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写给张国荣的一首歌,为何被许冠杰当做歌坛“告别曲”?
; `. V' u6 \( A" O7 _1 u# j; F& L/ d% i
6 o- F8 D1 q$ s' i3 o5 N1992年,许冠杰宣布退出歌坛,宝丽金专门举办“光荣引退汇群星”活动为他送别。这场晚会,成就了张国荣与许冠杰合唱的《沉默是金》这一粤语经典,也是一代歌神暂别乐坛的最佳见证。而许冠杰最后演唱的《急流勇退》本是他为张国荣写的一首歌,又为何被他拿来当做自己的“告别曲”呢?
( ~0 S5 A! D; G; k2 M5 Y
: Y5 B4 u; ^! P3 M4 s+ `
* s: S, n/ |' E% N许冠杰 P1 p8 D4 a( C0 A% Y
《急流勇退》是一首有故事的歌,但歌里的男主角却不是词曲作者许冠杰,而是张国荣先生。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众多星光熠熠的歌坛巨星中,又尤以谭咏麟和张国荣的光芒最为耀眼。1987年,被激进歌迷和助势媒体裹挟的“谭张争霸”愈演愈烈,不得已之下,谭咏麟率先宣布不再领取音乐竞争类奖项。但谭校长的让步,并未使粉丝彻底平静,无的放矢的人反而把更多的矛头对准了张国荣。/ ?" L6 ?. S. K2 t/ P3 ^+ }0 W
: G' f9 x" g8 a& q# I7 ~9 s, A# G$ N+ x/ g
张国荣演唱会
4 ~' v# j8 @- O- y# c0 j( N" l5 Y2 T于是,在不堪其扰之后,张国荣于1989年宣布退出歌坛,持续长达十年的“谭张争霸”也终告一段落。而彼时的张国荣尽管只有33岁,却已是乐坛当之无愧的炙热红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能够在当打之年断然舍弃人前繁华,张国荣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智慧下,实则充满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3 Z. p" Z0 C% S) [! U
# m' g5 l2 `& H/ v% x
4 _6 Q$ [7 J) Q: b L
阿Sam: i; ~4 U; U8 F9 `
于是,在得知张国荣要离别歌坛的消息后,许冠杰特地为他写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急流勇退》。但不凑巧的是,张国荣已经为自己离别舞台准备了一首《风再起时》,《急流勇退》没有送出去,许冠杰便自己演唱并收录在最后一张专辑《香港情怀》中。而为Leslie写过《急流勇退》这件事,也直到许冠杰1992年告别歌坛的最后一刻,才被大家得知。
1 p1 E2 T( h4 R0 X
, o8 I" u" E& v8 L& g# z0 f
- i, V2 R! L$ a# t: f: hLeslie 张国荣
; M$ f. N" y& m$ m从《风继续吹》到《风再起时》,从成名曲到最后一张专辑主打歌,这两首歌可以看做是首次挥别乐坛前,张国荣音乐路的完美总结。“愿一生以歌,投入每一天永不变”,《风再起时》诉说的,是一路走来的不易、对歌迷支持的感激,以及对舞台的不舍与追忆。所以,单从歌曲本身看,《风再起时》要比《急流勇退》更适合张国荣的短暂离场。
! r+ m' q' E e/ g/ c+ f W; }: j) r1 n/ R ^
) x! S+ I1 b+ X, I, I
许冠杰于2004年重出歌坛
; {! I9 D0 _ h6 H% B0 T而许冠杰在《急流勇退》里呈现的,有对争名夺利和明争暗斗的厌倦,也有对放弃名成立就的睿智人生观的推崇。从这首歌里,听者能够轻易感受到,他对张国荣及早抽身的态度是非常赞扬与支持的。许冠杰成名早于张国荣,而Leslie经历的是非荣辱他也早已经历。所以,我们也不奇怪,为何张国荣退出歌坛后不到三年,阿Sam便唱着《急流勇退》选择了离开。- J2 r. r* S8 ?* x) K- s$ r% j
& Z+ g* t. D5 B0 ?, f$ k4 c& E2 K1 v6 J5 W8 p; Z F) e3 Q0 x
张国荣
& k, p& W8 E# E! N7 s许冠杰说,他很佩服张国荣急流勇退的勇气,自己选择退出歌坛,也是深受其鼓舞。世事如棋,本是送别张国荣的一首歌,仅仅两年后,便成为许冠杰自己的“告别曲”。这本是一个巧合,但冥冥中也有着不可眼见的关联与因缘,不管是《急流勇退》还是《风再起时》,两首歌都传递出了睿智的人生哲理,而它们的背后也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音乐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