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的大型人文艺术史诗《远古的呼唤》,无疑是民乐人锐意进取的最新尝试。这出史诗其实是一台融合事先预置的念白、现场的太极表演、舞蹈、吟诵于一体的民乐大戏。与其他民乐类大戏不同的是,演奏家们在这场音乐会中并不担任除了演奏以外的其他表演职能。专业演员撑起了舞台前方三分之一空处的戏份,比如新武当功夫传人明师微道长的一番太极表演,从徐缓突然转向凌厉,音乐也随之起伏多变,风骨尽显。3 ^9 R u! r. S) y3 J) v+ g
9 O5 C2 b+ s+ g1 v: q1 r, s 两位键盘手担当了全场诸多特别音效和电子音乐的幕后功臣。由四位作曲家联合投入的特效和电子音乐为音乐会增添了难得的时代性和多元性特征。全部原创的音乐绝非改编自传统乐曲,电子音乐与小型民乐队的现场演奏相辅相成,高度融合。 / B9 B- b: Z/ Z$ U ( v4 T/ |- i& Q# g+ O" a# c8 V 鼓和琵琶重在以点渲染,尤其是琵琶的扫轮和划轮无不强化了音乐的扣人心弦。由本场演出艺术总监张维良牵头的竹笛乐队以线条加持。他们广泛使用具有悠久历史的埙、笛、笙、尺八和箫,辅以同样远古的古琴,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6 g; D, D! |6 ^4 W2 i+ Y* r0 K
2 S5 G" d1 y& K, s' V" H5 Q/ i
这场民乐大戏由六个部分组成,采用少见的章回式架构,以区别于西洋的幕场式布局。第一章为序,张维良和他的竹笛乐队以埙引出充满远古气息的音乐,多媒体投影若隐若现地在舞台后方的道具树林上摇摆。埙音的摇曳仿若穿越千年的呓语,就像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样,仅用数个小节就成功地为整台音乐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