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在本周五晚开幕。开幕音乐会上,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交响组曲《敦煌》将进行首演,用交响音符带领观众回望丝路文明。2 |( w, j5 i' S
6 }! m: g$ ~9 T4 b$ _
通过持续不断的委约创作,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用西方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交响乐的“中国之声”传遍世界。3 f+ _% u9 A5 B3 i2 a P8 p
7 k7 p% L' R# a 推动中国交响乐创作萌芽 ! f* e. ~; B) l/ s" D$ Q$ v4 \6 M * _: }2 H. o5 d! x: B2 s& G 20世纪初,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先后迎来德国指挥布克和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梅百器担任指挥,将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古典音乐巨擘的作品引入中国,还指挥乐队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火鸟》、拉威尔《鹅妈妈》等20世纪的新作。这样的音乐环境,推动了中国交响乐创作的萌芽。7 s8 X5 |- G5 m. q4 L |
6 ?/ V( N' M: A) ?+ ?+ y 1930年,梅百器指挥乐队首演了黄自的《怀旧》,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933年,工部局乐队举行了《大中国之夜》音乐会,整场曲目都是中国作品。1935年,工部局乐队录制了黄自为电影《都市风光》所作的《都市风光幻想曲》,这是中国第一首为电影配乐创作的器乐作品。 9 i$ @! g4 ~+ S( r' i$ ~5 O0 u. @2 b9 Z0 c& i( V& z
1933年5月,俄国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的交响诗《北平胡同》由工部局乐队首演。作曲家从上海弄堂遥望北平胡同,夹杂着对中国大地风土人情的感受和回忆。 1 \9 _- }" D4 N8 A" s' D1 Q+ p5 l' k# d% w1 j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响乐团着重推广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朱践耳、阿克俭、瞿维、郑德仁、刘敦南、梁寿祺、马培元等赫然在列,大批优秀的委约作品相继涌现。在众多委约创作中,不得不提驻团作曲家朱践耳。如今已95岁高龄的朱老,在60岁后才真正开始交响乐创作,先后创作出11部风格各异的交响乐作品。他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思维、语言风格进行有机结合,在作品内涵的深刻性和题材的广阔性上不断开拓。时至今日,上海交响乐团在每个乐季都会安排朱践耳作品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