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场,何以成为市民的“第二个家”
& K# l% @( b7 D" |
( D6 |3 J% E; ^! {# q6 R) L 1997年,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到西安演出,观众零零散散,“票卖得特别不好,就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学生买了两排票。当时真的挺失望的。”西安音乐厅总经理曹彦回忆。而到了2012年,同样在西安音乐厅,马友友的演出则是另一番场面,“票卖爆了不说,音乐厅过道里都是人,我们的团员都只能坐过道”。# E/ I- R$ w. ?9 I8 g1 r, f2 \* `
( Z8 W- B' `* K0 |3 z( D 带来改变的,固然有经济水平提升后,人们对高雅艺术产生了更大需求的因素,但高雅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真的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吗?
+ o @+ C& \$ R* `2 U& a) v: E6 S0 P( e3 V% c9 x5 |- w/ [
专家指出,关键还在于有没有大量品质优良的艺术产品涌现。比如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特别高,但他们把芭蕾做到了极致,俄罗斯人民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自觉就随之提升了。相反,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经济非常发达,但高雅艺术的市场并不好,为什么?当地缺少艺术精品,虽然剧场建得豪华,但没有具有创作活力的驻厅院团,自然无法培养起忠实的观众。
! N% s% T4 V+ v' Z" G8 m' B
! U7 q8 T2 B2 z0 X I, y5 o# o0 M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管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稳扎稳打培养院团、做出精品才是剧场的立身之本。而且,对于任何一个地区来说,仅依赖引进剧目都难以支撑其艺术市场的长远发展,剧场和相关院团必须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才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滋养。比如中央芭蕾舞团和天桥剧场、北京人艺和首都剧场等都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 ~4 V& Z4 S. [2 U' k5 G
' n, H4 h } y( h4 G 重视原创能力,并不等于“闭门造车”,要想剧目水准提高,必须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坚实基础上,加强与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大师对话,保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e; t* K8 p3 m, F+ \
0 ~# [. _/ Y3 r7 i# R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不知道国际水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就容易自吹自擂、自我感觉良好。只有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找准定位,才能越来越好。”曹彦说,“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做一个‘自制型’剧院,将西安国际音乐节坚持了16年、国际戏剧节举办了7届。这也为当地观众创造了看到更多世界优秀演出的机会。”
e1 B# C' |; D$ z; x2 U
1 v' y, ?& {4 W' k0 Q 在我国许多地区,大师请来了不少,但常常是国际大师来一趟就走了,留下了精彩演出不假,对当地院团水平的提高却并没有太多贡献。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还在于院团本身缺乏积极请教和学习的态度,从而错失了良机。5 K `( C+ H) I8 V
. v* l1 U) y) ~ Z6 V8 d7 X9 [ “我们始终在团里强调建立一种学习奋进的氛围,并建立了严格的激励和惩戒制度,平时乐手们都自觉学习提高,但凡来了大师,他们更是抓紧时间抢着学习,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西安音乐厅驻厅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团长秦智峰说。
/ t. Y/ e6 |7 K$ H
/ m7 |& y R8 [!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迟到一分钟罚款50元,排练时看一次手机罚款500元……这已经成为西安交响乐团不成文的制度。秦智峰说:“一个人看一下手机,这看起来只是很微小的变化,但微小的变化积累多了,就会对整个演奏造成大的影响,必须防微杜渐。”: M$ F0 i" ~; C9 n/ A) T5 A
# ~8 \% b6 s* X* s& A& ~ 如何在演出热热闹闹的同时,培养愿意买票看剧的忠实粉丝和观众,是国内各大剧院都面临的问题。实际上,经常到学校做音乐普及工作,是院团的责任所在,也是“吸粉”的一招。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其每年为小学提供近600课时的艺术课程,此外,天桥剧场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剧院十余年来坚持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都是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W/ ^2 @5 N# _+ }- M
2 s6 x6 h' A% g- E9 l5 A! L 采访中,乐手们表示在进校园的过程中,要尽力为每个孩子打开音乐的大门。在单一的演奏、表演之外,不少院团增加了趣味知识问答、导赏和互动,从而降低音乐门槛,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d; l7 B! T1 C2 U* b' ]+ l: }/ ?/ W [% i4 y5 Y3 e% Z. U) P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增效,能为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文化盛宴、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剧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应有之义。西安市民刘佩龙笑称西安音乐厅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作为“骨灰级粉丝”,他几乎场场不落地看了音乐厅的每场演出,“以前掏几百上千元买门票会很心疼,现在政府推出了‘文化惠民卡’,政府补贴市民买票,我们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走进音乐殿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