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26|回复: 1

[歌词创作] 论方文山歌词创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展

[复制链接]

133

积分

1

听众

50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33
lixinlei 发表于 2018-11-27 19: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方文山歌词创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展
# B! [  u8 ^. K5 h8 E
1 u7 J+ `6 j3 {/ y) q% W方文山所创作的“中国风”系列歌词以及部分“素颜韵脚诗”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在题材上涉及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如战争、爱情、尚武精神、羁旅行愁等多方面;在艺术上充分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等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并且作者十分注重琢词炼字,特别善于在歌词中引入古代诗词中很多已经被定格为某一种古典韵味的意象——从而使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风格与神韵,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眼下依旧有着勃勃的生命力,依旧是当今文人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O0 ~' S  ^- ?# v: @) k

% R) Z5 B3 D) m% r2 Q2 @. J1 Q8 S6 F1 h- t. j: ?
. k/ p/ ~, J5 @( L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林黛玉经过梨香院墙角上,听到贾府的十二个女孩在演习戏文,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她听了以后,不觉点头称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1]”) c* o  v9 A- u) d8 k4 f7 f
" y# u! [8 M; T! u3 z2 @; @
林妹妹这句话说得好,事实上曹雪芹先生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通俗文化的一种基本看法和态度。如果把它借用过来形容现在的一些人对流行歌词的看法,大约也不十分错。放眼当今流行音乐的歌词创作,其中不乏优秀佳作,或记事抒情,或绘图状景,皆精致简洁,足以传神,成就当与白话诗歌相颉颃,殊未可知。而当今流行歌词的创作者之中,方文山无疑是其中翘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 I3 o! p! [" A) k- t# P( S; q
( t/ p& S# c+ T- U( Q: A4 L4 a& x2 \一、方文山其人$ z% V0 T; W. `8 f, x1 R' P7 I

! U, G# m* e" |+ d4 k& t( F在此先对方文山其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 o, y, f! ]% N7 P
( s' o3 A+ `) d, E) |) X2 L- k% d方文山,1969年生,台湾莲花人。出身贫穷,即台湾所谓“草根阶层”。尝为生计所迫,做管线工、外劳中介、送报员等。后以歌词创作闻名,其歌词创作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琢词炼字,鬼斧神工,兼具中国古典与现代的双重文字精神,尤以“中国风”系列脍炙人口。# R5 f3 j% v4 m- X

: `: K4 v( D+ e0 k" ~方文山热爱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民族的文化,他在一篇叫做《做有质感的民族》的文章里写道:“我一直喜欢汉字,尤其是传统的繁体字。[2]”他认为汉字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文字多元化的贡献,提供着无可撼动的如封建时期皇帝龙椅般的至尊地位。据说在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华人歌迷,是在听了周杰伦的歌,看了方文山的歌词之后,才“感觉汉语的韵律很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3]”方文山在创作歌词之余,同时大量作诗,自名为“素颜韵脚诗”。所谓素颜,即是指一张素面朝天的纯粹的汉字的脸,摒弃外来文字、阿拉伯数字等“化妆品”;所谓韵脚,即是指中国古典诗词里的押韵。其“素颜韵脚诗”在实质上与他的歌词创作基本相通,没有太大的差别,故在本文中不加以区别。
# H2 J  l% v: U$ K2 O8 r
& m# L: W7 t: m% e- |二、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 s/ |& r, R7 K. m
5 J8 |2 Y& ^8 ?5 k9 y9 u3 P' [6 C
(一)方文山歌词创作除涉及爱情之外,还涉及战争、尚武、侠义、羁旅行愁等多方面内容,在题材上表露出了对古典诗词的靠拢和继承。
9 X; d6 Y/ n' u* l1 y0 Y5 F, g5 G  i+ ?- d# E. Z. K7 S  T
我国古代诗词内容很广泛。爱情自不必说,战争、尚武、侠义、羁旅行愁都是常见的表达内容,优秀作品比比皆是。早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大量以战争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作品,及至杜甫的《兵车行》和辛弃疾的《破阵子》更是脍炙人口的反映战争的佳作;李白包括《侠客行》和《扶风豪士歌》在内的一系列诗作是以反映侠义和尚武精神为主要创作目的;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和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等作品则是反映羁旅行愁的传世之作。然而流行音乐自产生以来,就很难摆脱表现“爱情”的窠臼,从邓丽君到张国荣,从周华健到张信哲,从刘德华到任贤齐等,他们的歌曲里面鲜有不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心太软》、《花心》、《过火》、《爱你一万年》、《移情别恋》,信手拈来,不可胜数,或执着、或伤感、或迷惘、或痛恨,明白直露,浅薄寡味,大有齐梁宫体诗之余风。这些歌曲风行两岸三地,一唱就是几十年,靡靡之音左右着整个流行乐坛。正当人们腻味其中不能自省的时候,方文山的歌词伴随着周杰伦的歌曲几乎是一夜之间革新了整个以爱情为主的流行音乐歌词创作。方文山几乎每一首词都有每一首词的内容,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意之所想,皆可入词。其中有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充满了反战情绪的如《止战之殇》,有旨在歌颂普通人对理想的执著和坚持的如《米兰的小铁匠》,有弘扬中华武术表达尚武精神的如《双截棍》《龙拳》,还有表现游子心绪和羁旅行愁的如《娘子》等等,不一而足。方文山对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唐诗宋词的热爱,使得他在创作流行歌词的选材过程中,显示出了与当代其它文人截然不同的审美眼光。虽然在方文山的歌词里面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是以描写爱情为主,如《青花瓷》、《发如雪》、《七里香》等等,但是作者却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描写方法,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古典韵味。当然了,作者既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也少不了一些针砭时弊的作品,如在《本草纲目》里面作者就表示了对现在的一些崇洋媚外现象深刻批判:$ G7 k( r0 C" h% H% i0 `# f
  _  j0 z* u1 W3 G/ y7 ]8 h
如果华陀再世崇洋都被医治5 a  w8 }/ V& v8 Z; h, w8 @
3 s! b! W+ Q8 C! x8 `( n# j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S0 `& c9 Y( |  s
, H2 _7 \1 ?0 _$ ]$ R
……& Y& f7 ~4 d: M7 I: e6 R& K" g
; \/ r, b. I1 m: o, _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
4 r# @% p% X5 K  Y/ d5 S# [. `/ G. j( Z
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5 c" |2 ?, f" k. E
* O& J8 o8 I% \
……
5 `7 Z; u' Q$ P* q  C% L5 N- p/ j5 i+ I1 P1 _# s1 h% j* ]
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O: V3 |* _/ Z8 M+ y8 }
. l& H( _: r9 S. P# ^& ^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
" b1 h8 t4 p+ Y
% [# H. y) E6 j$ k: k  I/ I4 m$ J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0 {* E5 y- U+ J% H% c* J: z

- Q2 j: I+ y: _# P9 @7 e纵然如此,他的歌词创作的重心依然停留在对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上.# S3 K4 g& }0 L2 e# j5 a1 l! _5 ?

+ y, Z$ [6 Z/ r0 F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积分

1

听众

50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33
 楼主| lixinlei 发表于 2018-11-27 19: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a. ?% G- `( `) `# r+ ^(二)方文山在歌词创作过程中,充分借鉴运用了许多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并且十分注重琢词炼字,善于在歌词中引入古代诗词中很多已经被定格为某一种古典韵味的意象,如芭蕉、月亮、琵琶等,使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风格与神韵。% C" Q" R& X6 |3 {0 n& @  U

8 Q6 a5 s, X9 S6 V) p) H2 P1.艺术手法;0 C! l, S8 W: @+ |9 t9 g

6 @  L9 ~( Q2 m2 D4 ~0 b6 e我国的古代作家的诗词创作中,关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乏其例,并且产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令后世读者反复回味,成为永恒的经典。许厚今先生在其《诗美鉴赏》中关于诗词中比喻、通感都作了单章论述,其中对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苏东坡的“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典范篇章都做出了深刻分析,赞赏有加。同样,方文山在创作歌词的时候也尽可能多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从而使他的创作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单调浅薄的境地。方文山歌词最突出特点之一就在于修辞手法的广泛应用,在他的歌词中比喻、拟人、排比信手拈来,不可胜数,我们来看下面这几组例子:
0 Z3 c% l+ j! R- t' {+ {' L& Q' u9 _5 L" B! X. J8 H$ L
明喻:% V8 }: V- L" x5 L: z
' F5 U' H+ q# m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青花瓷》
* }1 e- ^! [+ a4 B
/ q; ^0 D6 P, K2 G& o嘲笑我的伤心,像一口没有水的枯井。《夜曲》' p' `9 x5 S: [1 j9 P& |% O

4 o: y! ]$ G+ H- _/ i0 K你那全然龙没讯息,像往南方燕子断翅。《火车叨位去》
2 L0 \* h- z# c8 R; `
9 s4 e8 t; _- [3 B-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爷爷泡的茶》% T9 x) \' ?2 t

: J& q/ J7 e; K9 A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七里香》3 v* I- C! O2 y2 _, A6 z
6 f. M& Q; n  u, O9 h; b- I
青春是干净的纯白,像一遍绿地的窗外。《我的地盘》8 B5 R+ _; L3 O5 p8 \+ N6 _- y/ I( K
! y+ W4 Y$ ^4 @  M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6 L' q, _, i3 z8 [, `/ ~
! J, A) D2 C: P" w) f  u; U) a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
1 q& f; |3 ]! g
& n# C. L) n8 o. C7 P4 C暗喻:
; a7 O9 f! l+ L# s( f+ P) v8 H1 y1 r/ ?) p6 |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七里香》0 M/ A: \4 Q3 R, q/ A* U- J
* g( K' _! W! _% l8 D) g9 g
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牡丹江》
9 l0 ]* j0 s3 N" n$ C+ R& p8 `" |& M% U4 A
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 `2 ?7 j. u; I3 B# a  U; _9 ?: ]
- h; W8 N  p8 Q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东风破》
) N" ~7 y) b* p; b( y+ u9 f1 q/ c
借喻:
- Z2 b' P1 X( ~0 \5 }# c. X
. T: m# g6 Q1 L! S9 B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发如雪》0 a% b/ ?5 R: L$ F6 k

& B0 |$ F  _; o5 ~拟人:9 k. ~0 b3 k* [7 w9 A* ?: q" K; a& J
' {% M1 L3 K' J* E+ T9 D( w6 ~& G
麦田弯腰低头,在垂钓温柔。《麦芽糖》( r* L; e/ v: z9 t- _3 @" w( ~4 H
  q4 C9 p4 I( W9 c" u+ I8 b3 n( {
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 A5 e  V# m0 N6 l
8 S( J$ q: R2 N6 ~& c1 x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 n$ ^% d! e! ^
" }6 M# O% l" R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东风破》' d( N) Q- \  E/ N
) D2 Z5 g  H7 C* h1 e* k) M7 J
我虔诚点的香,在祈祷着平安。《双刀》' H% U* K" h0 y7 r" P. h: b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菊花台》
: G6 T- F# u  `' {
+ z$ l& _: G% M通感:
1 q: _- {6 z% Z4 a4 g4 f
4 s% W. \2 Y% a, Z) ~" k' @1 H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菊花台》
7 ?# d) D. E4 N, Y/ ?) J. x4 e% _* }' D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千里之外》8 f" z/ f- }8 s0 J

6 o9 W$ l' R  _2 i小城里岁月流过去,清澈的勇气。《霍元甲》
3 t& G# }. x' x) u2 ^) F) l9 w; |( \* u! b
听我说武功,无法高过寺院的钟。《无双》' e4 |* Q$ |% A0 C2 x! a

: `: a" V. Y/ _小学篱芭旁的蒲公英,是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蒲公英的约定》
/ k; l  v% U/ E9 A7 A5 M
' T) O- F+ S( B9 g- j+ g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青花瓷》
$ B* K4 c! [$ ?1 U0 C
3 P8 e' n, t; x! D午夜在树枝上诡异的很安静。《夜曲》
) P1 |! v& e6 H* E. |0 E" w% d( k/ A# q. t
大雨过后,一口好吃的嫩绿。《蝴蝶》4 }! B  a! B+ c- ]4 L: A- s
' P& c" Q2 ]# _! u; H
排比:- G( }, [( z4 h. Q4 t* |

; }- b- }' c) M9 r& U- i# O屏风就该遮冰霜,屋檐就该挡月光,8 P7 Z/ i5 I2 Z$ @3 u: y
" F( l9 @0 Z. ]; ^% q( V
江湖就该开扇窗,平剧就该耍花枪。《周大侠》" X$ ]! q( f7 T3 _

4 R( D9 M" }1 B( o. U9 ~7 Z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 \  `( f( E1 d( W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本草纲目》) c( t3 a# B' D9 S  j1 r

; C- N( v/ i: ^; l) m" i+ a' {9 R1 t* J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方文山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确实有着很高的艺术技巧。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秘密”比作“绣花针落地”,把“厚厚一叠”的“思念”比作是“院子落叶”,形容“未来”是“薄如蝉翼”;甚至在他的笔下,“枫叶”能够“将故事染色”,而“烛火”也会充满同情心地“不忍苛责我”,等等。比喻精美别致,拟人耳目一新,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而那一组组整齐优美的排比伸张有力,举重若轻,则显示了作者玩转文字的娴熟,灵活,自然。$ t; r6 a1 d4 t! K' V
' H, A) {- C! _* n6 O) B
由于方文山是在创作歌词,所以他并不拘泥于古典诗词中严格的格律规则,这样恰好增加了自己灵动活泼的气质。比如说作者虽然讲究对仗,一般情况下却并不“以词害意”,像“飞天飞敦煌,北方北大荒”(《周大侠》)如此工整严格的对仗并不多见,大多情况下是像“芭蕉惹咒语,门环惹铜绿”(《青花瓷》)、“恶夜燃烛光,天破息战乱”(《止战之殇》)这样半工不工的对偶。此外,方文山的词基本上有韵,然而并不是为了押韵而押韵,他在切换韵脚上自由灵活,像《爱在西元前》里面是“an”韵一韵到底,而在《东风破》里则是“ou”“uo”两韵交换,在《菊花台》里是“ang”“an”互换,在《青花瓷》里是“ang”“an”“i”“u”多韵交换。
8 M7 Q% h2 @; S% ~
( [! @8 k5 e( n" g2 N7 u" J方文山在有些作品里,也体现出了对民歌创作的吸收和借鉴,比如《牡丹江》里有一段内容如下:& X1 @" L- k/ R

" p! |- a+ ~: V" I5 |- L, u牡丹江弯了几个弯  ?; d+ X* g1 o) V9 h' g, D2 S
) S6 B8 ]8 c6 R/ v5 \& A
小鱼儿甭上船 咱们不稀罕. |) f* ?4 e% d$ w8 f
捞月亮张网补星光, R: [2 z/ `: e# D
. u0 S2 T9 \& C, M1 V
给爷爷下酒 喝一碗家乡$ g1 `7 q1 B" F4 }; ]3 e! _
牡丹江弯了几个弯5 |4 L) X# r( T# c) g
  Q- y$ O* Q# @! ]& b, X
小虾米甭靠岸 咱们没空装
4 L0 E6 O( q, u9 f, \: y* j捞月亮张网补星光: c$ o5 V7 `# Q. o  I' [2 j

4 @8 T1 d2 [6 \% e3 k' {; Q给姥姥熬汤 喝一碗家乡; r0 E. j5 b/ U' A
$ N+ g) G! K) F, O  W, B7 ]
2.锻字炼句;
. v, o  O/ \9 \8 V
  ]- `+ V5 p0 \9 N方文山在这方面显然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他的歌词里有一系列所谓的“中国风”。方文山在这些词里充分显示了他擅长用几个字营造一个画面或一个意境。注重炼词琢句的特点,正合中国古典诗学所谓的“蕴藉”。关于“蕴藉”在文学理论里面的解释为:“蕴”愿意是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藉”愿意是草垫,有依托之义,引申而为含蓄。[5]首先我们来看《东风破》里面的一句:
; |' b3 ]) t$ h+ [' w- E2 G4 {; Q& s8 p1 x
酒暖回忆思念瘦' c  R2 J9 w! E! V

0 Q) V/ V: W" ]: ^3 M方文山在这里用了“瘦”字来形容思念,新而妥,奇而确,精准传神,韵味悠长。其实“瘦”字是一个中国古代诗人和词人都非常喜欢用的一个字眼,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喜欢用瘦字入词,她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酒”(《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因为她分别在三首词中大胆地用了三次“瘦”字而为人称道,所以作者又被人称为“李三瘦”②。此外,陆游有“春如旧,人空瘦”;冯小青有“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秦观《水龙吟》中“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曹雪芹有“菱花镜里形容瘦”;等等,不一而足。方文山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又向前有所发展,他用一瘦字来形容思念,收到了很强烈的艺术效果,令人叹绝。我们再来看《青花瓷》里面的一句:9 e& ^' K( k& B$ x3 |4 {0 S

9 u8 E9 f9 s" n5 D帘外芭蕉惹咒语$ ?# J8 e4 |; Q2 Z' o1 D- f
  Y; ?# h3 y0 b! ~) |7 ~( V
门环惹铜绿
2 V: ^9 R3 x# }6 }& x( Q
* i1 m  I+ m  ^  U4 N5 g2 }: H%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 [( ^8 u. k0 `# F+ v, `9 N% g  ?0 e0 x( W! q; a+ z
这一句的字眼是“惹”字,“惹”字同样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唐贾至《春思》里有“东风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周邦彦《六丑》有“长条故惹行客”;周密《眼儿媚》有“飞丝半湿惹归云”;石延年《燕归梁》有“芳草年年惹恨幽”,皆为传世之作。方文山可谓深得其中三昧,在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再配上帘外芭蕉、门环、铜绿、江南小镇这几个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优美如画、情景兼备的画面。方文山此种类似的经典用字比比皆是,目不暇接。《东风破》里“时间怎么偷”的偷字,《菊花台》里“夜未央”的央字,《青花瓷》里“晕开了结局”的晕字,等等,都是。
* E" K7 y6 ?, K: }* q; q4 l
- W7 P- X/ l) Q& C  c/ c! f+ u. `其实不仅在遣词炼字上借鉴古人,方文山还善于不落痕迹地改造经典名句,从而化为己有。这种艺术手法在古代诗词创作中也属常见,甚至有时候由于作者改造比原作更胜一筹,让读者常常忘记了原来的出处。比如我国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一句名言“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出自隋炀帝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隋炀帝的这首诗本来已经是写得非常好了,但是由于秦观的改造在艺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使读者忽略了原来的出处。方文山在《发如雪》里面那一句“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之所以能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里面那句“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而《周大侠》里面那句“谁在水一方,我撑起一把纸伞回头望”又让我们不自觉地联想到《诗经·蒹葭》里面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因即在于此。还有《娘子》里面那一句:“近乡情怯的我,相思寄红豆”明显是将宋之问③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和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两首诗化用到了一块;而《青花瓷》里面的那句“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则很有柳三变“念去去,千里烟波”(《雨霖铃》)的意境。方文山的引用和改造无疑是成功的,在艺术上为其作品增色不少,收到了很强烈的表达效果。
4 L5 T3 K  t$ q2 F# j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0-11 07:23 , Processed in 0.10948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