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M" ~" O# V* s% S( h, l: K 9月15日,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天津交响乐团联袂河南交响乐团共同在天津演出《黄河魂 海河情——周虹交响作品音乐会》,交响序曲《豫韵》、第一交响曲《清明上河》等6部作品轮番上演,尽显交响乐的中国风采。库客音乐还特地于演出前一天录制了其中3部作品,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系列专辑之一,向海内外推广。 1 o( Q8 \3 J3 @( P& z( i5 n1 S( n) \. m- ]* m! X' `; v& @2 d
近年来,中国原创交响乐创作规模可观,全国各地的音乐家协会和有关部门纷纷对此给予重视和支持,王西麟、周虹、林戈尔等中国当代作曲家把中国文化、音乐的元素融入交响乐,其创作获得业界瞩目。然而,中国原创交响乐发展的步伐依然沉重,一批批杰出的中国音乐人在艰难中奋进。# T9 e1 f$ Q6 C
$ }; n! i2 Q% H5 W# k
中国原创越来越好听2 w1 L6 u h1 x( q4 E$ p# }' M
! K' V) u5 L h( u u' V4 | 对于中国的交响乐团来说,倘若只演奏外国作品,无论对打造自身特色、品牌还是乐团的国际交流,都会有所掣肘,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介绍,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数量堪称巨大,但流传下来的不算多,其中原因很复杂。“有观念上的原因,有的作曲家认为交响乐必须很‘现代’,使用的作曲技法非常前卫,结果跟中国元素的结合做得不到位;有的作曲家的手法又太过传统,对表现当代生活力度不够。”陈光宪说,“有段时间,新创作品铺天盖地地搞无调性,观众听得一头雾水,影响了作品的流传。”不过,令陈光宪感到欣喜的是,中国交响乐创作步调正在回归正轨,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充分考虑作品的可听性,不让创作沦为圈内人的自娱自乐。8 U) m2 W _( |' J& [2 n. }
- l( D5 H/ d: m. A$ Z) \3 m$ V
好听,是一个虽然朴素却极为难得的评价。当晚演出的周虹的作品,就可以用“好听”来形容。中国音协副主席、二胡演奏家宋飞观看了整场演出,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宋飞说:“这些作品充满当下少见的大情怀和大叙事,在交响乐中加入民族器乐和方言,打造鲜明的地域特色。指挥、乐团对中国音乐的独特律动诠释非常到位,全场中原风贯穿始终,却丝毫不让人感到乏味。”* p) i. B: X& o/ n2 H
( G$ t x [6 _0 @ 好听的作品来自于内心真诚充沛的情感。对这些作品,周虹倾注了大量心血。“创作必须由心而生,发自内心地写,才能写出真情。”周虹说,“我祖籍天津,生长在河南。可以说,这场音乐会承载了我的乡情。” ! \1 t% B' V; e+ S& M4 C% u8 l' R4 e) i
执棒当晚演出的汤沐海是世界知名的指挥家,曾获得格莱美奖。30年前,他应指挥大师卡拉扬之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从世界交响乐的巅峰开始了他的国际指挥生涯。然而,汤沐海心心念念的,还是中国原创交响乐。“目前,一哄而上跟风创作的比较多,扎扎实实写出个性的比较少。把中国文化元素以及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经验注入交响乐,创造中国自己的交响乐传统,至关重要。”近些年,汤沐海指挥了多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介绍给更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