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正逐步落在实处。日前,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之一的歌剧《洪湖赤卫队》青年人才培训班在湖北举办,由《洪湖赤卫队》的原创单位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承办。这是民族歌剧乃至中国歌剧多年来第一次举办此类活动,意义重大、价值凸显。 , X2 G e# J8 U 4 T$ ]* [! g m+ b2 L 青训班由40人组成,一部分是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青年演员,其中不少人已在《洪湖赤卫队》剧组参加演出,但多为群众角色。另一部分学员,是在网上报名、经过筛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学子,多为硕士在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说,这是薪火相传、储备新人的一次培训,希望通过经典范例的培训和排演,培植新一代歌剧艺术工作者对民族歌剧的热爱之情,为民族歌剧的传承发展积聚更多的新鲜血液。8 h# X# v/ S9 k Z
5 v7 b9 b' z3 m 开班仪式后,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汪金媛的率领下,青训班一行赴洪湖地区采风。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充实的安排处处都有“洪湖”特色。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湘鄂西苏区红色首府纪念馆的革命人文景观,以洪湖渔鼓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观摩,湖中的芦苇、湖边的船屋等自然景观,都让学员们有了收获。在洪湖,学员们初次逢雨。学员刘笑含说:“在风雨中触摸到了人物(角色)的一点点温度。” 1 _! g8 H: r, ]) W& u: T: ?5 K- B! y5 d& g6 [2 r; |+ z; y3 t
培训课程中,老师们教得严格,学员们学得努力。青训班的第一课由78岁的王秀峰主讲,他是上世纪90年代歌剧《洪湖赤卫队》复排时的音乐整理、编配和指挥。他严谨的排练作风、准确的声音表达及独到的音乐见解,都让学员受益匪浅。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李秀英在连续3天的课中不厌其烦地强调身体对声音的支撑作用。武汉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冯冰主讲民族声乐的科学用嗓,有实践经验、有针对性。湖北省京剧院艺术家李兰萍的授课内容是传统戏曲中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内专家李祝华(第二代韩英的扮演者)、刘丹丽(第三代韩英的扮演者)、卢向荣、秦德松、刘连英、演员出身的剧作家李穗、副院长罗怡林都逐一授课,传授经验。; g; n& J; v) ?. D# y