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喧闹之中,“安静”的艺术被忽视% U B/ [5 y/ ]* f, u* x" d9 E
4 w! D" c2 m u, j, [. S 10月5日下午两点,艺术批评家陈默来到蓝顶艺术节现场,逛了一圈后有些郁闷。“大家逛完市集,看了表演,会不会就没人去看艺术展了?”
) l4 R- W" m6 b5 S! m- \
8 F; w% H% c E" z+ S2 Z6 F" y# ] “COART在路上”9月10日在北京启动,预计将在50天时间里走进9座城市,成都站与蓝顶艺术节携手举办。一个是热闹的现场活动,一个是安静的艺术展览,融合度似乎不高。一段小插曲印证了陈默的担忧。“地域性青年艺术生态展-成都站”在蓝顶美术馆新馆举行,展厅大门外便是复古市集,以及说唱歌手和DJ的现场表演。由于太过喧闹,主办方还请歌手即兴填词,呼吁安静欣赏艺术。
/ W9 ]5 q# ~0 d% Q' l
% o% U& r, N( P8 @: P2 Z; P 另一端的NUART艺术节,“艺术展览类”水准有限。来自北京、东京等6个城市的10位“国际当代艺术家”呈现的作品,被艺术圈人士调侃为“涂鸦手稿”。音乐现场距展厅不足10米,不断的摇滚、电子音乐演出,也影响了观展体验。3 b; I7 W' I: i, e/ ?7 w7 o
( }, O6 x3 d- n: ?+ } 两场艺术节上,现场活动都占主导地位,相对静态的艺术展览被忽视或遮蔽了。成都艺术观察者吴抗洋认为,现场活动是艺术节的有效载体,但是“年轻人的艺术不只是穿机车夹克、梳复古波波头。年轻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引导和培养,培养艺术欣赏氛围需要的不只是一两场喧闹的集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