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4 Z3 x( i3 K( G
$ f% M# O X( a }5 a第1步:做好准备
9 _# D% u; o. |% i- Y$ _6 q- ^- y$ p! |/ w# X2 q+ w8 D( \
" m# X. Q4 X2 O- A0 i7 |
: Z! U( r. ^- G/ J混音可能是一件非常单调而乏味的事情,因此要设置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空间。如果你没有一把坐感舒适的椅子,那么你最好还是到附近的办公用具商店去一趟。准备一些纸张和一个笔记本,以便进行记录时使用,将灯光调整得暗一些,这样可以使你耳朵的灵敏度高于你的眼睛,还要让自己兴奋起来,开始你的“旅行”。 要定时进行休息(例如每隔45到60分钟),这样可以让耳朵得到放松并使你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如果你是在录音绷中进行工作,那么这种休息就显得有些太奢侈了,但是这种两三分钟的休息却可以让你更加客观地进行判断,使你的混音工作得以迅速地完成。
/ z0 t3 C% N$ B& P4 ~- a7 Q2 g$ U( F9 n) D8 X, b1 ]
* B1 n: ?* D" C ?0 c7 ^第2步:回顾音轨+ D: @2 P/ D) J0 P) |, o: @7 l
) f5 ]2 Q. t( o7 A) C) h& g
5 `! P4 D2 _8 z9 ]# t/ c" z0 A1 v( d) [, \$ e4 J/ R6 [8 N/ I+ g6 f
先使用较低的音量听一听所有音轨中都有些什么东西,然后记录下音轨的信息,并使用即时贴或是可以擦除的笔来简要地标明哪一个声音对应调音台上的哪一路。最好按照一般的逻辑习惯来组合声音,例如将所有打击乐器的声音都放在调音台上相连的路中。1 R* K Y& J% Z1 y3 ~
" a8 L2 j& h; `; S. i
+ E& ~& J5 n9 l& ^9 L% P$ j% K% _6 G9 h) c% E
第3步:带上耳机清除瑕疵, Q# s9 ]9 P$ b* S) r8 u
5 X o7 W& X, L5 \7 h# [) o ~6 E! R6 Y* T4 @' B8 D2 P
2 u7 R# X) o: i: A# L* k6 Z检查录音细微的瑕疵是一件需要用到“左脑”的理性行为,这不同于用“右脑”来进行感性的混音工作。如果大脑在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跳来跳去一定会阻碍你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进行正式的混音之前,要尽可能地做好清理工作——消除录音中的杂音、弹错的音符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这时你可以戴上耳机,分别单独播放每一个音轨来捕捉录时中的每一个细节。2 J* g- f1 d; P" {1 p; v
; c8 I" n8 o% d8 v" q" |! I4 _& `: O; m$ Q4 x+ J3 G' ]1 L L
E+ A5 k" Z5 A如果你是对MIDI音轨进行混音,那么此刻你应该做的工作无疑是减薄多余的控制器信号,消除重叠的音符,删去单音乐器音轨中多出来的声音(例如贝司和铜号的声部)。
9 V0 \( k D: U% N5 B: D; }) P! |1 \! o7 Y6 k
' X8 S+ W9 _1 ]; U- E; n0 E' z1 {
" N) r( D, V0 A; K! d5 V* ?
为了整理录在磁带上(包括数字式磁带和模拟式磁带)的音轨,可以先将它们转录到硬盘录音机中,进行一些数字化的编辑和噪声抑制工作。虽然一些细小的杂音单独听起来不会引注意,但是将一二十个音轨叠加到一起后,那些令人反感的声音就会原形必露了。6 N- A3 D) w8 n' V2 @6 p$ E4 N
$ f2 j! `' n; ]1 i4 B
$ }4 H' F; p( I. Z+ O: b: b6 J, ^第4步:优化所有的MIDI音源0 B9 a) c; l0 q G. S, q9 w$ \
9 z! m( R0 Z4 Z+ Q. z$ {0 `
) F X7 Q1 X0 d* `; s1 {1 @& a0 U, j! `. J) @+ T) F
如果要对MIDI音序的东西进行录音,最好首先在MIDI乐器内部对声音进行优化。例如,为了使声音更加明亮,你最好在电子乐器中提高该音色的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而不要使用调音台上的均衡器。一个要点:使用电子乐器时,一定要始终将输出音量打到最大值,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得到最大的动态范围。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在调音台上对电平进行调整。当在特殊场合需要改变合成器输出电平的时候,可以使用第7号MIDI控制器信息,但是一定要保证合成器音轨中的最大音量值(控制器7号值)为127(或是非常接近127),总之应该尽量在调音台上对合成器的音量进行调节。如果你将调音台的音量推杆推到最大,而又将电子乐器中的控制器7号值设置为32,那么你作品的动态范围一定会大受影响。# {2 }* T# I9 f0 ~7 w4 O
1 x3 q: K0 q' z5 X
8 r8 J6 ?9 d8 _第5步:在音轨问建立相对的电乎平衡8 O) ?, l4 Z& V3 j" i
. m; {, L. J _# P
1 x9 G+ {: i! u; `9 |/ J- k5 y. ^9 q" j& D. w
混音进行到现在仍不要忙着加入效果,这里可以专注于各轨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声音,而不要再被左脑所处理的各种细节问题所干扰。对于一个优秀的混音来说,各个音轨自身的声音应该是非常棒的,但当各轨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时,声音应该更好。% w) X( V$ a2 j( f( ]2 ~" x& j
进行整体玲听时最好先切入到单音色方式,如果各轨的声音录得很清晰的话,那么在单声道中它们将比在立体声中表现得更加明确。如果是一开始就用立体声来试听,那么各音轨中彼此冲突的一些地方就不容易被听出来。
$ o3 h; F! S; T* `$ O! |( w) ~
* k" L9 m" d% W9 O' y4 e* y4 A5 W4 |7 L1 O- e
第6步:调整均衡* B2 |$ `/ `1 k8 k2 k
% E# c4 M1 w% U1 c$ Z6 B3 }" d
* x$ i R, ^$ Q* h& I
4 R7 D) x, _/ ~* h( F) B均衡器(EQ)可以用来突出不同乐器的特征,并使得声音在整体上更加平衡。首先对歌曲中最重要的元素进行加工(例如人声、鼓和贝司)。一旦所有的这些元素都“粘合”在一起了,再着手处理其它声部。+ z& Y0 e2 T* l- W8 {# M, O7 I
7 I9 Y4 ~% K w+ Y+ z/ a. B& e0 S& A) A- _
, j0 A( e. K1 I6 f! Y$ D
音频频谱只有一定的宽度,而每一种乐器又都要在整个频谱范围内占据其自己的一块领地,因此当各个乐器的声音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将填满整个频谱(当然,如何填满频谱首先取决于乐曲的配器,但均衡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混音时要先从鼓组下手的一个原因就是鼓组中的乐器(从低声部的大鼓到高声部的钗)可以很好地覆盖整个音频频谱。一旦鼓组安排停当,你就可以开始琢磨如何将其他乐器融合进去了。' u, C! V( ?4 p2 s
' z! b% m# |- \# n/ D% e( l$ ^
+ C( n" e! V9 `7 i U3 Q, S* n! f5 ?% V+ [2 p
对一个音轨进行均衡操作时会影响到其他的音轨。例如,提升某一个钢琴音轨的中频部分可能会影响到人声、吉他以及其他中频段乐器的声音。有时候对某一乐器的某个频率进行提升,还会导致该频率处其他乐器声音被消弱的现象。为了使得人声更为突出,可以试着在其他乐器中将入声频率所在频段进行衰减,而不要一味地用均衡器对人声进行提升。
& T( G7 T' R4 D; q' q( s
( [' Y8 p, ~% f
0 p4 _, h+ [8 [( R% b
2 P: o1 l! n' J, ^ Z你可以将歌曲想成是一个频谱,然后去决定各个声音都就座在什么位置(也就是其较突出的部分)。我在混音过程中有时会使用到一台频谱分析仪,这倒并不是因为耳朵不能够胜任工作,而是由于分析仪会提供一个绝好的耳朵训练机会,同时还会极为精确地显示出各个乐器在声音频谱中的位置。一台分析仪会提醒你在某个频率区域内存在的声音能量的异常情况。
' z- ]& v9 B8 J2 T( `: w! `8 j+ ^$ g* R) C+ \
3 @; L$ ^- A: I9 k$ o) f' t7 Z
( J/ L1 w) s# N( Z8 v如果你真的需要那种“突破”型或是说“爆发”型的声音,那么可以试着将1KHZ到3KHz的频段进行少许提升。不要对所有的乐器都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其目的是要用提升(或是衰减)操作来将一种乐器的声音与其他的乐器区分开来。. r5 E# z; ]; b2 T
! D1 ^! N6 W7 }! G/ p0 R$ `: K# D9 z
5 F( n6 ?2 }* z0 r6 C- }
o+ R1 |. L4 h" ]: w要想在混音中造成声音象是是从较远的地方发出来的感觉,那么你只要使用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用主均衡器不可。若你是使用高通滤波器对吉他、钢琴这些有向低频转移倾向的乐器进行滤波,那么会对这些乐器的低频段产生修减作用,使得贝司、大鼓这些低频中的重要成分都得到了充分地展开。 + E5 X3 I* M-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