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歌的唱和春江的波——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观后
2 k3 F/ h1 p2 V5 Q- I( V: s% E* O- [5 X. Y* s8 C
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剧名虽然长了点,但却明显流露出编剧“致敬经典”的用心。这部音乐剧的“致敬经典”,一方面是参悟“经典”之真谛,一方面也是传扬“经典”之精粹。编剧在人物设置上,首先就确定了当年彩调剧《刘三姐》的两位首席——刘三姐和阿牛的扮演者,作为音乐剧的剧中人分别叫林芝和岑怀乡。这种人物设置,对于“经典”的传扬无疑是十分取巧的。1 C; I' N7 @8 ]5 S" B( ^6 a6 g
, j% O, N- q# w/ f3 Q
该剧的第二幕《庙会》,就从“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有嘴不说话?什么无嘴闹喳喳……”的相互盘问、互相对答开场。这是18年前的庙会。暗转之后,是庙会的18年后了:还是彩调剧《刘三姐》,这次唱的是“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扮演者也由岑月月和石磊替下了林芝和岑怀乡。虽然都是“彩调”的精粹,传达的是恋人相处的不同阶段,但前者的含蓄与后者的率真在音乐剧的撷取中,却贴切着两代人不同的恋爱观。' ?$ h8 S/ Y1 X3 O! ^* D
, f: j5 r' ?# ]$ q* ~3 f
18年间的两个庙会是音乐剧的第二幕。也就是说,音乐剧并非一开场就直奔“谜底”的,不像“山歌”那般率性的“你问我答”。该剧的第一幕叫《歌会》,是一个具体的场景,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想象。总编导黄定山把“歌会”安放在“春江”之畔,让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在春江“歌会”的波涌浪推中,女主角岑月月的歌声从江中的竹筏上飘来。看到这里时我很为作曲家杜鸣抱憾:当他逐段逐曲把歌手甲、歌手乙、周天乐、石磊写得异彩纷呈之时,似乎未能帮岑月月从“高原”再推高一点,一来会使岑月月有个更精彩的亮相,二来也会引发观众对月月妈的戏剧悬念。看来这支既扣紧主题、又升华主角的歌值得重写。歌会赛歌之后,或许是为着尽快结构起人物关系,剧情推进似乎略显急促,在忙于结构(交代)人物关系之时,作为戏剧情节的“剧情”其实是“凝滞”的。
; k! ^/ ?: o6 c5 D, T! f
, z* u9 K H i; F, c; j8 F 如前所述,第二幕《庙会》设置了18年前后的两个庙会。第一个庙会在林芝与岑怀乡的演出后,设置了两人捡到弃婴的情节;第二个庙会由岑月月与石磊演出,用意不仅在于弃婴出落得面目娇好而且被陶冶得心地善良。其实,如果只是要表现岑月月的面目娇好、心地善良,未必非要设定她的“弃婴”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