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没式歌剧《唐-璜》、3D迷你歌剧《湮灭》上演,第1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带来新惊喜——9 v9 N( d. m8 u. G, Y7 i4 Q- s9 s
. z' E$ m+ Y4 m8 {6 l+ ~ 新锐之音改变歌剧欣赏方式! Q( }2 v; e. o
( C1 A9 } v6 ?4 D- m: G5 U3 S/ B
继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本杰明-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先后在中国首演之后,第1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歌剧惊喜还在继续上演。10月20日、21日,荷兰作曲家兼导演米歇尔-范德阿创作的3 D迷你歌剧《湮灭》在京举行了亚洲首演。这部《湮灭》今年3月在荷兰首演,反响空前热烈,于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迅速决定——带它到北京来。是什么样的一部歌剧能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 j) j# G* L- a+ Z8 [1 v9 M& ], i7 E! n3 f. U
《湮灭》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投影中的男中音)对其亡母(女高音)依恋与回忆的故事,情节针对“失去”“伤痛”与“治愈”等一些现代人有切肤之痛的普遍性话题进行。现场可以看到整部剧其实是一台独角戏,始终只有一个女高音在舞台演唱,男主角只存在于3 D投影之中,通过巧妙的装置布局与舞台上的女高音产生互动。更别出心裁的是,这些微型装置不但制造出画面,更制造出音乐。水滴、钟声及至剧院现场的声音,都成为了歌剧的原声。在高科技的参与下,舞台布景不再是与音乐割裂的单纯装饰,环境“活了”起来,音乐与戏剧达到了真正的融合。
( ?6 \4 P& N5 G) k9 U5 k! {% C, M$ a- j( f# {2 b
《湮灭》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代作品,其融入歌剧情节的3 D投影与舞台装置所带来的现场戏剧体验并不亚于传统歌剧。有意思的是这音乐并没有脱离观众熟悉的调性语汇,甚至某些配器的手法很是复古。例如男主角那令人动容的咏叹调《on all faces》,其背景是交响乐队、管风琴与童声合唱,在听觉上营造了肃然的宗教感。
) s w0 O' `8 O$ z" p
+ V, @- r, a% ~/ R" p 正如范德阿所说,“我开始学习的是录音工程,后来学习了作曲和导演,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很多新的元素,所以渐渐开始关注视觉方面与音乐结合的创作,也很自然地将身边很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到作品里面。”说到灵感,范德阿提到源于他读的南非女诗人英格丽-琼克的诗作,她由于抑郁溺水自杀,其故事和作品对他的这部作品启发很大。实际上,《湮灭》的精良制作与匠心还正体现在其出色的脚本上。为了暗示女主角的经历,作曲家为唱词精心挑选了4位历史上溺水而亡的女诗人的诗作,包括古希腊女诗人萨福,近代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近代南非女诗人英格丽-琼克以及著名美国女星、诗人娜塔丽-伍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