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录音技巧" E# C6 ?, m) C0 P, d
) h; z4 c( t2 j3 G6 r) o1 X4 ~录音是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工作,但是你可以从一些经验丰富的制作人那里来获得一些专业的帮助。这里有7个重要的小贴士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来工作。
1 a# } A, _# b/ M3 a6 e/ E. q
" `7 _ H7 X U 大家现在把更多的关注点和金钱放在了混音上(这是正确的),但是最原本的一切还是始于录音本身:如果最原始的录音效果不是像期望的那么好,那么混音就会变成一场来解决各种缺陷的艰苦战斗,而不是它应该拥有的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这里没有什么特定的顺序。9个小意见,下次在你使用到录音工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T; \4 d. s$ F) k
4 ]) e. i' C0 K H& d2 _
1.录音电平2 i0 B; l& Z& [% X
$ x8 ]1 V: i% l2 l- X8 P
即使是最初级的录音师也知道,他们应该在录音时保持仪表在正常健康的范围,同时避免过载(仪表显示进入红灯)。但是构成是健康或是较佳水平的因素并不总是像看起来那么明显。在模拟时代,电平需要尽可能的接近较大值而不失真,以保持信号远远超过磁带一直自带的嘶嘶声的背景噪音。但是数字录音并没有背景噪音,而且按照今天的24位录音标准,数字录音过程中任何潜在的小杂音噪音都会消失的很低很低,低到完全足以无法听到。另外,虽然偶尔会爆红,这是允许的,即使可能超过了你的理想范围一点点(也就是电子管驱动或磁带饱和度的暖度和存在感),数字爆红是很苛刻的并且令人挺不爽的,而且必须得更加严格的避免。
; i+ o3 ^ H- \% j" \+ p% g$ d' Z6 I" z( t2 R. X( W [9 U1 g, {
但是可惜的是,在录音前的调音过程中检查设置好的音量等等,表演者在实际录制过程中往往会更加努力,所以在调音检查过程中的较大音量会很容易就被录音时实际的音量超过,往往就会破坏掉实际录音,但是你也知道,有时候就那么一遍灵感来了特别棒就再也没了。虽然一些音频修复软件可能能够救一下这些录音片段,但是这东西是不应该依赖的,录音剪辑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一个较大(峰值)音量大概在-6dBfs 左右(6 dB 低于数字较大值),甚至低到大约-12左右,都应该能留下足够的空间用于追踪录音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电平波动,而通过这些音量设置出来的音频文件在声音和视觉上看起来都很低,但是只需要简单的为这些干净的未经修剪的24位音频增加增益就可以轻易的修复了。
. g, K5 j: j9 G, ^- u7 O9 D" D6 r* ~) f! F
2.输入种类
+ n7 Q1 y* l# @6 F) g, x/ l0 ~7 C) b' p" ~
有三种截然不同的音频输入类型,专门为不同级别的信号输入而设计:线路输入,麦克风输入和『乐器』输入,为每个音源选择正确的输入类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一个音量的控制,如果只是音量的话,那么你简单的调整输入的增益就行了。但是这三种不同的输入信号类型对输入阻抗也有不同的要求,以确保较佳的信号传输。如果没有按照合适的输入阻抗来输入的话,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和频率异常的影响。 麦克风信号是很容易设置的,在大多数接口上,它们不仅被清晰的标记出来了很容易找到,还可以使用大家熟悉的标准3针 XLR 口来链接。它们为麦克风提供了合适的阻抗(通常在 2k 欧姆左右),并且具有足够的增益将低级别的麦克风信号连接到标准线路电平上。线路输入通常使用1/4"(6.3mm)接口(一般好点儿的音频接口上是平衡口(TRS)),只需要较少的增益,而且输入阻抗较高,通常为 10k 欧姆或者更多。
( r5 _; U# m0 @
9 R' y0 X( D6 v1 V7 N
2 d/ b4 _. Z3 P6 b
! \4 P, Q4 p8 p
. k# c6 E7 }2 o
图一:一般音频接口上不同的输入接口类型
6 R9 `) `0 T, Q# P: `/ P- g4 C: @4 D
可能最常见的错误是使用线路电平输入代替乐器输入,这个错误经常有啊,因为他们都是使用1/4"(6.3mm)接口(尽管乐器输入可能是不平衡的 TS 口),但是它可能会损害『乐器』的信号。具体来说,这里的乐器大概也就是说电吉他和贝斯,它们的输出电平非常低,需要非常高的输入阻抗(大约1兆欧姆左右)来避免录进太多噪音或者乱七八糟的信号。大多数接口都会仔细的标注出来这些不同的输入类型(尽管有时线路和乐器输入可能真的就共用一个插孔,但是每个应用都会有一个开关来选择正确的类型/阻抗),所以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使用正确的、较佳的录音信号类型。; ?$ A/ x- @" z3 t8 c
4 W! H: }9 M: @ 3.DI(直接输入)录音7 b- G) z" a8 W$ z$ k _
+ i. W1 s) L$ h" g3 s3 M, y& ~! J 现在大多数录音师对 DI(直接输入)录音比较熟悉或者感觉比较舒服顺手,在音频接口的乐器输入端直接插入电吉他或者贝斯而不是使用虚拟吉他或者贝斯放大器来增加所需要的边缘化效果和失真。但是为了得到较佳的效果,较好还是认真校准一下输入信号的电平,来匹配你所选择的虚拟放大器的预制电平级别。大多数虚拟功放是设计用在虚拟前置面板上调整一下想要的效果和音量,而且如果它们被扭的太低或者太高,就不会出现你想要的音色或者效果了。很多虚拟放大器在模拟放大器之前指定了一个较佳输入电平(一些型号提供了输入电平显示器和调整控制来帮助你使用),但是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我试验出来大概较大信号电平(使用全音量和弦测试)-3到-6 dBfs 左右,是可以用于大多数虚拟放大器上的。
9 d; H" Q- x# K. C# o( h
9 M P1 \6 j7 T9 o0 x: p9 q7 s/ Y& T 4 e$ w& n2 R) i8 n% w" e
% y! m9 c& t+ E- ~, w
, m! ?6 M, f3 C Q( Y8 M/ L
$ s* M5 ~% d1 \
8 h* j1 R6 P- @+ H1 G( h h
图二:正确的 DI 信号增益分级,有助于发出比较好的虚拟放大器的音色! q3 K5 u+ ^4 l" {4 `5 [. X7 Y
% b/ P1 S3 @( N$ p1 e0 S 关于贝斯的 DI 给出个快速的建议,长久以来一直习惯用DI(直接输入)轨和话筒拾音的放大器轨来这两个同时来录制贝斯,就算话筒拾音的放大器轨其实就是第二个通过虚拟贝斯放大器的DI(直插输入)轨(实际上很多虚拟低音放大器已经内置了一个 DI/『放大器』混合的控制,所以让只有一个DI贝斯轨可以实际用来加入混音),也一定要这么做。
. e; Y; P/ e: _+ ^3 Z/ A3 Z( x, }' I& ~, z% c' ^; a, w
4.麦克风问题:不太明显的一些东西
9 G, v. t' Z' x! Q
# Z* l/ S7 `9 }9 A% Z; ]; b- g 一些跟麦克风有关系的潜在问题(可能不像大家比较熟悉的问题,比如爆音和近接效应那么明显)跟定位有关,特别是距离和角度的问题。录音师(LDC)电容话筒的较佳距离通常为6英尺到1英寸左右,这个距离可以用来捕捉到歌手/乐器周围的『空气感』。但是表演者,尤其是歌手,往往会四处走动,导致距离一直不太一致,然后录出来的音调和音量会有明显的变化,这样在之后的编曲中就会出现问题(可以将较好的位置的几个片段组合成最终版本)。有时候也可以将弹出式屏幕放在较佳距离的位置作为给歌手或者乐手的指引来用,让歌手一直保持位置的一致性;或者使用胶带在地板上做个 X 的标记也很常用,不管是哪种方法,录音师应该保持眼镜和耳朵同时注意,来保持较佳的录音距离和位置。4 x1 B5 ~8 k, O
& _$ p; E! A7 F {2 J& J 另一个麦克风的问题跟麦克风的角度有关系,尤其是歌手跟麦克风的角度有关。由于大多数的话筒(至少是录音室里录制人声常用的心形话筒)的拾音在不同的角度上是会有变化的,所以你要确保歌手离轴心不能太远(侧面)。不管你的麦克风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非常轻微的倾斜(即使可能只有几度),有时候都可以避免歌手口中的气体喷出到麦克风导致爆破声,来保持对拾音最小化的影响。; a5 s* ~( T: g: R X* h6 O! P2 s
4 ]( w+ Y# ?. w: ^% X/ S 5.监控:耳机混音
4 N$ \0 E5 \% f- |/ \3 L( q2 B3 y0 E/ |. P
音乐家的耳机混音是,演奏者在录音时,实时在耳机中听到的乐器和声音的混音,对于表现出较佳的演奏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个步骤常常被忽视掉了。花一点儿时间和精力来确保表演者得到了合适的混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演奏者所有的音乐选择--动态,音高和节奏--都是基于 ta 在房间里听到的内容来做出反应和调整的。太多的自我发挥可能会导致表演者表现的不好,或者可以这么说,歌手如果不能足够清楚和正常的听到背景音轨来保持自己的音准,那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歌手听的不清楚,ta 的表现就会损害到音乐动态和声音。一般大家会尽力去推混音中的某些特定元素(比如底鼓,比如贝斯手)或其他部分,特别是容易吸引/分散到注意力的 scratch 或者对旋律部分。
5 a9 ]% V+ O) B/ o; Z1 h: W' H) ` M; h+ d- p
即使在很需要的时候,太多的混响在手机里播放也会导致歌手出现跑调的问题。很多歌手为了更好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把耳机的一边摘掉来确保自己的音准问题。如果不太注意的话,可能会导致麦克风漏录的问题,所以在录制的前期和同期都要随时检查。不过录音师是始终需要盯着监视器里的混音技术问题的,比如失真问题,可能就是因为耳机放大器的功率不足而导致的,或者是由于不合适的 DAW 缓冲设置造成的过度延迟。这些问题都需要实际放到演奏者的手机里去测试,不管要花费多少时间,都是要去做的。7 s6 f) p$ Z/ J" T( T1 Q3 W8 \9 O
9 J/ }% x% I R% k3 y$ u, ]) @0 ~ 6.监控:监控混音小技巧: T( [! U5 K* |) N. i2 h( Y3 c
5 h; W/ n5 n3 s$ ^9 L& x ( T# n6 J1 o0 a+ R
3 e' I: L. ? n8 y
9 r5 T6 U5 _/ u0 h) P X
' x$ x7 k7 v7 |8 v; f 图三:在监视器混音里稍稍隐藏一点儿歌手的音量,有时候会引导他们做出更抓人的表演" G( ]9 Q9 _- T4 i
2 R0 @' h5 I6 j4 q
更有经验的录音师可能会在监听混音中扮演一个故意去影响歌手表演的一个角色。如果一位主唱表现的不太好,有些工程师可能会尝试悄悄的把 ta 的混音轨稍稍拉低,来迫使 ta 稍微更用力一些,做出更好的表现,不知不觉的配合到背景音乐里。这样可能会迫使歌手加倍努力来达到希望的水平,有些外界的推力可能会为 ta 的表演增加更多的表演感染力。这个小技巧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使用手段,但是应该谨慎使用,你应该不太希望主唱为了舒服的跟在背景音轨里而去牺牲音乐性的动态,而去你也不希望 ta 过早的增加嗓子的使用疲劳度。所以如果你这样做了的话,要随着录音进程密切的观察歌手的表现。$ g, T9 A- \7 [8 y5 Q0 ?
- K& U6 L' y& H7 n1 r* ^ 7.输入处理( z$ Z" h9 n9 q+ B
+ V7 H' K4 r# S9 Q6 W. j; D$ i 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录音一直走一直加上像是 EQ 或者压缩的处理,还是录制干声(或者尽可能的干声),然后将所有的处理保留在混音中,后期处理可以随意使用或者撤销,然后在完整编曲的时候使用。当我在教课的时候,我总是建议学生如果刚开始就选择从录干声开始,等之后有经验了以后,就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插件或者需要的东西来输入同步处理。
" B& H$ i% T5 M/ V6 x$ B5 s, P6 a, P) g: M
0 M' M/ O! W- \8 E
2 g+ T+ `) O }& }- |$ u8 \
2 s/ Z; c# b, u4 [ 图四:对输入的最小化的处理(如果有的话)保证了混音后期更大化的灵活性5 R. u- |. S9 [4 M0 ^
+ C) W# m3 q: ^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少在同步录音的时候使用 EQ(除非它是一个『角色』的 EQ,即使这样我也可以通过它平稳的过信号,只是为了模拟暖的声音)。我更喜欢选择较好的麦克风并且仔细摆位来实现需要的音准和音色。我倾向于在一些型号上添加一些温柔的压缩或者限制器,可能这样对低音部分有一些微妙的限制,或者对高动态的歌手加一点儿非常温和的压缩。但我一直将任何输入动态,无论是在峰值还是整体上,都降低到不超过 3dB 左右的增益,所以这个部分是根本听不到压缩的。让我在混音中不使用限制器,然后又好多好多的选择去再选择合适的压缩。& v" E: k/ T8 |7 d9 l& }8 J# p
' E# R6 m5 X, O2 A" O3 z4 Z 总结
; x V4 ?, Q2 U9 }, O# T/ q1 S7 v+ s% H1 q3 s* B3 b
所以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走向录音艺术路上的小建议。我希望这些小建议对你们使用到自己的项目和艺术家的时候,会有一些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