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开拍前和录音师的沟通。% F' f% O% L* y& r7 N
6 D# G" j9 I, ]/ G
录音师应该是导演的主创团队里面的一员,从剧本阶段就应该参与进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误区——看景的时候带着摄影灯光美术唯独忘记了录音。其实录音师也是需要看景的。不同的环境声场不同,也可能有噪音源。我们自己可能会忽略了这些,但是如果有一个录音师在的话,他能够帮助你注意到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一个仓库里面拍片,仓库的混响如果太强我们听着没问题,但是录到录音机里可能就会出现对白不清的问题。录音师需要在选定的场景里预录一些素材,预判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做出解决的方案,如果实在不行就换景。再比如,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同学们常常会租房子拍戏,但是我们租了一个临街的房子,房子外面车水马龙,关上窗子还是噪音太大。这些都是我们为什么要带着录音去选景的原因。
, l& q4 l# `/ f0 E( c/ V8 O( ]/ N* n- a$ G: ]
录音师前期能够越早的看到剧本,看到分镜头,看到场地。他们才能越早得做出录音的方案,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设备,下几根杆、用几个小蜜蜂、用几路的录音机。这些都是需要导演提前和录音沟通的。举一个例子,最近有朋友拍片子,分镜头迟迟没有给录音。录音到了现场才知道有一场剧场的群戏。需要下两根杆和若干小蜜蜂才行,但是片场虽然给录音准备了744这样的录音机,但是却只配备了一根杆,没有小蜜蜂。这场戏的声音就完全达不到要求。这要不就是后期补录要不赶紧让人临时去租小蜜蜂。前者废钱废时,后者耽误进度。这就是导演缺乏基本录音意识,以及与录音缺乏沟通的结果。
% v3 c2 `( M$ U ]0 u7 V
: V, A4 ]/ M, l一个好的录音师,还能够在声音设计上给予导演很大的帮助,提前的沟通能够给他们留出很大创作空间。多花一些经历在前期和录音的沟通上,也许你的片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m0 r" X5 K: q; _- U7 E
n# k* H) J0 [0 n* h
6 x. G4 e- c! |" i/ m! l) N4 C
' V& V; |& @2 S3 O/ F9 e* \
影视录音师: h- z2 G" y! H) K) F; P. j0 A8 b% z
. v/ E9 {2 @' g$ B9 i1 g/ g6 J
6 z8 g9 s* T/ R) d" x
三,同期录音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
9 m/ c5 f' I/ K+ J: i- | X& t, G/ J! ~1 d1 V1 U: A- E
同期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比如灯光组,有的灯质量有问题,会发出噪音。这样的灯较好不用,如果要用也得想办法隔音。比如摄影组,老化的设备如轨道,摄像机等等可能就会发出声音,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提前沟通解决的。此处设计的问题会很多,我分享几个我们在同期录音的时候常常忽略的事情。" T, j8 `- p* t. X( c! k
8 U1 d+ o( u" P. _7 T
1,空调一定要关。空调是有低噪的,而且很大。我们在开机的时候要关了空调,可以等停机的时候开空调。
% o5 [8 B1 ?, U! q5 ?; n W' @2 B8 ~2 r9 N7 B ^* i7 F }
2,小心空调外机。外景的时候,如果当时选景的时候赴京的空调外机没有响,但开拍的时候里面的人开了空调,那就是悲剧了。
/ e) I4 H, ]* b# e: a j8 T( b! f. x) o& q9 q. Q
3,电脑等电器设备。这些设备在拍摄的时候也要关掉。会有轻微干扰,而且电脑的风扇也会有响声。如果一定要拍到开着的电脑请一定和道具部门沟通,选择噪声小的。同理适用与电风扇等设备。- f) a% H8 E# K* H( h
6 x* a+ f5 X' z9 }) a+ x) |
4,所有的视频都要录声音。常常我们在拍片的时候遇到了强烈的噪声源,我们的声音不得不回去重新做。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录声音了。录下来的声音虽然不能用,但是却是后期重做声音的重要参考。( E b9 l4 u& v2 p! B7 I K
$ a q* V; C9 e% [! |' b5,叠词的问题。我们在拍正反打的时候,常常一个演员演另一个演员搭词。这种时候每一句台词都应该非常清晰,搭词的时候不要出现叠词。如果需要叠词,也是由后期来完成,而且这样还可选择在什么时候叠进来。同理适用与现场的补录台词。
+ U* `: l. l ~, n w1 W9 b以上是我觉得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很可能会忽略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s3 n2 Y5 U1 d( l
9 w1 Q$ ?1 D( K8 d5 v2 ]!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