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纸面到对面从片面到全面
. R, o* _8 ]9 L' G4 a' s; s
l7 d2 W3 Z( u" M! v. n! I 近日,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与新疆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美丽新疆”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展开。上音师生深入天山南北多个地区,与专业艺术团和各地文化局邀请的民间艺人进行了7场音乐交流和学术采风活动,并举办了一场专场音乐会和专题讲座。
/ ^2 K; n/ T1 q5 R& f" v( ^7 I! o2 }, _7 Q& I* v* W
鉴学原味少数民族音乐
6 }% _ ]9 j1 J X4 G0 Q2 {( Y1 U5 U% N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教师欧阳佳沁介绍,采风实践团涵盖了作曲、音乐表演及音乐学专业,分别与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博乐市马头琴协会、伊犁州歌舞团、新疆建设兵团文工团以及南疆的民间艺人们进行了音乐艺术交流,当地的艺术家带来了精彩卓绝的音乐表演,上音的研究生们也表演了拿手的节目。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对采风内容进行相关创作,并将与伊犁州歌舞团联合开展采风作品音乐会、编撰采风文集等。
7 s! v% E+ j4 H+ V1 j+ d9 v3 k2 n: l. f6 w' ~
“在采风实践活动中我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音乐,比如,哈萨克族演员演奏冬不拉的形式十分多样,包括齐奏、重奏、自弹自唱等等,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双冬不拉演奏,即一演奏家怀抱着两个冬不拉同时弹奏;库车的民间老艺人耐心地教我们怎么用中指敲出鼓心音、用拇指敲出鼓边音,还有敲击掌音、指音,并演示主要的节奏型;我也向木卡姆艺术团的竹笛演员请教,如何演绎新疆风味的曲目。”上音竹笛专业研二学生范临风表示,大家还纷纷询问并拿起维吾尔族的各种乐器试奏,演奏员们便耐心教学生弹、唱。学生们也为当地人民展示了学院派音乐,比如,她本人与手鼓演员迪亚尔合作了《帕米尔的春天》,张琪同学与乐队吉他演员合作《送我一支玫瑰花》,等等。
% p. }, \8 l# p3 p1 }8 v& ~$ D$ p' b, F! `" g
田野采风拓宽学术视野% {' ^1 M: T( O# u
3 ]. Z) M1 C( u2 s& H" I+ \
师生们从乌鲁木齐到博尔塔拉州再到伊犁、库车、库尔勒罗布泊和吐鲁番进行音乐采风,针对各地木卡姆的形态、乐器组合、乐器的演奏等进行访问。木卡姆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有特殊的音律、繁复的调式和多变的节拍、节奏以及多样组合的伴奏乐器。比如,在库尔勒罗布淖尔文化局,师生们见识了久闻盛名的刀郎麦西来甫——一种律动性很强、风格粗犷的木卡姆音乐,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歌舞与游戏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相比之下,吐鲁番的纳瓦木卡姆乐队多了弦乐器艾捷克和扬琴,其音乐更加抑扬顿挫、具有抒咏性。在博尔塔拉州,75岁的老团长向学生讲述了演奏、教授马头琴及其创作182首乐曲的故事。( q3 y; f; u* O2 W
+ u: o" C" ]4 i) }$ o& a3 V9 r- Q( m “采风活动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让我更了解一些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会让我的作品风格更鲜明。比如,吐鲁番艺人介绍了南疆七弦热瓦普、北疆五弦热瓦普的不同功能;艾捷克(一种琴杆像小提琴、琴筒又如胡琴的擦弦乐器)的左手演奏法借鉴了小提琴的技法,右手握弓的手势却与胡琴相同,演奏时分别擦奏两条主奏弦,其它弦起共鸣作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博士一年级学生罗众表示,过去对于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资料上,采风的过程就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将采风资料进行整理、回忆、思考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面对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我们不能随意地信手拈来,而是提炼其精华,将其发展成具有作曲家个性标签的音乐语言。”
0 D8 ^+ |6 d* U: R+ T9 D' y6 Y# y# P) m( R. J! p" L
在乌鲁木齐市,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师纪冬泳为来自新疆各州的中小学音乐老师们讲授了《视唱练耳在专业院校艺考中的重要性》,他结合自己几次到新疆招生的经验,指出新疆艺考生的弱项,生动地分析并对症下药地提出好建议,博得一阵阵真诚的掌声。上音声乐系教授、带队教师孟锦慧,花费2个多课时的时间耐心地依次为5位新疆学员上课,指出他们演唱过程中换气、运气的误区,针对如何找准头腔位置、如何吐字清晰以及情感与技术如何拿捏等问题给予细致的解析和引导,赢得全体听众的赞赏。
- k9 r6 A! I8 v0 ], T3 p3 S" n% H5 s* `& u8 N; 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