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 X; k$ @+ ~9 O经典歌曲《牡丹之歌》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怎样诞生的?
5 w8 m6 A& [" m/ f
! J* W3 F2 I- U$ |9 s. L# R4 s7 W( ]. J) T9 k9 `* L, j+ T- `
先来说《牡丹之歌》
0 k `! |9 K, F# ? |3 [/ N$ ]1980年,电影《红牡丹》开始拍摄,导演找到著名词作家乔羽,请他为影片写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要求,花了一个晚上就写出歌词。
9 L5 N& L0 ?; { S& M& p3 I* G: v U! m; X, U! h; D
电影《红牡丹》讲述了旧社会马戏明星红牡丹和马戏班伙伴苦难经历和凄惨命运的故事。该片由薛彦东和张圆联合执导,主演有姜黎黎、孙树林等,于1980年上映。
% \' u* V2 N& O4 j0 N) {
( |: e: \) P& V2 b6 I0 Q作曲家唐诃和吕远为了使这首歌更贴近电影的主题,经常去上海观看马戏团的演出,熟悉民间艺人的生活细节。歌曲一共改了四次,后来邀请蒋大为从北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录音,这便是《牡丹之歌》。
+ d) K2 a/ Y" \
, {- Y9 t4 D, m3 T( O1989年,《牡丹之歌》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6 N# i4 a7 m) U$ e' J; v
《牡丹之歌》的歌词别具一格,很励志,先是写牡丹历尽苦寒、冰封大地依然孕育着生命力,后写到它把美丽带给人间,恰如其分地讴歌赞扬了“国花”牡丹,这也正是中国人的可贵品格。
- _- W6 h9 b! O# M' S. r9 Y2 Y' K, r; c% \/ k( F2 C" I. q. X
唐诃和吕远的作曲同歌词一样也独树一帜,雅俗共赏,其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 G) R8 v. g'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董振厚首唱的歌曲,邬大为、魏宝贵作词、铁源作曲,收录在1980年发行的同名专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 ?% g; e/ u0 V+ Z! u: q
" D' W5 u0 j( Z# ?3 K3 c2 d! D% z1 O这首歌1987年获得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歌”评选一等奖,曾两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 D9 P2 o! E. g# a1969年冬,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和魏宝贵到珍宝岛体验生活。) `: p1 m5 W+ j- ]* D4 T
他们在采访战士时突然来了灵感,可是因为当时是“文革”的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 d: b. h9 c' H. |; b8 ?0 v
# r" d0 O7 g/ i7 Y1 X8 J时间到了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边防部队采风,恰巧当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他们和边防战士正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一起被美丽的桃花所陶醉了。于是他们很快就创作出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
/ H- s) p) }/ m( o+ Q5 I n歌曲作曲是铁源,有辽东曲调的元素。
" O0 Q) Z( q7 w% j3 m) r. T3 Y
p& g; i% `6 Y* q! Y. ~0 e歌词描写的环境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还要优美。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又传来了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声,以及少女们的美丽容颜,这一切美好的生活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丽家乡的眷恋及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P5 j$ M9 H2 ]" z& \2 i) ~% R- k
* G# q! d9 B; G$ o% r
歌词对边防战士的描写十分生动。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边防战士宁愿驻守在最艰苦的边境。这种高尚宽广的胸怀让人由衷敬佩。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9 |0 B! N8 P! D$ }1 ]歌词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主题,一边是风景如画的家乡,一边是冰天雪地的边防哨卡,两相对比,更显示出战士们的无私和崇高。3 A6 Y j/ g: g0 ]) d: @- a5 ^
! H1 U' D0 n3 V2 F+ F1 l5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军民鱼水一样的深情厚意,曾两次上春晚。
) b" W' | X' k& r- r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时的荧屏经常出现,也成为现在的人们回忆起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这两首歌激励着国人不断努力奋斗,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