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生活 畲歌如画 l& D0 f* G6 {# U3 _
( L7 u' B P0 X2 X8 F
——记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音乐会创作+ ^$ a. e# D+ ~$ E( s1 b
l7 F4 u( k" `, e, Y 表现自信与团结的畲族精神的《畲图腾》、描写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热闹场面的《山哈大歌》、表达畲族青年对自由爱情向往的《畲族情歌》……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凝结着作曲家吴涤17年研究创作心血的《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这场将中国传统畲族民歌与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手法成功融合的音乐会,成为浙江音乐学院和吴涤为党的十九大献上的一份厚礼。
& r* \6 |& n, h7 H; i5 ?8 D
# X- k& }+ E ~8 w, Q3 { 2000年,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理论作曲系毕业的吴涤离开故乡科尔沁草原,来到了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的浙江。身上流淌着蒙古族血液,让吴涤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对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格外关注。当他得知浙江有一个美丽如歌的少数民族——畲族的时候,亲切感油然而生,于是开启了他持续多年的畲歌采集和研究工作。9 U: g9 a- z N- G5 m" e/ B" y! X. s
# r& x6 Q$ h; t
两年后,当吴涤第一次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双后岗畲族村采风,听到被誉为“畲族歌王”的畲族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蓝陈契的演唱,便被深深吸引。之后,在丽水学院著名畲族音乐专家杨建伟教授指导和支持下,吴涤开始了大量系统的畲族民歌田野采风、研究整理及创作实践。
2 j3 n! b4 D) f3 d! M
) C! d I0 A6 D) r7 k 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被选派赴景宁畲族自治县挂职锻炼的经历,成为让吴涤接地气、沉下来的难得机会。3年时间,吴涤在完成挂职工作的同时遍访畲村,挖掘整理、潜心创作,相继出版了《天籁山哈——浙江省畲族多声部声乐作品选编》《凤凰大音——浙西南畲族活态礼俗仪式音乐研究》《水墨畲影——浙江省畲族元素钢琴作品集》,并参与创建了景宁畲族凤凰合唱团,创作改编了不少畲族风格的合唱作品。“在景宁挂职锻炼的经历在我生命中异常珍贵,使我有机会走入畲山,零距离接触畲族民歌的原生态面貌和独特魅力。”吴涤说。
8 S! j b6 t; T5 V* t5 G& U
' V+ ~ R, S; G9 e! f7 u2 t% A 在畲乡采风的经历是幸福的,也是艰辛的。一次,吴涤听说一个畲族村寨将举行难得一见的畲族祈福祭祀仪式,他二话不说,驱车十几个小时进山。三天四夜,吴涤完整地记录了让他震撼不已的仪式过程,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畲歌、图像和视频资料。不料,在返回途中,吴涤遭遇了山体滑坡。“非常危险,如果我的车再慢几秒钟,也许就会被永远埋在那座山里了。”吴涤心有余悸地说,“不过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畲族的活态祈福祭祀仪式现在几乎绝迹了。”根据那次采风经历,吴涤创作了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畲之道》。作品中运用龙角、铃刀、竹筒、畲鼓等器物,展现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祈福功德乐舞场面,该作品后来还受邀参加了央视音乐频道主办的合唱节目录制。
) y& L+ C0 ]" @0 f, z( I
0 L4 o! o9 C* Q6 d* Q8 r 2015年,吴涤调入浙江音乐学院工作,学院领导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在浙江音乐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作环境中,吴涤开始了将近年来创作改编的多首畲族风格合唱作品整理完善的工作,《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音乐会》正是吴涤创作研究畲族音乐的阶段性成果展示。特别是浙江音乐学院“八秒”合唱团的鼎力支持,也为这部组曲的顺利录制和舞台呈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0 b3 T: f9 D3 ~! v+ U& N" P: {+ d% Z& c" c0 B
音乐会由《畲家姑娘采茶忙》《望妹歌》《请到绿谷畲乡来》《盘歌郎》《畲之道》《赶三月》等9首合唱作品组成,包含节日欢庆、茶织耕俗、节事婚恋、非遗传承等具有非遗文化内涵的主题内容,以多声部合唱艺术的创作手法展现了山歌舞蹈、耕作用具、服饰茶艺等畲族文化,也体现了畲族坚忍不拔、勤劳忠厚、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0 k( v: h$ m8 v. z: L/ E5 [9 Z" B' z+ V
音乐会在创作构思上,充分运用了无伴奏畲语演唱、多声部对比复调、旋律紧拉慢唱、畲族特色乐器、多种调式叠置、原生态音色对比、复杂节奏对位等多种创作手法,可谓一次对古老畲族民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年逾八旬的民间艺人蓝陈契来到音乐会现场,演唱了原生态畲歌。吴涤的第四本著作,集结了他数年心血的《畲歌如画——浙江畲族风格合唱组曲》也在音乐会后成功首发并进行专题研讨。3 @. R2 ?; d( | u7 z7 Z+ P
6 }2 ~3 I s( D# q$ ^ a
“畲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原生态畲歌更是靠口口相传至今,很多已经失传。我想在专家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抓紧时间尽量把更多原生态畲歌保留下来,之后,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进行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了解畲族民歌,希望在今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能听到中国畲族音乐的天籁之音。”在这样的信念之下,17年来,吴涤深入各地畲乡村寨80余次,采访民间艺人和畲族文化工作者、研究者、传播者等150多人次,收集畲族民间音乐视频、音频资料约70小时,收集畲族音乐图片文献资料2300多张……吴涤用他的执著进行着对畲族文化的抢救性保护与传承,感动了身边人。/ e i+ j o7 ~! e
1 P4 i% I$ d6 z; z, s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李小祥曾几次与吴涤一起到畲乡采风。“‘西部歌王’王洛宾曾几十年深入基层进行创作,用毕生精力挖掘、整理、创作民间音乐。可以说,吴涤是追随着王洛宾的脚步,不为名利,踏踏实实地从事一项艰辛却伟大的事业。吴涤借用合唱丰富我们的民族音乐,这是对民族民间音乐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李小祥赞叹。国家一级指挥、浙江音乐学院合唱研究交流中心主任阎宝林说:“身为蒙古族的吴涤全身心投入到畲族音乐的整理、研究、创作中,看似习俗迥异的两个民族,却因吴涤通过音乐的维系,产生了微妙有趣的联系。这是吴涤在民族合唱道路上坚持不懈、努力付出的又一足迹。”
* Y) N6 }0 g2 j7 F4 p: u3 T; `' Y' c E. W/ `
十九大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褚子育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浙江音乐学院成立后,积极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责,号召广大师生像吴涤老师一样,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特长,走出校门,用脚步丈量浙江大地,吸收丰富的艺术营养,挖掘、传承、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争取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出好精品,为文化浙江建设作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