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录音制作发展介绍) p. e# K: s% V/ }
1 r+ N: R2 c" o1 J) T4 A0 a2 A在制作有声电影的各个阶段,把与画面相配合的各种声音记录下来的过程。无论在哪个制作阶段录制的声音,在最终制成拷贝用的声带时,既要与画面同步,又要注意整部影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声电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发展过程中,曾先后采用过机械录音(唱片录音)、光学录音(感光录音)和磁性录音几种方法。% U: K& j3 W% F. i2 h5 Z" V% b
* x% h& T+ n1 y+ K4 w$ j% l! W3 f' C: u* j# S! V; M/ i/ W4 f
/ E7 [ f& B/ i机械录音 ^4 z( t: H: J, @7 ~+ `
) a0 M R0 E& A
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借助机械录音法制作的唱片来为有声电影记录和还原声音。例如美国制作的有声故事片《唐璜》(1926)、《爵士歌手》(1927)等,就是用机械录音的。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也是用这种方法录音的。机械录音虽然在有声电影发展的初期起过一定作用,但由于唱片和影片是分开的,在影院放映时,常常出现声画不同步的现象。甚至有时画面早已放完,而唱片上的声音还在继续。
# K7 R* y! D. h) u3 n3 W0 P. }! J& W/ r
光学录音
; A3 `; u0 t/ [4 ]! Y2 F+ i. }* L
早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就有不少人提出利用胶片来录音和还音的设想直到30年代初期光学录音法才成功地应用到电影上。最早用光学录音法试制的故事片有美国的《七重天》(1937)。中国最早用光学录音法摄制的有声故事片有《雨过天青》和《歌场春色》等。至80年代,普通电影拷贝上的声带仍然是用光学录音的。在电影拷贝上,可以看到画面一侧有记载声音的痕迹,称为光学声迹或声带。
8 j) H1 p$ P6 C: X* t5 z% d+ L
/ e& a4 {9 D0 o# F2 ~/ B+ d+ H( E光学录音的过程,是把传声器所拾取的声音转换为相应的模拟电信号,再经过音频放大器把它放大到足以使光,电调幅器起作用的程度,以形成可记录的模拟光信号。光电调幅器是光学录音的关键部件,它把声音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声音的模拟光信号,并利用胶片对不同曝光量产生不同感光密度的特性,把声音记录下来。对经过录音的胶片进行显影、定影、冲洗加工之后,就能显示出感光密度不同或感光宽度不同的光学声带。和机械录音相比,光学录音的优越性在于它所录制的音域范围较大;它和电影摄影所用的媒介都是感光材料,可以和画面一起印在拷贝上,这种方法既降低了制作成本、保证了声音质量,又使放映时的声画同步。+ m5 n! E h; G% o$ w, }% f
3 W4 I) X+ s" C9 H
光学录音改进了有声电影。早期的有声电影几乎全部是采用光学录音的。5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电影生产基本上也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光学录音也有不足之处:①录音后的感光胶片要进行冲洗,才能得到声带底片,制作过程比较复杂。②拷贝上的声带也象画面一样需要从录音底片上印制出声带正片才能还音,所以光学录音不能立即还音,不能及时检查录音效果。③感光胶片的声带上如有脏点或机械划伤,就会产生噪声,影响声音质量。④感光胶片必须在黑暗中操作,工作不方便。⑤由于第②条缺点和剪接的需要,用的胶片很多,增大了制作成本。
- }; N, I6 S& ~! h/ [! U5 S# V, K$ Z1 Z) Q u" m
磁性录音5 F0 b/ y4 B: C. L! A* a. Y2 }
) {5 B1 ~: }" m' b4 v4 w( i' a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美国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丹麦人和瑞典人研制成功的磁带录音技术引进电影录音,使过去那种单纯靠光学录音的电影录音工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始声带素材到混合录音,都逐步改成了磁性录音,而光学录音仅仅用于制作拷贝的光学声带。磁性录音的关键部件是磁头,它把声音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模拟磁信号并记录在磁性介质上。供电影录音的磁介质有两类:一是磁片,它和电影胶片的尺寸相同,也用片孔输片,区别在于把感光涂层改为可磁化的涂磁层,常用的磁片宽度有35毫米、17.5毫米和16毫米等几种。二是磁带,它没有片孔,是靠摩擦传输的,最常用的是宽6.25毫米磁带。近年来,音乐录音也用25.4毫米和51.8毫米宽的磁带;外景环境声录音有时还用3.81毫米宽的盒式磁带。5 j# K: Y2 U$ i+ H0 j
! s/ x7 R! J, M5 i8 k磁性录音比光学录音方便得多,可以立即还音,检查效果,若不满意,可以重录,从而省去了一系列感光冲洗加工工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材料。磁片或磁带无需加工,不会出现加工过程中可能的声音失真,而且磁性录音噪声小、频带宽、动态范围大、质量高。$ g5 n C1 ?; C& ]% n) M* o# C; e
0 ^3 R8 |) H) C1 u1 J( k! W
电影生产上使用磁性录音,最后都要把磁性声带转成光学声带底片,用以大量制作发行拷贝。有人曾设想把最后一道光学录音也用磁性录音代替,即在电影拷贝的声迹位置上涂一条狭长的磁条,把声音录在上面。不过,这样会使电影拷贝的生产更加麻烦,胶片上既要涂感光乳剂,又要涂磁性材料层,而且每部拷贝都要单独录音、分别检查所有放映机也都要改装所以除70毫米立体声影片及少数特殊用途的影片使用涂磁声迹外,其他电影拷贝都不用这种方法。
2 O3 i9 I6 L) [ ~2 F; P, Q+ X; ]% Y
影片录音过程
2 G; T% ^! f$ ~! p2 R7 P
: B8 B+ i7 y' C有些影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记录下来,称同期录音;有些不适于现场录音,如在自然外景声音噪杂的环境下不便录音或因演员发音有障碍而在画面拍成后将音配上去称后期录音;有的必须把声音事先记录下来,然后在拍摄画面时把声音放出来,让演员听着声音的节奏表演,如排中国京剧及歌剧等影片,称前期录音。通常把前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录音获得的声音,作为素材,分别记录在许多磁片或磁带上,由录音师根据放映出来的画面内容和创作意图,进行混合录音,录制成一条合成声带。为了印制拷贝,还要从录有合成声带的磁片上把声音再转换到一条感光声带底片上,最后把这条声带底片连同画面底片一起印制到一条正片上去,成为声、画合一的拷贝。8 p* x0 |/ k8 d }! X
9 M5 ` U& u+ U)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