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7|回复: 1

[词曲转载] 她的巴赫温暖而亲切

[复制链接]
爱佳 发表于 2017-1-8 1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佳 于 2017-1-8 11:05 编辑 , e& v5 }0 V8 L6 m1 a
/ v. E$ u3 O7 `# ?
11月20日,冬夜的阴冷细雨,阻碍了不少人走向音乐厅的脚步,因而,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弦动巴洛克——穆洛娃与古拜占庭室内乐团音乐会”,上座率与穆洛娃这位小提琴家和古拜占庭室内乐团的乐坛知名度不尽相符。" ^# J: k& y& {  }& ]- M1 C8 Z. _7 G
. [. u; S0 e& ~
  然而,如笔者般愿意冒着风雨听穆洛娃的人,得到的是上天的另一种奖赏——穆洛娃这位小提琴巨匠向我们展现了她演奏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I! T! e% i1 W# I3 t2 h

0 Y- w$ M$ z1 ^8 |  音乐会曲目以维瓦尔第的《g小调弦乐和通奏低音协奏曲》(作品编号RV 156)开场,之后是巴赫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1)和维瓦尔第的《第十二双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奏鸣曲》。穆洛娃的音色有一种标志性的清晰和自然感,与不久前前来的另一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形成鲜明对比。与穆特有力的运弓带来的浓郁音色相比,穆洛娃的弓子在演奏过程中看起来常常像是随意地在舞动于琴弦之上,就像有位同行形容海菲茨的运弓时所比喻的,“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将他手中的琴弓吹落。”当然,这绝不意味着穆洛娃的音色缺乏质感和醇美,她的发音中有与巴洛克音乐的“肌理感”高度契合的明澈、自然与含蓄,包括对揉音的节俭使用以及对表情滑指的慎用。正是表情滑指,这种曾为老一辈弦乐演奏家所喜爱以至于常常被滥用、被形容为“酸而甜”的技巧,使得像帕尔曼这样的名家演奏的巴赫在今日听起来因其浪漫化和感伤化而不免显得过时。穆洛娃的音色和表情的节制是她潜心研究巴洛克音乐的结晶,这使得她不同于她的同行中那些“也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名家,如帕尔曼、穆特,穆洛娃虽然不是只演奏早期音乐的专家型演奏家,而是拥有“标准曲目”的明星级演奏家,但当她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时,尤其是像当晚音乐会这样,整场曲目全部由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音乐构成,她带给听众的是风格纯正的巴洛克音乐。
8 ~  o: I+ T, g& F' c
0 w4 a. v5 ]( ]0 _  Y: U8 a$ A  穆洛娃的巴赫,在明澈与含蓄之外,也并非用温克尔曼那句名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所能概括。事实上,在穆洛娃的演奏中,巴赫的音乐呈现出的与其说是伟大,不如说是亲切。阳光的明媚,生命的欢乐,静谧的温馨,这一切在音乐中“暖融融”地存在着,无论是作为上半场最后一首曲目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变奏曲》(BWV 1004)著名的末乐章《恰空》,还是下半场的改编自《E大调第二羽管键琴协奏曲》(BWV 1053)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2)以及最后返场的改编自《f小调第五羽管键琴协奏曲》(BWV 1056)的由拨弦伴奏的、沁人心脾的广板乐章。虽然来自意大利拉文纳的古拜占庭室内乐团(直译为“拜占庭学院”)严格而言并非乐团,而是每个声部仅有一位演奏家的五重奏,但这个乐团的艺术宗旨确实是“像一个大的四重奏一样演奏音乐”,以此种极简的形式和纯弦乐织体与穆洛娃琴声交融、辉映,纵然缺少了对于巴洛克音乐的通奏低音而言至关重要的键盘乐器或弹拨乐器,仍魅力洋溢。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zzvr 发表于 2017-1-9 17: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谢谢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4 10:23 , Processed in 0.21126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