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观“杭爱”,感觉它颇有点“早熟”的迹象。区区五年的历史,对于一个交响乐团来说是何等的肤浅。然而“杭爱”无论从艺术业绩还是演奏状态上看,都给人们留下了相当成熟的印象。如今的“杭爱”,建制结构合理,声部搭配协调,整个乐团很有“浑然一体”之感,这样的乐团及演奏状态,若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团龄还容易被人接受,然五年的时间达到这样的程度,至少我本人仍有些“疑惑不解”。
! ]1 J# O, A8 Y' l, b5 _. C' D9 Y
说实在的,我听“杭爱”的演奏并不多,那年国家大剧院“交响乐之春”,听了杨洋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感觉乐团基础不错但还有不少纰漏。去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听“杭爱”演奏布里顿的歌剧《彼得-格雷姆斯》,心中才真的被震撼了。当时的“杭爱”无轮从技术、经验、音乐哪个方面看,都达到了国内顶级乐团的水平,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从那时起,“杭爱”“早熟”的印象就留在我的脑海中。1 P; A/ S* v& h( m
* V& |1 W; `# p* {
“杭爱”为什么“早熟”,我想首先得益于它先天的构成优势。它是完全按照新的职业化机制组建的,成员年龄合理,技术水平平均,很多人都是国外各大音乐学院毕业的“海归”学子。再有,它的管理体制先进,借鉴了许多国内外优秀乐团符合时代潮流的经验。而最根本的,还是杭州市委、市委宣传部等政府部门对它的极大关注和爱护,若是没有这些关爱和帮助,“杭爱”的巨大经济来源将不复存在。那样的话,它的交响乐事业也就不可能得到顺利地发展。
0 K5 _; K6 r1 }$ ~0 }+ d
3 z5 `8 f/ S3 ^5 @ “杭爱”的领导班子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乐团的建设机制和艺术发展方向,力争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新的理念,吸收新的经验,掌握新的动态。所谓的四点经验,就包括着很多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举措。/ B% W; |1 |7 n, R* H, @: E
7 M- G: V H- y# E& {3 J" Y5 W 例如:学习国内外先进乐团管理经验,着力加强乐团建设方面:+ X# t8 e) K7 r7 q% L" l
) a+ n& I9 T3 L+ n( k$ k% L, W2 L$ |
乐团首先确立了职业化音乐季的演出形式。对于所有中外音乐家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机动模式,借以发挥他们的作用,提升乐团演奏员的演奏水平(与柏林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建立伙伴关系)。
5 K6 H4 S8 f1 O; ? A. j4 J; `% ~% y
积极参与国内外巡演方面:乐团大胆放眼世界,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参加了德国梅克伦堡音乐节、石河州音乐节、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音乐节、意大利罗马涅音乐节、拉韦洛音乐节、陶尔米纳音乐节等,并在欧洲各国、台湾地区和国内各省市广泛巡演,受到了各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
" y+ h. w% A# H7 P N- ]) ^* p# E d" {/ v {: G% {
完善内部管理方面:乐团坚持每年一度的业务考核制度,实行年度末位淘汰制和年度降薪及择优提薪机制。乐团事业编制的进编实行考核上岗制等。$ G' ^0 B7 W* Y7 A; @
E. U7 M" h- Y9 a8 l% Q x 注重委约原创作品方面:乐团数年来委约作曲家创作了很多新作品,为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宣传普及做了大量工作。这些作品包括,叶小纲的《七阙西湖》、温涛的《富春山居图》、刘湲的《西湖四季》、郭文景的《满江红》、周天的《音诗》等。& f% q( z1 q2 t C* h$ I: U
7 G# |, k; P' W: l5 ]9 k: g “杭爱”五岁生日的庆典以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开始。当天晚上,杭州大剧院中高朋满座,人们早早来到这里,期待“早熟”的“杭爱”给他们带来新的惊喜。7点30分,当指挥家杨洋信步走上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霎那间,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的嘹亮号声响彻大厅,流畅的旋律伴随着激荡的音流,将人们置身在了欢乐、喧嚣、热烈的气氛中。一曲奏罢,全场雷动,人们对杨洋及“杭爱”的精彩亮相表示了热赞。
7 y. D. M0 V0 ~' U0 s, b# \+ |- ]1 h
“杭爱”目前与多位著名演奏家签署了驻团艺术家协议,大提琴家秦立巍,小提琴家宁峰,圆号演奏家韩小明都名列其中。当晚音乐会上,三位演奏家钧登台献技,使现场的听众大饱耳福。秦立巍第一个出场,他演奏了古尔达的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五乐章。这是一首集古典与流行,传统与现代为一身的“混搭”作品,五个乐章的风格分别是爵士、维也纳田园、现代音乐华彩、古典宫廷舞曲、街头军乐进行曲。秦立巍与“杭爱”合作(协奏乐队只有管乐和一把低音提琴,一把吉他)。将两个乐章的音乐演奏得活灵活现,其生动的趣味性和优美的动感,令所有人都感到了新奇和惬意。
4 x. n" ?3 }4 F J% ?( U; M4 l" Q0 ^$ I& C* [
接下来出场的是宁峰,他与“杭爱”合作,演奏了瓦克斯曼改变的《卡门幻想曲》。宁峰的演奏出神入化,高难的技巧和深刻的音乐,使人们仿佛感到了海菲茨的重生。宁峰之后,韩国钢琴家白建宇登台,他与“杭爱”合作了肖邦的《自然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白建宇的演奏虽不及前两位演奏家“火爆”和精彩,但老练的音乐感和富有功力的技术,还是给人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后,秦立巍返场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宁峰、秦立巍、白建宇三人又加演了门德尔松钢琴三重奏的第三乐章。他们的默契配合,再一次将观众带到了激动的高潮中。% j+ h1 A0 ?! |7 k
1 j2 A3 G4 k* K: S
下半场,“杭爱”以马勒《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首先开场。韩小明以独奏家的身份站在乐团前,吹奏乐章中大段的圆号独奏段落。他的声音好极了,气息控制和技术表现均很完美。最后,他以一个高难度的延长音,结束了乐章中的全部独奏部分。
% z) m/ D- H: \5 \9 M6 u& @
) }# a& {9 q. _1 }3 `7 y1 K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乐曲是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罗马的松树》。说真话,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这首作品,觉得它有些华而不实,缺乏深度。但当晚杨洋指挥“杭爱”的演奏,却令我感到了内心的振颤。尤其是乐曲的结尾,舞台上的乐团与观众席两侧的铜管乐队遥相呼应,气氛达到了宣泄的顶点。此时,一种升腾般的欢庆场面出现在人们面前,“杭爱”五周年的庆典,就在这壮丽的乐声中达到了高潮。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的返场曲目令所有人感到了惊奇,竟然是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当晚,大胆而自信的杨洋着实让“杭爱”的管乐声部“露”了一手,全曲演奏得沉稳、精致而完美,其中长笛、单簧管、小号、长号,特别是小军鼓的表现尤为出色,给人们留下了静静的回味和深深的感叹。+ n9 H& Z6 v3 T6 e ^1 d( I
1 @2 H" U7 H2 M2 X5 T9 f; S, U: M
“杭爱”的五周年庆典结束了,辉煌之后回归平静,但人们的思续却远没有结束。面对着杭州大剧院中众多的现场观众,“杭爱”似乎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早熟”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虚心努力学习,严格大胆创新,加强职业体制,强化乐团实力。四句话24个字,它是“杭爱”在发展中所遵循的硬道理,也是其艺术上“早熟”的真正基础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