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96|回复: 0

[原创首发] 南京大学校歌

[复制链接]

1012

积分

0

听众

3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012
laurang 发表于 2022-8-5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大学现在的校歌创作于1916年,是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高师)的校歌。2000年后,这首南大最早的校歌重新确立为南京大学的校歌。
这首校歌由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歌词译文

文言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寓意深厚,内涵宽广,人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阅历体会给出有所不同的解读,但大意主旨不离其宗,因此,既有不变的灵魂,又显得意象万千。下面给出两种不同的解说,供读者参考。
译文一
诚实之德多么伟大,整个世界都为之鼓动;
像鼎之三足支撑着它的,是智慧、仁爱和奋勇。
集大成的圣人是孔子,是众圣汇聚归依的正宗;
直到千秋万代,旁及四面八方,我们的目标都相同。
随着海潮沿江西上,就是富饶的江东;
巍峨的北极阁啊,耸立在雄伟的南京城中。
上天开启了教育的恩泽,我们的事业永无穷;
衷心祝愿事业无穷,像初升的太阳照耀长空
译文二
世间何以为大?莫过于一个诚字,凡事有诚就会感动天地。
立身处世之本如同鼎有三足,一是智慧,二是仁义,三是勇气。
圣人千百,学说各异,皆为阐明同样的道理。
融会百家之说,集大成者当推孔家儒学。传承万代,播撒万方,其思想灵魂和文化精髓永远不变。
背向大海起步西上,行至大江东岸,可见巍巍北极塔屹立于金陵城中。
天地开化,教育昌盛,惠泽于民,我等所传之道无穷无尽。
我等传道济世的心愿无穷无尽,就像刚刚升起的红日,喷薄而出,蒸蒸向上。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他学贯中西,艺专多科,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杭州等地,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在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江谦

江谦(1876年-1942年4月10日),字易园,号阳复,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1914年8月,他出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这所学校1921年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其间倡导训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以“诚”为校训,形成“尊师爱生”风气,将南京高师建成享有盛望的南方第一学府,贡献甚巨。

南京大学在1949年以前曾经有过四首校歌。它们是:由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江谦作词、中国近代文艺大师李叔同谱曲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中央大学时期由中大文学院院长汪东教授作词、程懋筠作曲的中大校歌;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作词、唐学咏谱曲的校歌(中大32级机械系校友苏笺寿根据记忆而整理出的校歌曲谱);以及金陵大学时期的一首校歌。这四首校歌虽风格不尽相同,但壮阔澎湃的气势一脉相承,是南大诚朴雄伟的精神气魄的忠实记录。但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来,南京大学还没有一首为全校师生广泛认可并长期流传的校歌。
为迎接南京大学百年校庆,1999年9月,南京大学向海内外校友发出了《南京大学校歌征集启事》,开始对外征集南大校歌歌词和曲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校歌征集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南大校友、在校的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一时间,融聚着智慧、热情和对南大深切关注的参选稿件如雪花般从四面八方飞来。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汲取其他高校遴选校歌的经验之后,校庆办公室将几十首候选校歌和几首老校歌放在一起,约请有关专家进行审看评比。在2000、2001两次校庆时,学校还举办了候选校歌演唱会。最终,确定了以南大历史上最老的校歌作为今日南大的校歌,并以此校歌作为向南大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这首南大历史上最老的校歌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四首校歌之一,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江谦作词、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制曲,创作于1916年前后。专家们认为,该校歌清澈透明,意境深远,曲调明快清新,歌词虽只有73个字,但气势磅礴,内涵丰富,听起来感觉就像在南大礼堂前的草坪上漫步,南大已有近百年历史,校歌要能唱出这个厚度。相比较而言,别的几首都有点浮躁。而且这首老校歌无论是曲谱还是歌词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反映了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参与校歌评选的一位专家说:“选校歌要选精品,这一首歌到现在我们还是觉得好;再过50年,你们再让几个专家来评,还是这个好。”的历史洗礼中经历了几度变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7 15:26 , Processed in 0.25488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