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2|回复: 0

[歌曲推广] 价值取向与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谭德成主旋律歌词创作特色评析

[复制链接]

773

积分

0

听众

3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773
39055810 发表于 2022-2-22 06: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清波:价值取向与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谭德成主旋律歌词创作特色评析



价值取向与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

——谭德成主旋律歌词创作特色评析

杨清波

明亮、纯净、真挚,高亢、辽阔、亲切。一首致敬平凡、讴歌信仰的新歌《闪亮的徽章》在春节前广为传唱。创作的动力源于一段火遍全网的视频:一位新疆牧民大叔帮游客在泥水中推车脱险后,掀开外套亮出党徽拒绝收钱······

那个瞬间让网友泪目,也打动了重庆词作家谭德成的心。“在那遥远遥远的新疆/默默地让胸前的党徽闪着光/万里边关的线上/生命守护家园崇尚国家的信仰;在那遥远遥远的新疆/默默地让胸前的党徽闪着光/修筑长城的力量/心中堡垒木吉挺立民族的边防;在那遥远遥远的新疆/默默地让胸前的党徽闪着光/天下一家的热肠/情同手足互帮谱写奉献的华章······”重庆作曲家周亚辉连夜作曲,藏族歌手金卓玛倾情演绎,一周后便唱响大江南北。

像这样因感动而欲罢不能的作品,在谭德成的创作中还有很多。如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音乐作品奖的《百里三峡美如画》,获重庆市文学艺术奖的《一辈子记得你》,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感动而奋笔写就的《下庄》······谭德成已创作500多首歌词,其中50余首被谱曲传唱,除两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一次获得重庆市文学艺术奖外,还收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2020年《听见中国听见你》优秀作品、重庆市脱贫攻坚十大金曲奖等众多荣誉。

一个业余词作者,作品如此丰厚,用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长江之歌》曲作者王世光的话说,“题材广泛,手法多样,与专业作者相比也不逊色,其中还不乏精品力作”,原因何在?

纵观谭德成的创作,无论是在已出版的《嘹亮三峡》中真情地“喊山”“荡湖”“望乡”“写怀”“筑梦”,还是将出版的《铿锵山水》将笔触伸向“家园”“儿女”“恋曲”“天堂”“梦谣”;无论是于细微处抒大爱深情,还是站夔门巅写恢弘华章,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的艺术呈现总是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既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民族精神,又眷恋故土家乡、传递人间真情,在文字的舒展流淌和节奏的优美律动中张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善良挚爱的情愫,仿佛为你打开一扇扇铺满阳光的窗,给人神清气爽、昂扬愉悦的力量。

主旋律歌词容易陷入空洞说教的窠臼。谭德成以价值取向定调塑魂,以艺术呈现沁人心脾,在对生活之美、真情之魅、信仰之力的开掘演绎中,抓住被感动到不能释怀的题材,以敏锐的瞬间捕捉力、画面呈现力、激情想象力,寻找情感释放的出口,一次次引起作曲家的共振、歌唱家的共情、听众们的共鸣。

“柠檬黄,桔子红/金色柚,橙味浓/香满城,梦儿红/歌千年,流江东”,随手点开一首歌词,在朗朗上口的童谣般的吟诵中,一幅五彩缤纷的丰收图映入眼帘、跃然纸上。随后,词作者将目光投向更开阔的视野,更纵深的历史,更璀璨的现实,“江上扬白帆/山上披秋风/远古走进来/三峡云播种”“千树万树桔/三峡百里红/自古走出去/江城南北通”“国味古红桔/玫瑰香橙红/遍野点灯笼/桔颂天地红······”画面唯美、时空交错、意境深广,一首脍炙人口的《三峡红》,以“云播种”的浪漫想象、“遍野点灯笼”的艺术具象、“桔颂天地红”的关联思维,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宏大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发展和新三峡业兴民富的壮丽图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谭德成从政30余年,其创作源泉来自在基层摸爬滚打中被感动的每个瞬间,创作营养厚植于泥土和生活。如果说《三峡红》的创作冲动源于丰收和欢乐的感染,《百里三峡美如画》则是深夜的雷鸣电闪、狂风暴雨激活了他对旧三峡波涛翻滚、新三峡波平如镜强烈对比的画面想象和心灵冲击。“往时的三峡呀三峡/百里美如画/十万个想法没人答/梦里游来呀风雨归/亘古以来哟传神话”“如今的三峡呀三峡/百里美如画/十万个想法在脚下/山巅走来呀穿峡回/翻新世纪哟照华夏”“明天的三峡呀三峡/百里美如画/十万个想法绘奇葩/平湖涌来呀山色醉/百里三峡哟美中华······”

“十万个想法”的典型意象新奇独特、反复刷新,令著名作曲家王世光称赞其“立意高、意境美、角度新”,当即决定再赴三峡采风,回京后谱成曲,戴玉强首唱成功,被誉为《长江之歌》的姊妹篇。

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谭德成的歌词充满对故土、对人民、对信仰的真情厚爱。他曾十余次顶风冒雪到偏远乡村扶贫,退休后村民多次带话请他回村看看,再见面时一位80多岁老人一句“我一辈子记得你”让他热泪盈眶,挥笔写下:“那天太阳照山里/树上鸟儿格外欢喜/火炉边的木板凳我们坐在一起/嘘寒问暖满屋都是春意/山记得你啊/水记得你啊/乡亲们一辈子记得你/你的双脚踩出小康路/每串足迹都传出好消息······”《一辈子记得你》的标题出自老百姓的口,通过太阳、鸟儿、火炉营造的喜和暖,折射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巴金老人的话,既是谭德成主旋律歌词创作从心出发、自然流淌的写照,也正成为他努力追逐的特色和方向。因为,源于生活的真情和信仰,才是艺术魅力独具的永恒力量。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6 14:29 , Processed in 0.56842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