驱逐“灰色童谣”。比方说:“一月一,我们是团结的班集体;二月二,同学之间是伙伴;三月三,关心集体记心间;四月四,做事不能自顾自;五月五,勤奋诚实不怕苦;六月六,学校生活有讲究;七月七,举手发言要积极;八月八,学校盛开文明花;九月九,老师同学是朋友;十月十,主动学习长本事。” % U7 n5 f/ `9 }  `5 b1 k
  创作绿色童谣:任重道远
) V& {& |7 F1 k1 L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由于优秀童谣的稀缺,“灰色童谣”便乘虚而入。旧时的童谣已经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有一定差距,就连孩子们的父母也已远离了昨天的童谣。就是很多好的儿歌都早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儿童呼唤贴近他们那快速成长心灵的“解渴”童谣。但又没有新的儿歌补充,他们就会自发“创作”,“直抒胸臆”。因此很多孩子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另类童谣”。当然,这种“需求”有时品位不高甚至低俗。另类童谣确实也反映出了真实的校园生活——学习压力大,负担重,部分学生有不健康的情绪等。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不是去强硬地遏制它的发展,而是创作健康的、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童谣让孩子们传唱,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现在孩子接触信息渠道多,如果对另类童谣一味加以封杀,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学生有如此强的创作力量,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引导他们编写自己的“绿色”歌谣。 # k* Q3 b5 E- e# u  w' o  t9 q1 ~) D
  (选自《梅州日报》)' H3 p, I3 c$ R# |8 \/ v  v
  【述评】
% L, c4 @# W) j# L5 i* |  本文应该是比较全面把握上面材料而挥洒出来的佳作。作者从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解剖了“灰色儿歌”的现状、缘起及解决方法。尤其是作者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透视这一话题,很值得我们学习。是啊,还是记住那位老教师的话吧:“童年离不开童谣,没有童谣的童年算不上是快乐的童年,让关心我们下一代成长的所有人们,为纯净孩子们的心灵尽一点该尽的职责,用自己编的健康儿歌占领校园阵地,让灰色童谣远离校园。”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6 13:37 , Processed in 0.12980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