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美国哥特》的创作者可能算是本场音乐会中最大牌的作曲家。麦克-道蒂是格莱美大奖的获奖作曲家。他2013年的《美国哥特》基于格兰特-伍德1930年的知名油画而作,也是三个乐章。这部作品从第一个音就洋溢着典型的美国音乐特色,节奏跳跃,旋律可爱,线条短小,形象生动,听上去就像《猫和老鼠》的配乐,也与整场音乐会的基调格格不入。道蒂并没有沉溺于技术流而不可自拔,而是用忠于自己文化背景的语汇和故乡爱荷华州的乡土风貌来创作现代音乐,继承了从科普兰到伯恩斯坦一脉相承的美国乐派的风格。9 a( K5 u, A0 I
, N. I* H( c( u+ I3 w 与之相比,中场休息后的下半场开场曲,德国作曲家格哈德-施塔布勒的《月和昴宿星》简直貌如其名,简直就是“天外来客”。这部2006年由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委约的先锋派作品使用三组打击乐,一组位于乐团后方,另两组分别位于乐团前方两侧。诡异的和声和玲珑的配器,加之日本笙簧演奏家真锅尚之吹奏的日本笙,构成这部作品的光环,整体风格偏于后现代。 0 {/ `: O& b( V' a+ g* }3 S" b, G; q
这些都让其后出现的中国作曲家张志亮的《云佩》带上“王者归来”的气息。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张志亮的这部作品是国家大剧院第三期青年作曲家计划的第二名获得者。作品挖掘古曲《梅花三弄》素材,受到唐诗启发,韵律格调都有着唐诗的抑扬顿挫,大气而不失精致,婉转与刚劲兼修。光州交响乐团明显在此类融合传统管弦乐配器的作品中更能找到自己的声音特色,剧场不甚明朗的建声效果反倒为此作的磅礴之态添砖加瓦。这是一部十分讨巧的作品,也让整场最后一首作品,韩国作曲家郑宋杰的《孤吼》相形逊色。 q$ u2 f. ~; T# i. T. k' B4 V7 q. _1 G" {$ e2 A& t8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