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正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连续献演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 w# z* I3 g9 x1 k- e
9 w V' y* S* t* m/ r6 ~
今年是贝多芬逝世190周年,在他的所有创作中,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可以称作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钢琴奏鸣曲是他创作的精华所在,同时也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作为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试验场,他笔下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像钢琴奏鸣曲那样,如此细致地反映出他不同阶段的构思。当贝多芬决定要写一部交响曲时,总有一种总结性的思维在其中,而写作钢琴奏鸣曲,他就会时时处处地记下自己的构思和灵感,以多样的思维创造了不同形式的钢琴奏鸣曲。4 y+ ]; P8 K1 M. y q
. F" y, F1 M' |( w/ O 贝多芬一生一共创作了35首钢琴奏鸣曲,但因为前三首为早期的不成熟作品,故没有被列入编号之内,目前常见的就是32首钢琴奏鸣曲。 ) Y- e( }* N$ I! z+ C+ g9 ?, m$ e Z7 w* X' N* g) y! Y6 X
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曾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评价道: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从整体来说,就像是一个人的一生,没有一种心情感受在音乐中得不到某种体现,没有一种内心的冲突不在音乐起伏的安排中得不到反射……奏鸣曲中的贝多芬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敏锐的心理学家,他出色地掌握了钢琴极其细腻的色彩和敏感的变化。贝多芬所有的奏鸣曲的建筑都以结构的逻辑性和各种因素牢固地交织在一起为特点。5 |8 v' J, W6 [/ n. l2 d7 i
8 [- R' V! f# k; h' w! \
在这32首中最为经典和著名的便是《c小调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D大调奏鸣曲》(“田园”)、《d小调奏鸣曲》(“暴风雨”)、《C大调奏鸣曲》(“黎明”)、《f小调奏鸣曲》(“热情”)、《降E大调奏鸣曲》(“告别”),这些作品的文学性标题虽然是后人所加,却与音乐所反映出的内涵十分契合。8 a" D' A1 t3 b! Q' E3 Z3 M( t
3 P# c- Z& M9 D+ R 《c小调奏鸣曲》(“悲怆”)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但已明显地摆脱了海顿和莫扎特式奏鸣曲的痕迹。第三乐章最贴近“悲怆”这一主题,快速却不热烈,透着贝多芬式的坚定。 4 f" Q) _/ W' p( w1 X; T D7 t& z% {% r2 m( e 《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的第一乐章最具有“月光”的效果,持续的三连音以逐渐更改一个音的方式变换着和声,使空气中弥漫着月色洒落的痕迹,带着淡淡的忧伤。( d* r! s% c7 @/ Z
+ w1 L% K( X* N! ]+ Q9 v6 m# D 《D大调奏鸣曲》(“田园”)的第一乐章延续了前一首持续音的用法,这一D大调的主音使音乐更加安静和稳定,而D大调所带来的明朗感使之更加具有田园般朴实的美好感。第三乐章出现了贝多芬独创性的“谐谑曲”,这一段小的乐章被跳音所包围,像是舞蹈的雨滴般清润。. w: t" i! ]& w9 }$ h, }9 e' m
- P L' t( X q I
贝多芬本人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钢琴键盘最让他感到亲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完整演出他的奏鸣曲全集必须得是“贝多芬专家”才行。在这些奏鸣曲中有不少著名的“棘手段落”,尤其是《“槌子”键琴奏鸣曲》(Op.106),音乐智慧与手指技巧的挑战同时到达最高峰的作品。所以,尽管目前灌录全集的人不算太少,可真要在现场演出,并有相当号召力的钢琴家还是寥若晨星,布赫宾德就是那少数几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