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15|回复: 3

[词曲转载] 华阴老腔一声喊

[复制链接]

783

积分

3

听众

293

金贝

初级写手

积分
783
绿灵玉 发表于 2017-1-10 07: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土地上的“千年摇滚”从幕后走到台前
5 k0 ~8 u, X' V  b' K9 i
+ b: j9 N) m* j$ V9 q. y* q  华阴老腔一声喊0 l& z3 J0 P$ C; |
9 \* E/ e* w0 Z' ^7 x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
% v; W" ?! s+ F, ]0 h! p& |/ |. ]/ `+ F  ]. w
  喊得那巨灵劈华山,! J  s3 T# I- k- F

" f9 `) M- n' P7 j+ o/ S  喊得那老龙出秦川,
' A3 i" D' [5 N
  d( j$ N% l( x  l  E  喊得那黄河拐了弯……”! W$ h# [/ z& T1 h% A9 ]" B
; ^+ u  P" u, d' z  K3 e
  有人知道老腔,是看过话剧《白鹿原》;更多人认识老腔,则是因为歌手谭维维在2016年央视春晚上与张喜民等老腔艺人合作演唱的这首《华阴老腔一声喊》。
2 `) |# p" _9 g4 M1 g( ]& Y+ ~( C. p% O) x; q% Y0 J
  喊了千年的老腔,沉郁悲壮、粗犷豪迈,喊火了。春晚之后,华阴老腔邀约演出就没断过。
: h( \( u+ y- [
7 N# a: N+ I+ Z3 Z  渐入隆冬,演出少了些,这些六七十岁的老腔艺人,终于可以安闲几日。不过,家门口的演出还是推辞不了。11月中旬,“华山论道”活动开幕,老腔艺人应邀表演。
+ t$ i) m- i8 W+ B3 [6 {
3 P8 ~1 `0 O, z4 K4 w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就成了华山。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犁沟就成了黄河。”张喜民每次演出唱到这儿,台下总会掌声四起。3 T7 L" Q% Y7 @2 P. ]5 T( C. L
9 `& B- v: ~/ N
  上午演出完,回家休息一下,老腔艺人还要到培训学校教课。他们的家就在华山脚下,村口有块醒目的大牌子,上书“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发源地——双泉村”。
% C2 j  r2 H/ c  q: Q+ z6 C* c* @) w
  2000多年来,老腔只在华阴一带传唱。上世纪末,濒于消亡。就在这时,一个人在一个冬夜的偶然际遇,使老腔重新复苏,更让它走出华阴。, E, N" x- s6 s! L* Q( B% P

& r1 s$ w( K- J4 }. h; z) K) q3 Z  然而,老腔的命运是否真的从此改变?豁出条犁沟是否真就成了黄河?
: x6 b  \( k8 J$ D! I3 f
, }0 I* p. P7 Y  当艺术从乡村搬上舞台,演出的方式变了,不再是皮影幕后心无杂念的投入;演出的心态变了,少了一分自我释放,多了一丝取悦他人。现代元素在传统文化上的嫁接,会断枝伤叶,还是激活传统再绽新花?
我从山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mpsh5134 发表于 2017-1-10 07: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火 花, o0 {9 {/ o" j! ?9 Q5 E6 }, a
/ n' @# b) `! Z6 N" |; W4 E
  “如果撤掉皮影,把后台搬到幕前……”
/ a8 N4 F* R1 _" J" _3 H3 {+ v9 `/ t
  提起华阴老腔,不得不提老党。村里甚至有“成也老党,败也老党”的说法。老党就是党安华,现任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9 y( I5 h0 U; W7 e) W3 i
3 T- r: g+ U: o5 v
  一个冬日的下午,党安华身着西装,脖颈上围了一条绣黄色花纹的酒红色围巾,两手插在裤兜,在几个教室转悠了一圈。一间教室,张喜民在教月琴;一间教室,张军民在教板胡。这是陕西渭南华阴市双泉村撤点并校后的一个废弃小学,现在成了老腔培训学校。1 A% o9 ]% R0 p% e' C7 h( w2 J8 {  a& R  F

3 b' J( `% A' ~/ s9 K9 g  华阴市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西汉京师粮仓遗址。而老腔也恰恰成形于西汉,因此有学者推断,老腔是由漕运之上船工的劳动号子慢慢演化而来的。
' |0 l6 O. Z6 M9 R5 p8 l% z7 N, J3 W2 T9 N% y
  往事越千年,山重水复、古道蜿蜒的华阴市,彼时水运、陆路交通便利发达。熙熙攘攘中,船夫撑船,纤夫拉纤,击舷而歌,拉纤而应。守粮将士的叱咤风云,船工号子的此起彼伏,战马的呜呜嘶鸣,都融入了老腔艺人的忘情表演中。
& [4 f! d9 @/ I) O/ B
1 c  \9 S1 b1 t2 O0 h3 w! M8 U  老腔用皮影表演,就成了老腔皮影。一个皮影班社,只要五个人。一个人说戏,要唱出生旦净末丑多种角色的喜怒哀愁。一个签手操作全场的皮影,立马横刀。其他的还有帮档、后槽、板胡手,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手口并用。有诗云:“五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6 F/ _, [2 Z" T- C
& k- E& n, G# k  K/ L  回到办公室,党安华关上了门,坐在沙发上,任思绪又回到2000年冬天的那个夜晚——
! v$ j6 T# X) f! r. X' F* D5 t, K
  我那时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了14个月。回来后,在华阴市文化馆工作。有天晚上,一个木工朋友到我家里聊天。他说村里有位老人去世了,让张喜民过去唱戏。可是张喜民的皮影戏舞台坏了,让我这朋友过去修理一下。我也没事儿干,就和他一起去了。
6 w6 {' ?1 K* g0 _
1 ~* {9 l  D6 |) p) |/ m: `5 A; D8 t  到了一看,台下只有仨观众。那个时候是农历十一月,天已经冷了。有一个老头子,一个小伙子,两人围着个小火炉,也不看戏。我就走过去问那个年龄大的:“大叔,怎么不回去?”他说孩子把钥匙拿走了,进不了门。又问那个小伙子:“你怎么也不回去?”他说我要看着他们唱过12点,唱不过12点不行,要监工。往远处一看,有一棵树,下边站着一个小伙子,我走过去想问问那个小伙子,刚走到他边上,他就冲我笑了一下,原来那是个智障患者。
* b0 \3 \- h  X# f0 o. ~
- u1 ?: J" \* [2 I  我就想给张喜民老师说一声,别唱了,台下已经没人了。赶快让我朋友把那东西修一修,我们就回去了。那个时候我还不认识张喜民。' e9 K( L* o' l7 m

5 c9 \( L, P1 x4 U$ P1 }  他们那个帘子包得严实,上下左右都很严实。在里边看不到台下,也不知道有没有观众。他们的任务就是唱过12点,拿100多元钱走人。
) q0 _; V' z$ J1 }$ K: U. z4 t9 L# x7 K8 m
  我使劲晃了半天,卸开帘子,眼睛就被吸住了,在那儿站着看了五六分钟:张喜民怀抱月琴,仰头高歌。板胡、大锣、战鼓、惊木、钟铃……另外三人演奏着十几种乐器,时而婉转悲切,时而慷慨激昂。还有一位,眼疾手快,随着音乐和唱声,不断变换手中皮影,推进故事演绎前行。
$ N7 v+ O3 t9 b3 w& D- M
& h3 K. j$ y9 u0 O  回去了以后,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撤掉皮影,把后台搬到幕前,一定能够打动观众。因为大家都特别排斥假的东西。这恰巧就是真的,哪怕很拙,但它是真实的,何况这真实中还流露出强大的生命力。8 u- [2 Z" s' d, x; ]
  W7 t" C3 Y8 a# Z' ^" K6 I
  我过去是职业演员,只要站在舞台上,马上就会有一种自我审视:我美不美?我的举手投足、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表情,观众怎么看?这些对表演者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杂念。可张喜民他们在皮影戏台后面,看不到观众,完全投入,没有半点杂念。他们太投入了,喜怒哀乐全是真实的,按我们学导演的来讲,这是表演的最高境界。2 N( a" L+ g: S* A, \) ~8 m: A
# e; P" _: R' J5 I8 }  w
  后来我就把我的想法单独和张喜民谈了几次。我问他们现在演一场皮影戏人家能给多少钱。他说像我这样的主唱,一天能挣20元,其他人一天也就十五六元吧。我就说,那这样吧,你们陪我玩,我给你们每人每天20元,中午再管一顿饭。这已经是2001年的事了。
+ a7 s7 b2 e5 H7 {/ C$ [" J$ B$ D3 Z3 S# S; M) V
  之后我把张喜民班社的几个人都用了,他们在舞台上的形象、画面符合我的要求。  ]7 J2 @" A' x* N+ e; V$ p
7 P0 P  w9 T/ `- D+ ~6 N. c! o
  王振中是华阴另一个特别有名的老腔大家,绰号“王白毛”,他的班社有五六个人。但是王振中始终不接受我的观点。我到他家去了好多次,他都不接受。后来,我就请了张家的另一个班,张军民班,又借用了剧团四个人。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3

积分

3

听众

293

金贝

初级写手

积分
783
 楼主| 绿灵玉 发表于 2017-1-10 07: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是专业的,排演的第一个戏是《劈山救母》片段,不到20分钟。结果演了以后,反响平平。节目搬上舞台的时候,我自己也不满意。
7 q, k' @$ V* P! s+ T; ^% p$ B& x
& i6 ]2 ^- s+ d7 E, \( {  Z: O6 Z  总结了一下原因,一是我当时对老腔的音乐研究不够,老腔的音乐特单调,没法塑造人物。如果要是有故事有人物的话,音乐方面也得具备对应的功能才行。二是当时做这个事情,领导也不支持。我自己从华山旅游集团公司要了几千元赞助,后来没钱了,也不敢再往下排了。这事就搁下了,我南下到厦门电视台做了一名导演。
7 l* T3 w" m" U% s% ]3 {/ N- a# q& R2 E- R5 B8 x- b. s; E
  党安华从沙发上起身喝了口水,“待在厦门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对老腔念念不忘,没事儿就随身带着音乐听听。”1 ?. s% C- w) x; E$ L* I! ^8 i

' a, ?- g0 u  k5 f* `8 k  2003年,华阴市文体事业局换了局长,这位局长也喜欢文艺,便邀党安华回来做事。恰好有个文艺会演,给了5000元经费,让党安华排个节目。+ [0 |+ {  v3 b

$ n6 r6 v# T+ Y6 J' D3 B  散了的老腔班子,又聚到一起。在排练过程中,党安华发现2001年走了弯路:第一,老腔尽管是活化石级的民间戏曲,但其音乐单调。为什么皮影戏没人看?它反反复复都是一种音乐,一个晚上演三五个小时,甚至到天亮,人听着会烦。第二,很多年轻人不懂历史,老腔演的古典故事,他们听不明白。3 J5 `* d( f6 M6 b5 G" X
  O. B; D/ n, @3 P
  那么,观众到底要看什么呢?
" q& b: B; l" M$ J+ h: I2 D7 }$ R  t& {: a- Y: e0 ~  l6 |' u: h! o
  交 融
6 N0 f! z: b# r7 w: `" f' v+ W- q) B: R& f% ?' ^3 P2 C
  成功的诀窍还是三个字——原生态
6 N; g' v# Z0 d( w2 U' d+ L' `7 K# [6 b* i5 \% h! d
  党安华这次为会演排的戏叫《古韵乡趣》,火爆得有点出人意料。这个节目,反映的是民生、民意、民趣。节目排好,先到渭南市参加会演,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拿下了创作、导演、表演、舞台、美术等七个一等奖。# B" M6 a5 I  @
- Y" z, {5 n9 Q' {7 `; s- Z8 m( j
  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看到了一个另类节目,不知道应该叫音乐、曲艺还是戏曲,形式上完全是一种创新,没办法分类。”说是戏曲呢,它没故事没人物;说是音乐呢,它好像又不是纯音乐,还有话剧的东西;说是话剧呢,它又有绘画的东西。& \! V( |6 p% ?6 y4 U

; L) m- }. B9 N8 e  党安华事后分析,成功的诀窍还是三个字——原生态。“因为我老家就在农村,也和很多农村人接触过,他们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都很质朴、很简单,把这些呈现在舞台上,对观众的心灵情感是一个补充。”  f, a0 i3 H: o3 P7 T
4 Q" u5 O: T4 ^  W$ y6 f% C! l5 U5 m
  之后,陕西省公安厅、文化厅陆续邀请他们演节目,还有一些社会活动也邀请他们。“我就带着这十多个人,那个时候只要你让我们演出,我们也不要钱,文体局每天给每人发20元钱。谁要是叫我们演出,我们都特高兴。”党安华说。
4 E; {8 Y  O! w. O' X
; q7 [: U+ @, L. C  这一年,曾经拒绝党安华的王振中找上来了。“他找别人给我带话,想加入我们,我心里特想要,但是我说我不要。他来了第二次,说在家皮影戏也没人看,想一起混,挣几个小钱。这次,我就把他请来了。”党安华说。
4 p* L" ?! j; b9 o* h
7 o0 k0 p- e8 e" c  V$ U  然而事情没有党安华想的那么顺利。2004年,那天刚好华阴市里有个演出,党安华把王振中请到宾馆,想让他们搭场戏,谁知道王振中往那一坐,其他人都走了,坐到后台去了。张喜民的弟弟当场质疑为啥把王振中请来。党安华一听这有问题。张喜民说继续排练吧,就没有散场。但当王振中唱的时候,张喜民的弟弟打节奏一会快一会慢,王振中没法唱。
' s/ V- ~9 f% [+ @
0 ?: ^4 m. U+ R! i) e. J  事后,党安华了解到矛盾的根源。在双泉村,张氏家族是唯一正宗传承世家,千百年来口传心授,也是一门营生。后来剧本失窃,民国以后有了外族门派的兴起,但张氏家族始终保持着老腔传承中的正宗地位。
( v  b$ w) T: p/ x" P9 R5 s1 m" M1 y
  王振中的师父吕孝安当年是给张家打工的,把这个戏偷学了,学了以后就传给了他。王振中有些文化,还懂音乐,他把那皮影戏唱的比张家还好。那些年,张家和王振中一直闹矛盾。
7 H* v# F& Y. P0 l' K/ |
1 \3 X' [; h- h9 Z4 @: ?  “那天演出完了以后,我就想让王振中怎么能融入这支队伍里面。比如,调整演员的阵容,更多元化一些。平衡了各种力量之后,王振中也渐渐融入了进来。”党安华说。
" g6 T- K1 [  V9 m  ?8 o& M1 H  ]1 Z9 ^' ^
  2005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白鹿原》剧组到陕西采风,请老腔去演出。到了西安的宾馆,党安华才知道是要给林兆华、濮存昕表演。: G. g! `9 x. h2 i) L: t' y3 X" i

0 ]) s+ a) j, z3 x2 `  “林兆华可是我的偶像啊,在上海学习的时候总是听讲林兆华的作品。”党安华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在表演前特意让张喜民、王振中他们重新练习了一下。: l, w. F: P8 D4 E& F- z, z

! \% M5 q) B; ?' o  下午表演,党安华坐在一旁,一直关注林兆华的表情。他发现林兆华在看其他节目时一直没什么兴趣,时不时站起来瞅瞅窗户上的花纹玻璃。老腔一出场,林兆华激动了,还不时和濮存昕说些什么。
% H; c" K8 y& N& S% L
. M1 T$ K2 x5 l+ T1 h  “表演完了,林兆华就问我‘想不想和我老头子合作一把啊’,说实话我做梦都没想过能和林兆华合作。”党安华说。
$ E7 H) I! u( J
2 j2 m5 a( E9 k: m% K0 [- P! p  之后,林兆华就介绍说他们正在排话剧《白鹿原》,想用音乐做一条副线来讲述《白鹿原》。“他把剧本寄给了我,让我没事就看,看完了写下第一感觉,并嘱托千万不要修改。”
# K5 t: {$ j2 @- p) }
& Q( E4 I/ C: h6 J2 c  这就有了老腔和话剧《白鹿原》的合作。党安华带着老腔班社在北京待了两个多月,演了30多场。这是老腔第一次走出陕西,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 X5 ~: h- E+ T# S+ e0 z1 ]
5 c& p2 j7 M% q
  话剧演完了,党安华又有了新的想法。和话剧《白鹿原》的合作,老腔编排了近一个小时的节目,话剧中只用了十几分钟,还有40多分钟没用。“我要在北京办一场音乐会,以看为主,以听为辅。为啥?我们的演员连弦都定不准,主要是看视觉的东西。通过他们把生活中的东西带到舞台上,让北京的观众感受一下关中农民那种质朴、那种真诚、那种简单、那种知足常乐的生命状态。我们把这场音乐会叫《老腔原生态作品音乐会》。”) c; i. W, V6 N
0 y# ]/ w. \3 O
  2006年6月20日晚上,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开演,由濮存昕主持。演出开场半个小时后,观众的热烈掌声让一直揪着心的党安华松了口气。
' Y. v+ O) w* N* S+ H& u/ b
0 e8 l6 g5 Q  L* t0 ~1 I  “那场演出以后,媒体蜂拥而至,老腔的传播力度和影响有了很大提升。我们演出就敢跟人开价了,演出越来越多,走遍了全国,走到了国外。”党安华说。' Q9 ]- h' f9 O" R: c# h! t6 w

3 |! O  B4 G8 V& E$ ^  在国内,他们到北京、上海、深圳演得最多,也去了香港和台湾。穿插着还去了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因为老腔中有民间说唱的元素,在美国表演时,被《纽约时报》称为“古老东方的摇滚乐”。
$ u. @  Z2 z5 p$ ]  T: X; H9 G4 W) k2 k+ P  b5 [2 v
  2015年,歌手谭维维在东方卫视第三季《中国之星》节目中请了华阴老腔为她伴奏,将这种戏曲风格和摇滚乐融合。歌曲《给你一点颜色》走红,摇滚歌星崔健也大叹精彩。4 _; Z9 |' c' n! W( I2 C1 g: U; v
/ X: Y' \* o4 ~& P4 N9 G! B- v% ^
  已经火了十余年的老腔,再次升温。不久后,党安华接到了一则通知,让他准备上2016年央视春晚。“之前两年,一直努力冲击春晚,都失败了。”老腔与谭维维再次联手,在除夕之夜献上了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
0 X7 Y% `' B: R' {: K/ V* x* k2 c7 _9 p4 r  }3 }" w9 p! j
  春晚之后,华阴老腔接到的邀约就更多了。
我从山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7-1-10 07: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徘 徊4 K0 o, X- u) v* Z, @# ~' S3 F

1 X# z+ T2 g( K" s+ P- Y' B  从乡村到舞台,人变了艺术也变了
7 \; i' v4 P/ N& r0 |
  Q, Q2 V) T$ [8 q  v6 H  老腔火了,慕名而来的不少。这其中,有个年轻人格外不一样。进了村,和党安华见了面,小伙子就开门见山:“您该排练就排练,该演出就演出,我就在这儿待半天时间。”1 ^; I* p, N1 z9 x' O4 c6 W
0 f) ~" H0 F* q7 }' `3 h
  党安华的心里,不禁犯嘀咕。细聊之后,谜团才算解开。原来,2006年在北京参演话剧《白鹿原》时,这个小伙子就坐在观众席上。2009年,第二次在北京看话剧《白鹿原》,小伙子起了疑心。人还是那些人,可状态有点不一样。到后台一看,正好碰上俩艺人发牢骚,嫌吃得不好,住得也不好。; K+ O/ S# A; f) t' I
7 p3 k& O8 z  Y5 i2 @7 V+ Q
  读研后,小伙子选了一个课题:观察当艺人发生改变后,艺术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事,党安华其实也有觉察。2012年,老腔再次参演北京人艺话剧《白鹿原》的时候,党安华清楚记得当时和林兆华的对话。7 ]  h- {/ _. j/ c1 t3 E3 Z  u
5 A' T, F1 I/ q
  “小党,他们怎么开始表演了?”3 o8 k  P; F" Z5 q! U
- _" b$ W0 Q4 L- f; ~: u
  “我没办法啊,再说他们不表演,哪有那么多真实的感情。”. ^) Z+ b7 U8 e7 d0 h# `( G

+ \: V$ z. ?+ i: ]  “2006年那会儿你们在舞台上呈现的东西多么朴素啊,怎么现在一个个都开始表演了。要说表演你们完全不是大艺术家们的对手,你们就是要有一种本真的东西。”
4 q6 ?" Y/ `$ N, G# k3 q4 i6 a9 ^3 @1 ]1 f" O5 U9 I
  华阴老腔和其他艺术形式合作最早的就是话剧《白鹿原》。“那次合作不仅没有伤害到华阴老腔的原生态,反而放大了原生态到舞台上给观众看。除此之外,其他的合作,我觉得都对老腔有伤害。”这么多年,进行了很多次尝试,党安华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矛盾。
1 }: A' z+ K* Q2 H% f2 h
7 V. ?3 q5 K  P+ p$ Q; ]" s6 |  党安华的判断也得到了印证。和话剧《白鹿原》的合作,网友和媒体是一致的赞扬声,但之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合作,正反面的评价都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心老腔变味了。
4 [; ^6 u+ U& w' z3 }1 }1 s2 u5 D; J0 L
  “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我们在外的商演太多。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腔艺人已经开始‘演’了,二是商业需求和原生态文化产生了冲突。”党安华说。# q$ m* ~, H& y
& E, X; j, o3 \$ G
  水土孕育文化。背靠华山,地处三河交汇,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了古朴苍凉、粗犷直率的河岳文化,而老腔是河岳文化的璀璨代表。在民间,老腔艺人开口吼唱时,他们是在随心所欲地释放沉寂已久的内心世界,顷刻的爆发充满了力量。
. `4 n7 h) s* d1 g: [! e4 y8 v* u2 c2 l1 T6 `
  “老腔艺人现在的表演已经不是发自内心的演出了,有点像是完成任务似的演出。我告诉他们要把每一次的演出都当作第一次,但是很难做到。”党安华说,“大城市跑得多了,国外也去过很多次,演出费不断提高,人发生了变化,这门艺术必然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像当初刚接触到时那么纯粹、那么干净、那么质朴了。”, r  J1 \) i3 r2 a% G$ `
; H* @! R/ _' D% E4 T& v$ P
  在党安华看来,“在野外演出,老腔是无拘无束的忘我流露;在舞台,就成了取悦他人的自我表演。也许,老腔面临的也是这样的转变,人自身控制不了。”" h$ g' s: [0 S8 m& c

" g2 C$ B$ o+ B5 J" H  尽管心存忧虑,但有一点,党安华和老腔艺人有着共识,就是想尝试新东西。( }* D# a& p9 b3 e7 Z

8 J$ U1 F  t3 b2 J" f  在外商演,每场都会有新的导演,都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要求注入老腔表演之中。面对这些要求,党安华有时候默许,因为太强硬,演出完了拿不到报酬。但有时候要求实在太离谱了,党安华便会拒绝合作。1 ?/ V4 C0 ]; S& b% M; P& S

) ^# j* |# T7 {% Y/ k2 j( z  “农民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虽说舞台有舞台的规矩,但刻意的东西太多了,就会禁锢他们,他们在舞台上一紧张就放不开了。”党安华说。$ M' K! j. l1 h9 J3 R# g7 g

/ t( U$ L7 H/ P" {( {. N  “新的导演可以给他们新的东西,可是尝试避免不了失败。我们和话剧、交响乐、民歌、摇滚乐、秦腔、豫剧、京剧都有合作,但大多不成功。”党安华说,“包括去年和谭维维的合作,虽然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老腔,但是骂我的人也不少。创新好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所以现在有人就说‘成也老党,败也老党’。”4 N1 D8 x7 S- U% j: V5 ~6 G
8 J9 e, f/ A% M6 `$ C9 H7 y
  尴 尬6 h$ W" i" w$ }! L' }3 T
0 s4 d- y2 x: ^" S; {" S
  火了老腔,别冷了皮影# T- @, \2 ~+ G1 O7 R: s* T
4 Q# e3 B4 `) O3 h
  起起伏伏中,老腔跨越千年,但越到后边,传承的难题,始终未有正解。
% F: O, S- K8 l/ L! U9 V* Y5 [
# @0 |' s  Y: ?  华阴老腔经过漫长的发展,在唐宋时与皮影对接初步形成一种地方剧,明清民国时期一度繁荣,后来沉寂了一段时间。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老腔又火了一阵。然而,随着流行歌曲风靡城乡,电视涌进千家万户,老腔的影子逐渐淡出了农村,濒于消失。1 q) _* Z& p5 q: R; q* ]% r

9 h2 E1 s8 J) _# H& V  是巧合还是必然?2000年冬天的夜晚,党安华与老腔的偶遇成就了一种缘分;2004年,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5年,在表演形式上取得创新突破的老腔有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华阴市文体局开始申遗工作;2006年,华阴老腔(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A- u4 e* [. F7 ]) E4 I6 Z8 W( Y) x1 J; J  J  V$ K
  之后,老腔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强势的文化传播,也吸引了一批慕名学艺者。华阴老腔保护中心在2009年、2014年办了两期培训班。第一期报名的有27个人,坚持下来的有14人。第二期有47个学生报名,坚持到最后的不足20人。. }" L  l; Q* g# V) f
: Z& L  j4 `2 ?0 r1 V6 Q; R
  “传承这个事啊,按说从2006年到现在的十多年,老腔的知名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应该会有很多年轻人来学,但是现在年轻人学的还是不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党安华说。; R0 s/ Z' f& u5 g: W1 x

7 ?# `5 f: d# h4 N  对此,党安华分析了原因:很多人是通过电视间接了解老腔的,他们以为简单,学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出去挣钱了。一学才知道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弹吹敲打,这些技巧性的东西一年就能掌握,但是要真正唱好演好,三五年都不行。而且,学艺术的一定要有悟性,懂得举一反三。
0 W" H; }2 D- n; C. _! u
8 O! o- m0 f) H/ [: V( f, D  目前老腔皮影的代表性传承人只有两位:王振中和张喜民。. y3 e1 Y# C$ _7 B3 U2 a
# [7 @( A9 k4 e- `0 s* P
  “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不来了。传承是我们觉得挺尴尬的一件事。”党安华说,“学校免费提供乐器、教材,学得好还发奖学金,学的人兴趣还是不高。”+ \4 A$ A" M# S; s3 A

& J+ M+ p5 B: c  王振中已年近八十。考虑他年事已高,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从2014年开始就没敢再让他外出演出,而是待在家里专心带徒弟。“来学的人对这门艺术真正感兴趣的很少,都想学当主唱,尽快赚钱。”王振中说。) D# A  k* l* R7 {8 ]; G; T

: i, b. Z, E: y  为了满足学员速成的需要,王振中编写了一本老腔常用琴谱,学会了可以满足演奏的基本需要。
4 a0 ~" b+ ]6 R% s
" A! y6 w9 ]8 x/ a  “现在人们看到的都是老腔的片段表演,但这门古老艺术的精髓在于皮影。现在火热的老腔表演,其艺术价值在我看来只能占到老腔皮影艺术的1/10。”说到这里,王振中很担心,这也是他最初不同意老腔和皮影相剥离的主要原因。5 `4 u% S+ \* V+ |; g! ^

9 m; e, y5 B$ n7 L, }  在张喜民的印象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皮影戏每年能演几百场,2013年、2014年每年演二三十场,这两年每年就演一场。“不演了大家慢慢就不知道了,再过十来年,皮影可能就消失了。”# i! C" m+ r' g2 J: l# U7 I

4 \5 z/ F5 K, ]) @0 A6 ]" `" b. h  对皮影的被剥离,王振中、张喜民有些痛心。但毋庸置疑,老腔撤掉皮影移景幕前,让更多人认识并喜欢上它的古朴粗犷,也让乏人问津的皮影随其知名度的提升重回当下视野。
( ^: ^6 m$ M; W) L3 D6 r5 K) Q# M- C" X$ M1 e, V! v
  “现在的传承是舞台化层面的传承,真正的传承是要学皮影戏。学会老腔也就是知道一两成的东西,只是一点皮毛,更深的文化精神还是在皮影里。”张喜民说。. B+ m# r) }; X8 L( }: `  t
3 Z. M; [$ J) Y5 J' T8 o& i
  任何时代的戏剧史,都是一部变的历史。老腔在拉近古老戏剧与现实生活距离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然而能否持续创新,还取决于它能否从皮影的肥沃土壤中汲取养分。正像张喜民所说:“比如华阴老腔的笑,假笑、冷笑、丑角的笑、旦角的笑,都不一样。”
. j# q8 W0 m9 ~/ n2 _$ ^, z* ]* U$ [- r) \
  老腔的春天已经来了,皮影的春天何时走上八百里秦川呢?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16 15:23 , Processed in 0.11891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