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C0 j# Z1 [2 W: E, {' l9 d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举措,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方面,鲜明提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高校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方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创作新时代优秀作品,着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推动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繁荣发展。) j" K! W+ Q4 H/ T# w' f
. |+ x S ~2 G1 w
发挥高校音乐创作的阵地优势/ e6 i$ G3 f7 @# ]4 C t7 X C
/ x1 Y0 v4 \9 q- Q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繁荣发展文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高校是音乐人才的聚集地,也是音乐创作的主阵地,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文艺道路,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人民需求,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c# r( B! _6 ~* U
1 }0 Y9 B( a K7 l. X, H2 L
文艺发展的实践表明,能传承后世的优秀文艺作品,最根本的就在于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只有顺应民意、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音乐创作同样如此,只有为人民鼓与呼,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代音乐发展史上,涌现出了多位心怀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作曲家。如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施光南,他的诸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善于表现普通劳动人民,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时代面貌和精神追求,坚定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所以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以坚持人民性的美学理念为核心,熔铸和打造以艺术真实为基础的文本形式,真实记录和传达时代的精神面貌,向人民奉献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食粮。: ?' H5 H9 b7 n O9 Y: T/ P! w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