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证祖国的强大,我们为伟大祖国歌唱 7 m0 e4 Y6 [6 c4 K- t5 z) r( ^( c R+ q+ u, e
日前,一首饱含深情的《我爱你中国》让一支平均年龄72岁的合唱团家喻户晓。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他们忙碌着为下一场演出认真排练,用一首《祖国不会忘记》纪念他们的青春,纪念那段投身火红的建设事业的光辉岁月。“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排练厅里,他们的歌声浑厚嘹亮,他们一生最自豪的就是,亲眼见证了祖国越来越强大。 5 e% `, p' B x4 b l ( i) Z$ y: N9 z 排练间隙,这群爱唱歌的老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面对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成员们无疑是最有感触的一代人,他们不仅是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他们中间,有新中国第一代飞机的设计师、有土木工程的领军人物、有“两弹一星”功臣,以及化工、电气、船舶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他们在戈壁荒漠间日复一日地钻研技术,把宝贵的青春和毕生所长奉献给了国家的建设事业。 ; V3 ~+ R& F6 n, d7 K7 C S& S& @5 X; ~! y
无论70岁还是80岁,都不会忘记自己的“青春之歌”3 ~# H& N' x& U4 L S& o
3 P/ f" U1 T6 Z+ a7 ` 自从在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上连续亮相,合唱团感动无数国人,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收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几十年未见老同学、老朋友的点赞。社区活动、演讲邀约请求纷至沓来,合唱团的演出邀约甚至多了好几倍。但最重要的是,合唱团一下子多了很多孙子孙女辈的“粉丝”,这让这些甘于平静生活、自娱自乐的老人们有点惊喜,有点意外。“我们每周聚在一起唱唱歌,原本只是丰富老年生活。但没想到影响了那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孩子们,心里挺高兴的,觉得自己还有用。”艺术团成员们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说道。 0 K' }! a5 c# z7 Q" {3 z " Z0 D* ?6 q( P0 W 成立十年来,这支艺术团如今已聚集起了70多名清华校友。他们多才多艺,年轻时起就对艺术充满热忱。钢琴、小提琴、葫芦丝、二胡、琵琶、山东快板……很多人都身负所长,艺术团团长刘西拉常常把他们的乐器特长与合唱表演融合在一起。排演的各种艺术歌曲不少,但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共青团员之歌》《走向生活》这些洋溢着青春朝气、充满干劲的歌曲。 ! y+ ?8 B. W' }8 N4 {$ h6 j1 u- v( s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出身的严成钊,毕业后前往贵州参与我国首个维尼纶生产配套大型化工项目建设,一干就是24年。刚起步的头两年,严成钊身为技术人员,干的却是土建队的活儿,木工、混凝土工、瓦工,什么都是自己上。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贡献给了国家的化工事业,如今回顾过往,是一本厚厚的书。严成钊总是想起歌词里唱的:“阳光照耀着平原和山岗,歌声飞扬在祖国的大地上。田野的麦穗向我们招手,工厂的汽笛为我们欢唱……假如祖国需要我们去到哪里,我们就张开翅膀。”这些充满激情的旋律和他们的青春记忆紧紧相连在一起,每当唱起这些歌,热血又涌上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