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8 ~! z( S. u: C6 t- G; u5 x' M 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多年,刘扬接触并演唱了许多中国声乐作品,如《阿拉木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和我的祖国》等,新创作的剧目如音乐剧场《西游梦》、民族乐剧《行歌坐月》、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等,他演绎的中国作品总能获得观众热情的掌声,大家评价他:“中国声乐作品在他的‘美声’的诠释下,有了踏实、振奋的新感觉。”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为他积累了不少小心得:如演唱时要把语言唱清楚、字咬清楚,男低音声部的音色低沉厚重,不注意就容易会使观众听不清歌词。音色变换很重要,语气、语调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音色的变化,是听觉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于对语气、语感、关键词的研究,唱之前先朗读是很好的办法。歌唱要好,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正确的声音审美,正确的审美感来自于强大且正确的声音技术,而要做到这一点,“工整”地唱尤为重要。所谓“工整”,是平时练习的时候,面对谱子规范地练下来,对于作曲家在谱面上所做的所有标记,都认真读懂、唱好、表达好。强大的技术不仅是音域的宽广、音高高低,更来自于读谱的准确。" F. Z' X h; B9 k/ l
3 m! u2 N' Y) O) U 让音乐“走”起来+ [# N" K* W1 C; Y
7 z/ W5 X$ U8 o/ W
国外经典歌剧、民族歌剧、中国艺术歌曲等不同风格作品的演绎,让刘扬在演唱、表演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认为,随着对作品熟悉度的增加,可以在演唱中让音乐如流水般“走”起来,用男低音有密度、有质感、唯美动听的音色把观众“拽”住,从而给观众一种美而灵巧的感受,改变大众对于男低音只能呈现声音厚重感的刻板印象。近年来。刘扬得到声乐教育家、男低音歌唱家栾峰的指导,栾峰一贯以来坚持演唱以“四两拨千斤”的理念对他有了深深的影响。这使得刘扬在演唱中对于声音的掌控、演唱的掌握更有把握,也更加坚定:让音乐“走”起来来自于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语气的把握与表达,这需要丰富音色、宽广音域、强大声乐技术各个方面共同的支撑,与此同时,还来自对作品、对谱子的充分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