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艺术,不过是地摊货4 t: I- B8 e" C! Q* i 
1 ~0 a0 y0 \' b& \+ X 
  比起江南丝竹,申窑大概是幸运的。 
+ \+ F) w, d; w7 D 
8 b) @% U7 s% d6 W( ^- |3 i  中国乃“瓷器之国”,宋代“五大名窑”的作品件件价值连城,明清瓷器在全球屡创拍卖纪录。 
+ O1 H9 N# ^# P' {- ]9 a4 b3 G0 C9 z: S2 P+ V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用品依然离不开瓷器。它的传承不是问题,创新反倒是问题。有人说,比起古董,当代中国瓷器在国际市场想要斩获高度认可,很难。中国瓷器不进则退。 
  S8 w/ ?+ V% q5 h; b* j! H( D7 P+ @, B" q 
  上世纪90年代,艺术出身的罗敬频偶然来到景德镇,1300℃的炉火中,土与火的拥抱,充满艺术的不确定性与美。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后,他决定自己玩。- N" J0 t5 A' _) a 
 
' I, C! f  y9 ?% Q  那时,在上海江桥的虞姬墩路上,他借了一个旧厂房。从此,名为“申窑”的陶瓷作坊就这样诞生了。8 M! e6 N  D7 g* ^. V 
 
) k, b$ p9 C  c* z" y/ y  与传统窑厂不同的是,罗敬频想做一个国际性的现代陶瓷窑。6 D3 W* P/ j( i 
  }, A' J  `# _/ h- @ 
  作品从炼泥到最后环节全部手工烧制,追求最高品质。他还签下一批画家,在申窑的瓷器上作画。国画、油画、抽象画,甚至只是点彩与线条,与高品质瓷器一结合,瞬间迸发出艺术之美。文人瓷、颜色釉,中西合璧,从此成为申窑的招牌。6 a) K- C! D$ T& L+ X6 s. Z1 u 
 
% z, }3 C: _) N7 w1 k7 [% G* U: w5 U. q  这一干,干出了名堂。2005年,法国向他颁发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海外各大展览邀约纷至沓来,作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如今,申窑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对接、与全球文化碰撞的窗口,走出了一条与景德镇不一样的路。/ ^; Y2 w8 {9 w( W/ o3 \) y 
 
* L. e/ @* x7 g4 t2 ~5 _) x( K  罗敬频分析,可能前50步,他和传统窑厂一样,拉坯烧窑,这门手艺至今没有本质变化,他只是更注重品质而非一味求量。区别在于后50步,两者有了分叉,那就是当代艺术修养的比拼、创新能力的比拼。 
7 }* G! C* x0 }6 l9 m. S6 x% g. g3 | 
  对瓷器这门古老而又充满东方文化蕴意的中国传统手艺来说,继承远远不够。在当代,它更需要发扬光大、创新求变。  u1 Y* E1 k8 ?$ a 
' o5 Z# l3 `, l 
  “艺术和技术必须完美结合。只有技术没有艺术,东西再好,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地摊货。”罗敬频这样比喻。他正在寻找中国陶瓷走向当代的一条新路。 
/ H' T" X, U( Q( x, [+ `4 K- ?7 V5 g 
; j8 q7 F4 c1 o3 S, @2 d0 r$ W  值得庆幸的是,年轻人开始对申窑感兴趣。每当节庆长假,他们来申窑涂涂画画,惊喜等待自己画的瓷器出炉的那刻。 
% @9 _5 D$ |, w4 [4 k: z' l, @+ g( d5 y) H 
  瞬间搭上年轻人的脉搏9 L! |* t* t. t4 A! N9 p6 h 
1 I$ E6 K, u# P. H$ b  E  h 
  90后董亚男是一名文艺青年,为了看画找到申窑。) N' r; O8 p3 K, l& s" _5 L 
 
0 l$ r0 i# I; J  U5 P3 S  那次,一位手艺精湛的窑工正在拉坯。高岭土做成的泥巴在脚边安静地躺着。跟随手指,泥土慢慢成型,转圈、再转圈,仿佛指尖上的舞蹈。整个过程,董亚男看得目不转睛。) q: S# P% z2 P8 m3 E4 W6 |4 y 
 
. w; T9 L& C( N  平时爱干净的她,那一刻,忽然忍不住伸手拿起泥巴。软绵的触感从手心传来,瞬间激发了她的某种天性。1 g; o) Y0 f8 y+ d% W8 Y) ? 
 
" t" o0 s8 a$ P, z' e: d/ |, Q  她搬了凳子坐在窑工身旁,用高岭土的边角料开始捏小人、捏玩具,时不时还把高岭土当面膜往脸上敷。泥巴一玩就玩了几小时,这在以前对她而言,简直不可想象。 
' I6 c+ A- l+ E# C" Z& w 
7 B; `- v) i0 T  M9 q7 k/ h  此后,她时不时就来此画瓷器。硕大的窑厂里,岁月仿佛停顿了,唯有无声的泥土,伴随炉火的温暖,与她对话。 
6 ^; y8 r6 p0 D+ b9 I& R1 K 
; |* @: h8 C9 A- m( @3 T  同样,80后戴安然此前也从未接触过烧窑。6 H5 E2 G# i- Y. F6 w. Q* I1 ]1 W 
* `& X2 w& u6 _, r' ?& J! y 
  那天,上海40℃高温,戴安然第一次跟随书法老师去窑厂玩。简陋的厂房地上,堆放着一排排还未烧制的器皿,粗粝、原始又带着泥土的亲近。 
3 R% U* B4 n* s: { 
2 e9 i0 X: [3 v! r$ y# f* a: a* P1 k+ Q  创作室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在瓷器上画画,男女老少都有,时不时还相互“咬耳朵”交流。懵懵懂懂的戴安然随意涂了几笔,没想到经过炉火烧制,那几笔顿时颜色饱满,灵动飘逸。 
  w+ ~+ T6 h) J5 Y. S 
6 f$ l0 F3 `# S6 I5 R3 C- `+ Q4 T) o  此后,戴安然又随老师们前往景德镇“淘宝”。师徒一行不走热闹的街道,拐上坑坑洼洼的小路,穿过破烂的垃圾场,到了一家大窑厂前。( G+ t& i* O' | 
* m+ O- A- C6 m) ? 
  当时,一炉瓷器正巧刚刚出炉,尚未冷却,扑面而来的热浪夹杂着当地家家户户烧窑的气味,浓淡深浅的巨型瓷器一溜儿排开。她被这个场面震住了。* H# O( ?9 O0 x$ Y+ X5 H4 r 
/ \# j: ^: o0 B" i- N( e: f( W 
  原来,中国传统手工艺可以美得如此壮观。 
4 ^) X+ J3 r/ q% S, I+ t3 `7 t' m 
# R$ @( o1 [' g. H# K& {& J8 _  如今的景德镇,画瓷器玩的年轻人不少。当地还有一个文化创意集市,一些学徒作品几块钱就能卖给游客,品质其实不错。戴安然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淘到一些碎瓷片,如果把它们串成装饰品,会显得特别雅致。+ e+ g- p; A; X- B 
! F1 t. Z8 M) M! N1 _' \; k2 O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好玩的,参与进来,而不只是静静欣赏,就会激发无穷的兴趣。”戴安然感慨。 
! k( B, [$ r; u2 m2 U 
9 X7 c  K; B! \% ?2 i! d3 T! m  这群新生代,大多数抱着“玩一玩”的心态。究竟会给传统中国瓷带来多大可能,不好说。但至少,找到年轻人的兴奋点,让他们玩起来,这条传承之路、创新之路或许会好走许多。 
5 k2 j  _/ |8 \1 u9 W9 X8 ?% ]; M6 ]' D& c0 q5 I 
  瓷器比江南丝竹幸运。创新之后,在某个环节、某个样态上,瞬间搭上了年轻人的思维,连上了他们的脉搏。* ?3 x# e6 M# t9 f 
& `) D7 W5 t  Z 
  要用一些“巧劲” 
1 o; n+ X. m, |# p  A. s6 J& _% w# b1 Q: ?* u" Z7 M 
  北渔路95号,长宁民俗文化中心,每到传统节日,这里总是吸引着一大帮男女老少。 
$ q8 Z9 E7 @2 z 
; b6 f3 `6 d! j+ v. M  端午节时,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赛龙舟”比赛。考虑到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水上划龙舟多有不便,普及度不高,民俗文化中心改用“旱龙舟”。 
, h! y, p* b& r, u# q: k* O( f) j1 {0 ^ 
  古色古香的龙舟形态仍在,只不过没有底板,露出的是一双双脚。原来,这种“龙舟”需要几个成年人彼此配合,一起用手提着,共同往前奔跑。9 o( o/ i  q  w0 U 
5 }/ r6 {) v8 F" h0 Y 
  玩着玩着,看热闹的孩子们特别有兴趣,纷纷上前往“龙舟”里钻。然而“龙舟”的侧板已经超过一些孩子的身高,只能靠家长在外面一起帮忙提着跑。欢声笑语的场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 B1 \1 d1 E0 _0 [ 
 
# U6 w$ `6 N4 \, k8 Y( s  究竟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更容易传承,有没有规律可循、经验可鉴?作为非遗项目的保护者,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经过多年摸索,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2 r7 G: u7 ~$ P' K; W 
. t8 b& P$ n& j! {+ x& F) i9 j 
  非遗项目的登记、原样保护是一回事;但想要在年轻人中推广普及、让大众一起参与,唯有创新,甚至用一些“巧劲”。有时候,一些简单的小心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Y" Y9 N2 O% r6 b 
 
8 F3 P0 `" W/ |  比如有一次,文化中心在遵义路附近的街心公园开展“非遗集市”。一个个小摊位上,传承人向路人展示不同的非遗项目,有捏面人、撕纸等等。2 s8 q$ }& b# `3 f, S+ i 
 
, G2 O  Y# f4 |1 B. i. k  集市内容并不新鲜,但集市的选址和形式经过深思熟虑。那3天里,遵义路周边大楼里的年轻白领,每到午休就来集市逛得不亦乐乎,连路人也忍不住凑个热闹。场面火爆,赚足了眼球,也把非遗项目的种子,悄悄种在了游客的心田。* J( I$ k5 ]3 `: N 
, Z: P) X$ f2 y  o5 ] 
  还有一次,文化中心组织了一场江南丝竹比赛,内容非常传统,只不过演出的20多个队伍中,将近一半是中学生。活动“别有用心”地放在了年轻人较多的住宅片区。 
' H# L# H* {% y( s 
" U2 W. V7 d2 l" h/ [8 M2 }/ A% y  那天,比赛场地热闹非凡,孩子的参与带动了一家人一起参与,还有看热闹的邻居捧场喝彩。有小朋友看完比赛,当场忍不住拉着妈妈的手说:“我也要学笛子。” 
9 n( K; f! s5 W 
8 W% V% ]6 a( G' q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书记周笑梅反复强调:“我们不希望未来,到民俗文化中心活动的全是中老年,吸引年轻人很重要。” 
# N: k. @% {3 q3 B4 B2 U( T* a# w1 }, ?( u/ _. D1 q 
  七夕节那天,文化中心联合社会机构共同组织了一台面向单身白领的晚会。那天,穿着时髦的年轻男女们买票入场。晚会本身仍是现代和时尚的,只不过中间安排了许多“中式小游戏”,而不少游戏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为此,民俗文化中心还专门请来民俗专家把关,一起参与节目策划。# J+ ?5 @4 R2 d+ f 
 
5 s% N9 W# H- \/ Z9 e  不用在大街上载歌载舞,不用反复耳提面命,年轻人参与的诀窍在于,传统民俗也需要与现代都市生活息息相关、与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息息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